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無知弑齊襄公(一)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8      字數:2520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

  謀殺的種子實際上在一年前就已經埋下了。

  原來,齊襄公在把衛惠公送上君位後不久就開始擔心起安全問題來。黔牟在成周上躥下跳,痛述齊國人對王室和衛人犯下的滔天罪行;他痛哭流涕現身說法,極力遊說大夫們對齊國進行報複。

  最後,他看到自己已經成功挑撥起周人的不滿,但是效果還差那麽一點點;他就祭出了殺手鐧:“你們或許認為戰場無暴行、或許覺得左右二公子顛覆公室在先,所以沒有把齊諸兒當成暴君;但是,請你們不要忘記齊諸兒的夫人——王姬公主吧!小公主僅僅因為看不慣齊諸兒的生活,就被他囚禁在冷宮裏,饑寒交迫而終!難道迫害無辜的王室公主仍然算不上暴行嗎!”

  盡管周莊王還沒有正式表態,但是有些大臣已經控住不住憤怒的情緒了;他們一麵極力聯合更廣泛的力量,一麵準備聯名提出懲罰齊國的議案。

  齊襄公因此緊張的不得了。後來又傳來小道消息說,在黔牟的鼓動下,齊襄公的敵人已經秘密達成協議並準備進攻齊國。齊襄公在統治齊國十年間在諸侯中樹敵眾多,他對自己的臭名昭著有著深刻的自知之明,他不敢掉以輕心,於是即刻開始部署防禦力量。

  臨淄西麵有一條小河名叫“時水”,它是臨淄的天然屏障。時水發源於臨淄西南約四十裏處,小河沿北偏西蜿蜒而上,在距離濟水十裏處折向東北注入渤海。時水東岸有一個叫葵丘{又稱渠丘}的城邑,葵丘扼守著時水渡口,因此被稱為臨淄的西大門。如果王朝的軍隊從西麵進攻,必然先要占領葵丘。

  齊襄公決定派連乘和管至父兩大夫領軍戍守葵丘。春秋時期由於社會生產力低下,諸侯國除了衛戍部隊以外不設常備軍;因此,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征集軍隊長期駐守某個城邑。

  戍邊可是個難熬又無利可圖的苦差事啊!葵丘是個小邑,遠比不上繁華的臨淄,生活單調枯燥,士兵們又都是精力旺盛的年輕人,因此兩位指揮官十分關心駐守期限。

  此時正值夏曆七月,是甜瓜上市的季節。齊襄公拿起一個瓜對兩人說:“以明年瓜熟為期,及瓜而代。”

  一年很快就“慢慢”地過去了,轉眼又到了甜瓜成熟的季節。駐守期限已經屆滿,可是臨淄那邊卻音信皆無,就好像那兩個人和守軍已經不複存在了似的。

  兩人麵對臨淄望眼欲穿,卻望不見君主的信使。於是兩人特地向齊襄公獻上兩個特大號的甜瓜和一堆小瓜,並寫信委婉地提醒他不要忘記自己的承諾。

  然而國君的回信卻是十分傲慢無禮的,信中問道:“你們送來的瓜為什麽都不熟?”並說現在正是農忙季節,農田遭遇大麵積蟲害,所有人都在忙於滅蟲減災,整個齊國也隻有你們無所事事。既然如此,兩位為什麽不消停地呆在葵丘享清福呢?你們就算幫不上忙也不要再給寡人添亂了。

  這封信不但沒有安撫人心,反而產生了副作用:因為連管兩人的封邑也遭了蟲災,而士兵們也都是有田產的人,這就意味著他們的農田所遭受的損失恐怕是全齊國最嚴重的。因此軍隊上下人人心急如焚、歸心似箭。甚至有人猜測說,搖蕩軍心或許就是齊襄公想要達到的目的;他就是希望這支軍隊發生兵變。

  對於齊襄公的糟糕脾氣,兩人都深深地領教過。他們不敢繼續提出要求,隻好尋找其他救濟途徑。

  連乘有個小堂妹在齊襄公的後宮,她曾對連稱吹噓說她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齊襄公離開她一刻都活不了{這話後來真的應驗了}。連乘立即給妹妹寫了一封信,請她吹吹枕邊風。然而連妃回信說,她現在比連乘還要迫切地想見到齊侯,因為她已經半年沒有見到夫君了。

  正當兩人焦慮不堪時,公孫無知送來一封信,信中說他已經派出自己的農夫和奴隸幫助他們救災了,他們的損失不是很大,請兩人放心好了;隨後話鋒一轉說,戍守葵丘這類的事在齊國從來沒有發生過,而且諸侯們都非常安靜,看不出有爆發戰爭的跡象,所以你們根本沒有繼續駐守的必要了;至於國君為什麽還堅持這樣做,兩位最好考慮一下。

  前麵說過,齊僖公有個同母兄弟叫夷仲年,他的嫡長子就是公孫無知,公孫無知與太子諸兒無論相貌身材,還是人品德行都非常相像。

  齊僖公特別寵信夷仲年,並給予他和公孫無知極高的待遇;夷仲年成為幾乎可以與齊侯平起平坐的人物,公孫無知也就與太子平起平坐了。當時,齊國人經常能看到無知與太子穿著一樣的禮服,並排跟在齊僖公身後;大夫們見無知如同見太子。

  有的大臣勸諫齊僖公,說一國不能有兩太子,否則開啟他人不應有的yu wang,會製造仇恨、會生出大亂。齊僖公對此置若罔聞,他的溺愛助長了無知的驕傲和野心,也引起了太子的不滿和敵視。

  齊襄公即位後便一步步廢除了先君賜予無知的待遇,並且處處給他難堪——舉行儀式時把他排在大臣隊伍的最後麵;召開宴會時要他坐在最偏的角落裏,桌上的食器簡陋破舊,裏麵盛的都是飯菜底子。

  無知一怒之下稱病不朝,齊襄公又指使他人告無知的黑狀,把他的家產一點點奪走。結果雙方的怨恨就上升到了不可調和的、你死我活的高度:齊襄公在尋找借口、無知在尋找機會以除掉對方。

  如果把守葵丘的現狀和兩人的政治鬥爭聯係起來,就不難找到答案了。

  這時兩人才如夢方醒。原來他們與無知的關係曾經十分親密{無知得勢時誰不想巴結他呢},隻是在無知倒台後才開始疏遠他{無知失勢後誰不想遠離他呢}。但是齊襄公卻一直懷疑二人暗中與無知勾結,準備推翻自己的統治,所以齊襄公認為在鏟除無知之前必然先剪除這對羽翼。結果公孫無知幫助兩大夫滅蟲的行為更加堅定了齊襄公的認識。

  齊國人心裏都很清楚:按照慣例,戍邊期限決不能超過一年。超期而不召回是會引發兵變的——士兵們都是有家中小有產業的人,他們的車馬、裝備、隨軍雜役以及口糧、零花錢都要自己家族提供,長期服役會使家族變得貧困。

  如果發生兵變,第一責任人就是將領,軍法對於將領們的追責是極其嚴厲的;屆時兩人如果不想被砍頭就隻有逃亡了。更重要的一點,葵丘本身就是無知的封邑,齊襄公逼走連、管二人後,就很容易再找幾個證人控告無知,給他安個策劃兵變的罪名處死。罪名這東西隨便翻翻就能找出一大堆,缺的隻是時機而已。

  一旦窺探其中的端倪,連、管兩人便決定采取反製措施。此時士兵們全都牢騷滿腹,躁動的情緒如同瘟疫一樣蔓延開來,有些膽子特別大或者心理特別脆弱的人已經逃跑了。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