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士會滅赤狄(二)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188
  鐸辰子並不讚同進攻計劃,他隱隱已經產生一種不祥的預感:他感覺晉人整借助赤狄的力量在消滅赤狄。但是晉人的命令是不容置疑的,違抗晉人的意誌隻能死得比甲氏人還快。

  士會看出了對方的擔憂,安慰他說:“(周定)王十年,楚軍入鄭。楚人能夠滅鄭卻未滅,其中原因您也是知道的。如今晉與鐸辰為盟友,赤狄於晉為飛地,攻陷的每一塊土地不都是鐸辰的?況且還有廧咎如和東山皋落氏在,寡君需要鐸辰領導其餘赤狄,所以對鐸辰絕對沒有所圖。”

  鐸辰子這才稍稍安心。聯軍乘勝出擊,穿過井陘進入華北平原,迅速包圍了甲氏城。甲氏在故邢國東南三十裏處,是個被赤狄邊緣化的小國,甲氏完全不能抵抗兩國大軍的進攻,很快就陷落了。

  鐸辰子登上城樓、站在城牆上向東望去,目光所及之處一馬平川、沃野千裏,隻有在極遠之處才隱約顯現出山巒的輪廓。

  鐸辰子心裏十分歡喜,欒書趁機勸他說:“甲氏周圍戎狄眾多,您如果不在城裏部署守軍,甲氏城恐怕就成為別人的戰利品了。”

  鐸辰子便按他的建議留下一支軍隊守城,他又派人帶著戰俘和戰利品先行返回;如此一來,鐸辰子身邊的兵力就大大減少了。

  二月底,不可一世的鐸辰子率軍回師,軍隊在半路上遭到晉軍的圍攻。鐸辰軍左右是山,前後被堵,已經陷入絕境。鐸辰子如夢方醒,他長歎道:“狐狸之心,虎狼之行;留籲在,尚可對抗晉國。寡人簡直是瘋了,為什麽要幫助仇敵滅兄弟呢!”

  鐸辰子對軍士們發表了一通戰前演說,他首先反省了自己的無知和貪婪,然後表達了無比悔恨自責的心情;他又強烈譴責了晉人的凶殘和詭詐,談到他們身處絕境的現實。

  鐸辰子最後說道:“你們都知道亡國之人的下場了,他們已經不能稱之為人而隻是奴隸和牲口了。你們家中都有奴隸,你們想想是要苟延殘喘地活、還是轟轟烈烈地戰死!寡人心中有恨,寡人也愧對留籲人,所以寡人決定以死相拚!勇敢的人隨寡人戰死疆場,膽小鬼就屈死在主子的枷鎖之中吧!”

  鐸辰人立即爆發出哀兵最後的怒吼,怒吼聲在山穀間久久回蕩。騎兵跳上馬直接發起衝鋒,步兵抓起武器跟在後麵狂奔。晉軍對自殺性衝鋒的場麵已經司空見慣,指揮官沉著冷靜地發出各種命令,士兵們有條不紊地執行命令。

  眼見屍體越堆越多,而進攻卻毫無成效,鐸辰人做出的舉動就越加瘋狂。士會動了憐憫之心,他知道敵人害怕什麽,隨即命士兵們大喊:“放下武器投降的人,仍然可以保有自由和財產;被俘虜的人削鼻,全家為奴!”

  敵軍中有人大罵晉人“騙子”,有人卻扔下武器空手逃進晉軍陣地。對生命的渴望還是占據了大部分人的心,越來越多的人繳械投降,而鐸辰子卻和最堅定的士兵們力戰而死。

  晉軍把戰俘們帶走,又破壞了很多城市,把亡國遺民遷到自己能夠控製的地方。由於赤狄原來的勢力範圍出現了真空,白狄很快開始東擴,逐漸填滿了那些地區,後來又建立了數個國家,其中包括鮮虞、鼓和肥。

  晉軍的偉大戰績轟動了整個華夏,甚至連楚人也覺得太不可思議。

  三月,晉人向王室舉行了盛大的獻俘儀式,晉景公同時為士會向周定王請命。在得到周定王許可後,晉景公命士會可以身穿黻冕指揮中軍,這項榮譽甚至超過了普通國家的君主,士會也成為春秋史上唯一享有此項殊榮的諸侯國大臣。

  晉景公又把太傅的重擔交給士會,命他掌管國家司法。士會修改完善了趙盾製定的法律,並整頓司法環境,要求各級官員嚴格依法行事。

  於是大量的案件得到了公正的裁決,很多罪犯害怕得到懲處,就逃到犯罪者的天堂——秦國去了;城市變得安全和繁華,社會麵貌煥然一新,絳都成為天下商旅最向往的地方。

  大夫羊舌職說:“我聽說大禹任用善人為政,不善的人就離開了。說的就是這種情況。《詩》說:‘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說的就是善人為政。善人當政,則國家沒有僥幸觸犯國法的人。古諺說:‘民之多幸,國之不幸。’說的就是上無善人。”

  這一年秋天,周定王的叔叔王孫蘇逃到晉國避難。

  原來王孫蘇與召、毛兩家一直不和。就在去年晉軍滅亡潞國時,太師周公去世了。王孫蘇與召戴公都想得到太師的職位,雙方鬥得不亦樂乎。毛伯衛為了幫助召戴公、打擊王孫蘇,也加入宮鬥戰團。

  王孫蘇見局勢對自己越發不利,竟然喪心病狂地指使王子捷把兩個政敵暗殺了。

  到了本年,召戴公的兒子召襄率領反王孫蘇的勢力卷土重來,他們首先攻殺了王子捷;王孫蘇嚇得肝膽俱裂,他便搶了一個挑糞奴隸的衣服套在身上,倉皇逃出成周。

  麵對王室大亂,周定王人如其“諡”,表現得一如既往的穩定:他沒有強烈的情緒,也沒有追究任何人的責任,就好像此事與己無關似的。

  不過,晉景公倒是非常擔心王室的安危,也不會放過這個給晉國臉上貼金的機會,於是把士會派到成周去調停王室糾紛。士會不辱使命,不久便使矛盾各方達成和解。

  事畢周定王宴請士會,並舉行了殽烝之禮,原襄公為相禮官。

  烝就是升,就是把犧牲置於食器(俎)之上的禮儀;放置整頭犧牲成為全烝,僅用於祭天;置半隻稱房烝或者體薦;將犧牲肢解後放入即為殽烝,又稱“折俎”,為天子招待諸侯大臣之禮。士會從前沒有機會接觸王室的這種禮儀,於是在宴會結束後私下問原襄公該禮儀的由來。

  周定王聽到了士會的問題,於是把他召來說:“季氏啊,你沒有聽說嗎?王為諸侯舉行享禮用體薦,為卿士舉行宴禮用折俎。這些都是王室獨有的禮儀。”

  士會回國後便將烝禮記入典籍,又以此修訂晉國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