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周鄭亂盟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8      字數:2800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

  魯僖公五年{bc655}春,楚國使團在周、楚外交中斷三百多年後再次進入王朝都城,使團是按照與華夏諸侯的盟約來貢獻包茅的。

  召陵之盟結束後,楚國人覺得雖然失掉了一些麵子,但是結果還可以接受。令尹子文說,楚國正因為早年吸納了華夏文明,現在才變得強大繁榮;楚國已經太長時間沒有和華夏進行正常交往了,楚和華夏一定會長期並存,吞並對方非最終目的和結果,戰爭也隻是不正常的接觸;天下沒有那兩個國家能夠相互敵視三百年的,雙方都需要全方位和多層次的交流;為什麽不借此機會打通與華夏的往來之路呢?隻有更了解華夏,才能更好與對方相處,或者更容易擊敗對方。

  楚成王於是向王城派出一個以屈完為主使、蒍啟強為副使的龐大使團。但楚國官方宣布的出使目的卻不是朝見天子,而是拜訪華夏宗主。

  楚國使團的到來確實造成了極大的轟動,無數動周人自發跑到城外迎接{圍觀}看這一春秋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幕,城裏街道兩旁和建築物上也擠滿了人。周人並非沒有見識,隻是沒有見過楚國人。周人想要確認下“荊蠻”是不是傳說中那種豹頭環眼、斷發文身、脖子上掛著獠牙項鏈、粗魯無禮的大黑胖子。

  但是人們看到的是一支莊嚴肅穆的車隊,楚文明那特有的紋飾、圖案、文字、服飾在這支隊伍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周人看見了軒車華蓋下端坐著的楚國使節,楚人頂著的高高的切雲冠給圍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們覺得周王室三公出行的儀仗也不過如此。周人一方麵開了大眼界,一方麵也有些小失望,因為楚人的形象與傳說中的形象不符。

  使者們首先見到了周惠王,又逐一拜訪了公卿大夫,後來又參觀了成周,結果停留了很長一段時間。屈完和蒍啟強以睿智著稱於楚國,兩人很快就收集、刺探出大量政治信息。楚人驚喜地發現,華夏人不僅王室內部存在不和,王室與諸侯之間也是如此,而周惠王最恨的竟然就是齊國人。如果沒有這次出使的經曆,楚國人永遠得不到那麽多nei u消息。

  周惠王對齊國人的仇恨可以追溯到齊襄公出師伐衛、驅逐衛黔牟之時。周惠王那時還是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他曾力主出師救衛、與齊師決一死戰。他雖然沒有最終成行,但是他的很多朋友卻都加入了敢死隊,最後全部英勇戰死。

  黔牟逃回東周後也沒少說齊桓公的壞話{原因在前麵已經敘述過了}。後來王子頹與五大夫作亂,王子頹發難未果逃到衛國,他利用衛公室與周王室的矛盾,成功地教唆衛惠公出師,將周惠王趕出王城。

  由於衛國一直被視為齊國的小兄弟,而且齊桓公對衛國人的行為采取了作壁上觀的態度,所以周惠王有理由認為幕後主使就是齊國人。

  齊桓公稱霸後,華夏諸侯都跑到臨淄去了,王城變得門可羅雀{其實以前也是這個樣子},此種情況引起周惠王更深的嫉妒和怨恨{雖然諸侯先前也不到王城來朝見,但是他們至少也沒有去臨淄啊}。

  由於以上諸多原因,周惠王實際上已經將齊桓公當作不共戴天的競爭者和敵人了。

  屈完不禁欣喜若狂,他借著周惠王為自己舉辦的私宴有心無意地說:“楚國作為東周堅定的盟友,一定會不遺餘力地幫助東周王室複興,使周天子重返華夏共主的寶座。”

  周惠王大喜,結果東周竟然與楚國聯合起來,結成一個專拆齊國人台的聯盟。

  現在看來,齊國人用“逼楚朝王”來壓製楚國的手段完全失敗了,楚國人搖身一變,竟然變成王室親密而堅定的盟友。齊桓公惱火之餘,不得不尋找一個強有力的解決方案來對抗兩大勢力。

  上麵提到過,王室內部也是矛盾重重。

  原來周惠王與王後生了兩個兒子,分別是太子鄭和王子帶。東周王室有個無法避開的怪圈,那就是長子為嫡但是少子得寵——先有周桓王與王子克,再有周惠王與王子頹。結果新王即位後兄弟就會作亂;新王平亂後就忘記教訓,又把dong an的種子埋在他寵愛的少子的心中。

  王子帶從父母那裏得到的寵愛遠大於太子;就像當年鄭武薑對共叔段那樣。惠後暗中也不是沒有向周惠王表達過立王子帶為嫡的意思,但是周惠王害怕王室發生dong an,一直沒有同意。

  如今周惠王已經步入老年,經年累月的墮落生活把他搞得虛弱不堪;除了在床上,他做一切事情都要有人照顧攙扶,甚至隨時可能失去執政能力。但是在惠王身上,比身體更差勁的卻是他的腦子,這個老昏君隨時可能幹出引起政局動蕩的蠢事來。而王子帶此時也和他的黨羽們抓緊實施奪最高權力的計劃。

  由於王子帶有王後撐腰,他的勢力已經超過太子,大夫們搞不清時局走向,都不敢輕易和任何一位王子走得太近。

  太子鄭無法在王室中尋求到有效保護,轉而把希望寄托在齊桓公身上。他給齊桓公寫了一封信,信中介紹了王室的實際情況,又訴說了自己的無限煩惱。齊桓公大喜,馬上召集了一次聲勢浩大的盟會,借以向王室表明立場、展示肌肉。

  八月,齊桓公、宋桓公、魯僖公、衛文公、鄭文公、曹昭公、陳穆公、許僖公與太子鄭在衛地首止舉行盟會。王室也接到了邀請函,太子和周公受周惠王派遣,以觀察員的身份出席了盟會。

  會上準備通過了兩個重要決議:一是尊太子鄭為不可被廢黜的王儲;二是決議要求各國君主應當遵守周禮、穩定秩序,不得廢長立幼,否則不得好死{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個詛咒最後在齊桓公身上應驗了}。

  但是在會議召開的那天清晨,人們卻驚奇地發現:鄭國的軍隊還在,鄭文公本人卻消失得無影無蹤。由於盟會的程序早已確定,會議不得不在缺席一人的情況下召開,很多與鄭文公相關的程序都臨時作了變更或被撤銷。

  總之這個突發狀況搞得諸侯們手足無措,令齊桓公顏麵盡失——這便是周惠王拆台的後果。

  實際上齊桓公想做的每一件事,周惠王都會不遺餘力地在暗中搞鬼。這次盟會令周惠王更加無法容忍,因為齊桓公竟公然把手伸到王室、幹預起天子的家事來了。

  “齊小白要謀定太子?可是他自己的太子還沒搞定咧!他也不睜眼看看,鄭到底是誰的兒子!”周惠王發了一通牢騷,就把周公{宰孔}秘密召來,要求他暗中離間諸侯聯盟,多幹點能給子孫後代們帶來麻煩的事兒。

  周公跟隨太子來到首止,他在會議前一天溜進鄭文公的君帳,向他傳達了周惠王的口諭:“齊侯擅召太子,已屬極端不臣,伯父不要與齊侯同流合汙。我將準許伯父依附楚國,並輔以晉國的力量,如此一來鄭國就不會有危險了。”

  周惠王把鄭文公想做卻不敢做的事說出來了。鄭文公還聽說,由於自己即位以來從未到臨淄朝見,齊國人準備在本次盟會上追究他“不敬盟主”的罪責。基於以上倆個原因,鄭文公決定立即逃跑。

  大夫孔叔阻止他說:“國君不可以輕舉妄動,無信於諸侯就會失去盟友;失去盟友,禍患必至;遭禍時再請求入盟,付出的代價就太大了!您以後會對今日的決定感到後悔的!”

  鄭文公一旦下定決心,誰的話也不會再起作用了。他說:“諸侯應當接受天子的命令還是諸侯的命令?天子命寡人從楚從晉,叔父是要我違背他的命令轉而服從一個小諸侯嗎?”結果他就在當晚帶著貼身衛隊逃走了。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