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滅潞(五)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1810
  白狄子終於被伯狐說動,長時間遭受的屈辱和酒精激發出來的豪氣終於使他下定決心聯晉抗赤狄。

  白狄子摟著伯狐回到趙朔麵前,他抓住趙朔握著大斧的手,將它舉向天空:“赤狄不滅,何以為國!”狄人也沸騰起來,盡情地跟著君主歡呼。

  白狄子下令將赤狄使者全部處死,以顯示與潞國勢不兩立的決心。就這樣,趙朔使白狄人手上沾滿了赤狄的鮮血,成功地把對方拉進反潞集團。晉狄大戰一觸即發,交戰各方都以傾國之力為即將到來戰爭做準備。

  第二年春,赤狄聯軍對晉國和白狄發動了一係列小規模的、試探性的進攻。入侵事件表明晉潞大戰不日就會爆發。

  晉國也在不停地征集和調動軍隊。除了白狄、黎氏人和狐氏戎以外,薑氏戎也被動員起來。晉人按照既定方針調派兵力,防守加固了一些要塞,並派出一支先遣隊幫助白狄抵抗外敵入侵。

  這時楚國人又來添亂了:楚軍大舉入侵宋國,將商丘圍得水泄不通;宋都岌岌可危,宋人不得不向晉人求援。晉景公感到左右為難,伯宗說:“雖鞭之長,不及馬腹。我們沒有辦法進行兩場戰爭,上天剛剛開始讚助楚國,晉國雖強,又能違背天意嗎?諺語說:‘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忍受屈辱是天經地義的,還是等待時機成熟吧!”

  晉景公在備戰期間賜給荀氏兄弟兩個新姓氏。原來先縠被處死後,荀林父的兄弟荀首接任中軍佐,這樣中軍就出現兩幅“荀”字軍旗,軍士們常常因為認錯了軍旗而造成混亂。晉景公就命荀林父將旗號改成“中行”,因為他曾擔任過中行將軍;命荀首的旗號改為“智”,因為他的封地在智邑。

  晉國為本次戰爭投入戰車總計一千五百乘,步兵近八萬人;薑氏戎騎兵一千人,步兵五千人;黎氏移民騎兵一千人,步兵五千人;白狄的總兵力也在五萬人以上。但是白狄投入的兵力實在不好統計,因為隻要長胡子就可以算作戰士。另一方麵,赤狄集團的騎兵超過了一萬,步兵在十萬以上。

  趙朔在出征前的夜裏做了一個妖夢,他夢見自己坐在宗廟裏供奉的神主旁,接受族人的祭拜。第二天趙朔把這個情況告訴了韓厥,並且說道:“上天已經向我告知了我的命運:我將會死在對赤狄的戰爭中。雖然上天對我怎麽做都不過分,但是國家多難、公室多亂,我的兒子還沒有滿月,旄車氏失去了我的庇護,恐怕將要凋敗。那麽,請你看在咱們兄弟一場的情分上,替我保護旄車氏,我的祖先不敢忘記您的恩惠。”

  韓厥不禁淚水漣漣,他擁抱著趙朔說:“韓趙一家,韓厥如果僥幸生還,一定不負你的囑托!”

  趙朔擁抱了剛出生的兒子趙武之後就率軍出征了。

  赤狄西出太行山,首先征服了山腳下的幾個白狄部落;但是白狄馬上進行戰略收縮,把人口財產都遷到汾水以西去了。白狄沿著河岸構築了多重防線,赤狄橫渡少水,攻占了昆都,又西渡汾水以威脅狐廚,並在狐廚以南構築了一條方線。這樣一來,赤狄就切斷了晉軍與白狄聯絡的通道。

  晉軍傾巢出動時,赤狄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酆舒把分散在各處的軍隊調集過來,在襄汾地區建立了數個據點,以阻止晉軍向北推進。

  赤狄防守區域的地貌比較複雜,該區域由汾河、平原、小丘陵以及太嶽山餘脈組成。赤狄背山臨河構築防線,進可攻退可守,這樣的的防禦戰術使晉國人感到十分頭疼。

  根據目前狀況,晉人製定了相應的作戰方案:趙朔率下軍一部和黎氏、薑氏戎組成的輔助部隊西渡汾水,與白狄軍南北夾擊、消滅駐守在狐廚南郊的赤狄軍隊,再伺機強渡汾水奪取昆都;士會、郤克率上軍繞道襄汾以東,準備從敵人左翼發動進攻;荀林父、荀首率中軍在敵人對麵修建堡壘工事,以防止赤狄南下威脅都城;欒書率下軍一部做為機動部隊。

  由於地形和船隻的限製,晉軍渡河行動是分批次進行的。赤狄對晉人的行動大感意外,焚如(長狄首領,就是那個被叔孫得臣射死的僑如的弟弟,潞氏“三俊”之一)立即命令駐紮汾水西岸的軍隊趕去阻止晉軍渡河,自己則率領一支軍隊沿東岸南下。

  當汾西赤狄騎兵趕到渡口時,聯軍的部分人馬已經登上河岸。此時人數雖然不多,但是晉軍士兵已經開始挖掘壕溝構築防線,黎氏與薑氏戎的騎兵則負責警戒;河麵上的船隻穿梭往來,不停地把士兵運送到岸邊。

  赤狄馬上發動進攻,黎氏和薑戎騎兵則愉快地應戰。黎氏人懷著家園被侵占、族人被殺害奴役的刻骨仇恨;而薑戎不但具有遊牧民族的強悍,還有著華夏民族強烈的榮譽感,兩支騎兵的進攻相當勇猛。

  但是赤狄有個習性,他們麵對的敵人越勇敢凶猛,就越能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因此雙方的第一次大戰注定是慘烈無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