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宋桓複興(二)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8      字數:1717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

  但是宋國人說,每個國家都有保衛自己國家的權力,誰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同盟者身上{這是宋國用鮮血和失敗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宋國不會主動侵略他國,但是一定要維護自己的安全。連一個小小的伯爵國家{指鄭國}都擁有三軍,宋是大國,當然需要更多的軍隊來保衛自己。

  齊使說,宋軍近幾次戰敗並非由於兵力不足的原因,而軍隊的人數恰恰還占有優勢,所以戰敗不是擴軍的借口;“每個國家都應當維護周邊和平”,這個約定寫在北杏之盟的盟書中;宋國如果破壞盟約,會引發諸侯的連鎖反應,從而使使地區局勢變得不可控;所以宋國一定要停止擴軍。

  但是宋桓公隻是不停地搖著他那頑固的腦袋,使者們便悻悻地返回臨淄去了。

  齊桓公感到特別惱火:因為較之公開對抗,暗地裏搞小動作更加令他不能容忍,“宋桓公在北杏之會上把所有諸侯都騙了!”齊桓公這樣想著,就把大臣們召集起來,宣布對宋國開戰。他要求大夫們迅速製定作戰方案,並大有欲滅宋而後快的心情。

  但是管仲卻持不同看法,他說,宋公即位之初說了一些不著邊際的大話,現在被國人抓住尾巴收不回來了;他騎虎難下,為了鞏固君位不得不做出姿態看給國人。但是他的本意並非如此,所以齊國不要把宋國當成頑敵,而隻要對宋國進行強力威懾,宋公就可以在國人麵前順著台階退下來,轉而遵守北杏之盟,齊國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魯莊公十四年{bc680}春,齊桓公調集大軍與王師、陳軍、曹軍共同伐宋。聯軍先占領了宋國的兩個大邑,囚禁了城裏地位高貴的人物,帶著那些人一同向商丘進發。聯軍包圍商丘,齊桓公派其中幾個俘虜帶著他的親筆信去見宋桓公。網</a>

  信中首先回顧了北杏之盟中歃血儀式的情景,以及諸侯們麵對上天發出的誓言,繼而表達了他和諸侯們對宋人背信棄義的失望和憤怒,信裏最後寫道:“殷商立國六百餘年被周所翦。當年武王進行占卜,知大周基業將存續八百年。克商至今還不到三百年,西周雖亡,東周尚存;王室漸衰,天命未改。況且上天既然已經拋棄殷商,就不會再幫助它複興;代周而興的,也絕不會是宋。如果宋君一意孤行與天下諸侯為敵,那麽已經被俘的宋人就會被賣為奴隸,而且宋君其他國人馬上就會以相同的身份見到他們;如果宋君能夠放棄主張,與寡人、諸侯重修舊好,他們就會獲得自由和被剝奪的財產。寡人既然能調集王室、諸侯的軍隊討伐宋國,同樣可以召集同樣龐大的軍隊保護宋國。”

  宋桓公把國人集中到太廟前的廣場上,他和幾個重臣進入太廟,讓一個聲音洪亮的官員把這封信大聲讀給國人們聽。宋人聽完便發出亂哄哄的嘈雜聲。大多數人都不知所措,不停地詢問旁邊的人應當怎麽辦,這時華家從太廟裏走出來了{宋桓公是這樣盤算的:如果華家壓不住場,而秩序又不太混亂,他就可以出麵化解;如果場麵過於凶險,致使華家遭遇不測,他就可以及時逃跑}。

  華家伸手示意人們安靜下來說:“每國君主都有振興國家的雄心,但是隻有我君被誤解了。要知道,君主都希望自己成為堯、舜,卻不會自詡為湯、武。因為湯、武是前朝的毀滅者。

  “新君想要複興大宋,這本是堯、舜之所為,從來沒有想過與王室對抗,卻被國內一群邪惡之徒宣揚成湯、武重生,搞‘複辟殷商’!他們慫恿shan dongg真相的國人,並且得到了廣泛地支持;他們感到力量強大了,就用 yi脅迫君主大臣,按他們的意誌禍亂國家。現在妥了,全天下都把我大宋當成邪惡之敵。

  “大家登上城牆看看吧,一個齊國就夠受了,何況還有王室和諸侯參與進來。難道這就是你們需要的結果?大宋麵臨滅亡,誰來拯救國家?那些整天招搖叫囂的複興者現在又在哪裏?為什麽他們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一個都看不見了?但是大敵當前,是戰是和,國主仍然要遵循 yi;想要作戰的站到左手邊,想要和平的站到右手邊。”

  這時,公室事先安插在人群中的內應們便首先擠到右邊去了,有些搖擺不定的人隨後跟在他們後麵,繼而幾乎所有人都到右邊去了;但是仍然有些真義士不能忍受委屈求和的恥辱,就在激憤之下拔劍自殺了。

  宋桓公成功地化解了國內危機,繼而把使者派出去請求和談。齊桓公見目的已經達到,就與宋國再次訂立盟約,又把俘虜和財物還給宋國。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