第六百八十章 檇李之戰(一)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1-01-14 13:04      字數:2226
  魯定公十四年(BC496)發生的最為轟動的事件,乃是吳王闔閭在與越國進行的戰爭中被殺身亡。

  吳、楚戰爭結束(魯定公五年)後,交戰國全都遭受了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都沒有能力在短時間內發動另一場大規模戰爭。闔閭以勝利者的姿態返回姑蘇,不久便開始大興土木、擴建都城、又在姑蘇山上修建了姑蘇台。他的這些舉動似乎在向世人表明,他已經完成了今生宏圖霸業,準備享受和揮霍餘生了。

  在此期間,楚國則開始重建家園、穩定民生、加強防禦設施建設,後來又把都城向北遷到鄀城(今湖北宜城東南,漢水東岸)。

  在對外方麵,楚國暫時沒有追究蔡國人的罪行,同時重點加強了同越國的戰略同盟關係。

  越國始建於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當時已有一千五百餘年曆史。大禹去世後,夏啟將他安葬在會稽山,又遷過來一批夏人為父親守陵,那些人就開始在此地繁衍生息。夏後帝少康即位後,將自己的小兒子於越封於會稽,國號為“越”。

  在吳國崛起前,中原地區王朝代興、諸侯互滅,偏於東南沿海的古越國卻波瀾不驚,始終享受著難得的和平。由於與中原道路不通,越國文明受中原影響微乎其微,因此國家仍然保留著古老的夏代風俗。

  越國沒有建立成型的文字係統,因此漫漫千年史竟然沒有在竹書上留下隻言片語,而全部消散於茫茫宇宙星河之中。如果有一天,因地某位智者的智慧之心能夠大開,視我大中華曆史如觀火,而將各段曆史補足的話,乃是全人類的幸事。

  大概在春秋前中期,越、楚開始接觸交往。楚國為越國帶去了有著濃重荊楚風格的中原文化,越國人又將其加攻植入到本國文化之中,因此漸漸形成了夏、周、楚相互交融的獨特文明。越人民風強悍、勇猛好鬥,民眾雕題黑齒、斷發文身;後世君子說:“如果把吳國人比作高盧野獸,越國人就是日耳曼魔鬼。”

  至越王允常執政末年,越國已經將國土擴大到錢塘江以北。魯定公十三年,允常去世,越王勾踐即位。當時越國國內公族林立,大臣各有私心,周邊附庸、部落眾多;各種勢力攪在一起,關係錯綜複雜。

  勾踐的母親是允常的夫人、楚平王的女兒,勾踐的若幹兄弟的母親則來自各大部落。由於本地人通常看不起外來戶,允常的妾們就聯合起來欺負羋夫人。然而羋夫人從小就不是省油的燈,她隻用了幾個回合就幹掉了領頭的“同行”,其餘的人馬上就變得服服帖帖的了。

  允常去世後,他的幾個兒子不滿父親將君位傳給勾踐,他們的母親又跳出來挑事,王子們於是跑回各自母家的部落開始打遊擊。越國東靠大海、北臨錢塘江;境內胡泊眾多、水係縱橫、群山起伏、道險難行。部落再小,想要征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勾踐依靠的是大夫諸稽郢、靈姑浮和從楚國流亡而來的文種、範蠡等人。諸稽郢是位既勇敢又有智慧的人,他說道:“君王年輕新立,沒有戰功,也沒有施惠於民,所以不可以不向民眾展示仁善的一麵;況且君王不能團結兄弟,又能團結誰呢?臣以為不如赦免兄弟們的罪過,召他們回來。如果有人想要頑抗到底,君王也不要急。君王可以從各部落征集軍隊進攻吳國,頑固派必然不會服從命令。但是君王一旦戰勝敵人,威望必將暴漲,那些頑固分子必將眾叛親離。到那時君王再逐個擊破,反叛者將必敗無疑。”

  勾踐連連稱好。正在這時,楚令尹子西率領一支龐大的使團來到會稽。

  就在戰爭爆發前,楚、越關係已經被囊瓦破壞得千瘡百孔。囊瓦向越國人展示人性最醜惡、最黑暗的一麵;越國人則對楚國的現狀感到失望,對自己命運感到擔憂。因此楚昭王才特意派令尹子西前來修複兩國關係。子西用他那超人的魅力、文雅的形象、高尚的品質和淵博的知識征服了越國人,再次把越國拉進楚國的懷抱。

  子西的到訪給勾踐增加了不少光彩,也使勾踐加強了戰勝吳國、消除叛亂的信心。正當越國人開始征兵時,吳國人卻不請自來了。

  原來闔閭見越國發生動亂,他認為新王肯定會首先解決國內叛亂而無暇北顧,於是集合起軍隊進攻越國的江北重鎮檇李(今浙江嘉興西南),發誓要將越國人趕進滾滾東流的錢塘江。

  檇李人立即向會稽告急。吳國人的行動使得勾踐更有理由要求那些反叛的部落回到王室的懷抱,結果所有當初反對勾踐的王子全都拋棄成見、回來向勾踐效忠了——這可真是個奇跡。

  夏五月初,越軍渡過錢塘江到達檇李南郊,吳軍解除了對城市的包圍,將營地移到北郊。第二天清晨,吳、越兩軍在郊外相向列陣。由晉國人和孫武訓練出來的吳軍軍容嚴整、鬥誌昂揚。戰功卓著、名滿天下的吳軍根本沒把既沒有功績又沒有名氣的越軍放在眼裏。

  越軍則是由楚國人訓練出來的軍隊,武器裝備與戰術也是楚國式的。兩支軍隊離遠一看,不清楚的人還以為是晉、楚兩軍對壘——那兩個喜歡輸出霸權主義的超級大國分別把吳、越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兩位霸主是消停了,戰火卻從中原燒到江南一帶來了。

  在吳國人看來,越國人不過是群毫無組織紀律性的散兵遊勇、是群不知何為戰術的野蠻生番;越國人也看不起吳國人,覺得他們的裝束配上發型和文身真是可笑之極。

  即將發生的檇李之戰也成為最為著名的“吳、越三戰(其餘兩戰是“夫椒之戰”和“姑蘇之戰”)”中的首戰。

  當時夫差指揮吳中軍、伯嚭指揮左軍、專諸的兒子專毅指揮右軍。在越國方麵,勾踐率中軍、諸稽郢率左軍、靈姑浮率右軍,每兩軍之中各安插著一支由五百人組成的敢死隊。越國的三軍都不滿員,數量上處於劣勢。

  勾踐見吳軍陣列嚴整厚重、占盡了地利,心裏不禁生出一絲憂慮。闔閭還沒有擊鼓,勾踐就對敢死隊下達了出擊令。兩支軍隊迅速對敵軍的兩個薄弱之處發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