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楚莊王滅庸(六)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129
  山戎四國全軍覆沒和楚軍繼續挺進的消息迅速傳遍了山戎諸國。魚、修、宿等各戎主長老立即組建了龐大的使團前來求見楚莊王,他們聲淚俱下地控訴庸子的種種暴行,述說自己的情非得已,宣稱楚莊王就是當年的周武王,是來解救他們於水火的。但是很多人的戲沒有做足,他們跪在地上時露出了腳上穿著的、從楚軍戰俘和屍體上扒下來的戰靴。

  楚莊王沒有表現出憤怒和憎恨的情緒;相反地,他講話的語氣十分溫和,但措辭卻很嚴厲。他譴責他們不敬上天,助紂為虐,對楚國犯下嚴重的罪行,這種罪行足以使山戎亡國滅種。當有些戎主惴惴不安幾乎要癱倒的時候,楚莊王話鋒一轉,又開始安慰他們,他列舉了子夷的例子,向他們說明“過而能改,‘利’莫大焉”的道理。

  最後,楚莊王說:“不穀的軍隊來到這裏,既是為了楚國,也是為了諸君。庸子暴虐成性,貪得無厭,你們這些山戎小國哪個沒有背負重役重稅?你們那!有寶器不敢顯露,有美玉不敢佩戴。你們國家最美麗的女子充斥著庸國的後宮,最俊秀的男孩卻成為庸國的太監。而諸位又得到了什麽?難道僅僅就是為了楚國士兵的一雙戰靴嗎?

  “戰靴,不穀不可以賜與你們,因為它代表著楚國的尊嚴和威名,隻能穿在楚國將士腳上(那些穿錯“鞋”的人立即誠惶誠恐地把戰靴脫下來,跪著呈獻給楚人),但是不穀可以賜給你們錦緞、珍珠、黃金和玉器。

  “庸國還沒有屈服,所以不穀一定要繼續征伐。子夷的善果和庸子的惡果你們都看到了,想要與楚國為友的就請留下來與不穀結盟,反對楚國的就馬上離開這裏;離開的人不會受到傷害,但回國後要加緊備戰,我們來日戰場再見!”

  戎主沒有一個敢於離開的——否則就不會來了。戎主們與楚莊王歃血為盟,又繳納了大批人質。儀式結束後就各自回去,為幫助楚軍進攻庸國做準備。

  楚軍分為兩部:楚右軍、秦師及山戎部隊到達庸方城對岸;左軍和巴師則向麇國北麵行進。楚莊王和成嘉率領中軍進駐絞國,以為聯軍後援。

  石溪慘敗與庸子的死亡並沒有引發庸人恐慌,反而激起了他們強烈的憤怒和極大的仇恨。庸人在舉國大哀中推選老戎主的那個最勇敢也是最凶殘、最堅強也是最頑固的小兒子“豹”為新君。庸人在豹的領導下重新征集軍隊,聯絡盟友,準備與楚軍和叛徒決一死戰。

  方城外麵是緩緩流淌的堵水,堵水對岸的河灘本來平坦而寬廣,隻是因為植被茂盛,所以看起來才顯得狹窄局促;河灘後麵則是並不陡峭的山坡。

  楚軍到達方城對岸時庸人正在征兵,楚國人就放心大膽地砍伐樹木,清除障礙,填平溝壑,建造營壘。

  鬥般初次見到庸長城城門的設置時感覺非常奇怪,因為城門前狹窄的空地根本無法集結大量的軍隊,而且碼頭也不在城門附近,這個城門設計的位置似乎有很大的問題。

  後來據一個年齡最老的庸國俘虜講,他爺爺小時候聽更老的人講說,早先城門外是一片極為開闊的平地,庸人可以在開闊地上種植穀物,而堵河的河道則是在山的另一麵。但是有一年山洪爆發,泥石流堵塞了故道,河道發生改變,這才成了今天這個樣子;而原來的耕地被河水隔於對岸。後來庸人在其他地方開墾了大片土地,因此廢棄了河對岸的耕地。

  當楚軍紮營工作完成時,庸國的新軍也征集完畢了。由於當地原始森林的樹木粗壯而高大,所以新建的楚營看起來特別雄偉壯觀。楚人還特意修建了幾座極高的瞭望塔,站在塔樓上放眼望去,方城之內人們的任何活動都一覽無餘。楚人經常在塔樓上對著庸人指指點點,呼哨嘲笑,庸人對此十分惱火。

  敵我雙方的工事都是防禦性的,每一方都想把對方引出來進攻、而不願主動發起攻擊,因此雙方都在不停地挑釁;小規模衝突不斷,大規模交戰卻看不見。

  最後還是庸人忍無可忍,率先發起進攻。原來,楚人經常在塔樓上居高臨下向城裏放箭,偶爾能射傷一兩個人並引發一陣小小的騷亂,而庸人的箭是射不上來的。

  這天楚人又在進行例行挑釁時,庸國一位有名的勇士把一支利箭搭在兩張硬弓上向塔樓射去,那支利箭倏然破空而出,眼見就要射中敵軍士兵;但是瞭望者下意識一伸手,竟然把它抓住了。楚營中頓時歡呼雷動,而庸人卻極為惱火。這還不算完,那楚兵竟然對著這支箭撒了一泡尿,然後搭到弓上又把它射回去了。這還不算完,利箭恰好射倒了一位正在看熱鬧的、地位極高的貴族婦女。

  庸豹再也無法忍受羞辱,馬上擊鼓聚將,帶著部隊衝出城門。

  楚軍的戰鼓回應著,士兵們迅速集結,等待主帥的命令。鬥般緊張地觀察著敵人的動向,打算在敵人半濟之時出擊。但事實並非如他所預料的那樣:庸軍沒有渡河,而是分成兩部分,分別沿著河岸向上、下遊而去了。

  庸豹的意圖非常明顯,他要避開楚軍堅固的正麵防禦,繞到兩側進攻。要知道,庸軍入於山就如同蛟龍沉於淵,如果計劃得逞,楚軍就有被圍殲的危險。

  但是作為久經沙場的老將軍,鬥般絕不會無視側翼的安全。他在主營兩側的後方、就在山林後邊地勢比較平緩的地方、建造了兩個輔營。這兩個軍營被茂密的叢林所遮蔽,庸人在對岸無法觀察到,而營裏駐紮的正是山戎和秦軍部隊。

  鬥般識破了敵人的意圖,他也派出兩隊輕兵,與對岸的戎軍同向移動,防止他們出其不意地強渡堵河;而聯軍中的山戎籍聯絡官則撒腳如飛,趕到輔營去傳遞消息。

  當深入堵河的山腳阻止了楚國部隊前進時,楚人就隻能眼看著河對岸的庸人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