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君子屢盟,亂是用長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8      字數:2312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

  鄭厲公即位不久,宋國便向鄭國派出了一個人數眾多的使團,正使是太宰華督。網使團一路吹吹打打進入新鄭,從宋國人拉來的空車的數量看,他們與其說是為了恭賀新君登基,不如說是來討要好處的。

  華督在歡迎晚宴上公開提出了那個令全體鄭國人難堪的問題:“敢問您許諾給寡君的賄賂什麽時候兌現?”

  鄭人不禁想起當年子馮ang到鄭國時的那副淒慘無助的表情,記起了他向鄭莊公、向大夫們搖尾乞憐的那副可憐樣兒,記起了他在回國前對鄭莊公感恩涕零的奴才形象。那些場景回放之後,鄭人繼而便對宋莊公小人得誌的無恥嘴臉感到無比憤怒。

  但是鄭厲公仍然把這口氣強咽下去了——他畢竟得位不正,地位不穩;而且還需要宋國人的支持。

  鄭厲公接過宋人的索賄單,答應盡快把財物湊齊。但是他一時實在拿不出這麽多財物,隻好向左右大夫們求助。

  這就更加令人不能接受了,大夫們私下裏說:“國家還是原來的國家,臣民還是原來的臣民;鄭國僅僅因為換了一個君主,就從中原小霸變成任人欺淩的鄭佃戶了?如果子元篡位隻能帶來這個結果,他就連宋殤公也比不了啊!後續的賄賂還有更多,國家將不堪重負!如果鄭國人最後被逼得連衣服都要送給宋國人,還不如與宋國決一死戰!鄭國人絕不會因為乞求活命而淪為宋人的奴隸!”

  正因感到恥辱和羞愧,鄭厲公才更不願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辯解。網在內外緊逼的局勢下,他隻得采用極端手段處罰了幾個向他示威的大臣,其餘的人也就不敢再說什麽了。大夫們被迫把財物交出來,但比起宋國人敲詐的數量來還是差了好多。宋國人不想把關係搞得太僵,於是拉著初戰告捷的戰利品吹吹打打地離開了。

  這次事件極大地損害了鄭厲公的威望:鄭國的國際地位迅速下降,中原秩序開始變得不穩定。鄭厲公羞於麵對眾大臣,就在祭足的建議下把政務交於他處理,自己則終日躲在後宮裏調整心情。

  宋莊公嚐到了敲詐的甜頭,結果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他對鄭國的勒索更加頻繁和猖狂,把鄭人搞得苦不堪言。魯桓公十二年{bc700}的前半年,宋、鄭兩國人的日子就是這麽度過的。

  宋莊公毫不吝嗇地把財物散給臣民{因為勒索來的財物還將源源不斷湧入宋國},宋國人興奮不已,對現任的開明君主讚不絕口。人們都樂觀地認為如果這樣持續下去,即便不用通過戰爭手段也能把鄭國滅掉了。

  鄭厲公實在不堪忍受宋國人的貪婪無恥,便向魯國人求助,希望魯桓公能從中斡旋。魯桓公剛剛平息了杞國和莒國的矛盾,正在洋洋自得之際。他很高興看到鄭國人能向自己尋求幫助——調停昔日小霸和中原大國的糾紛會極大地提升魯國的地位。

  魯桓公了解到真實情況後認為:宋與魯相比、同樣是篡位,宋莊公也不過賄賂給魯國人一個郜鼎而已,他憑啥沒完沒了地向鄭國勒索財物啊?難道鄭國人的罪行比宋國人更嚴重,還是宋莊公幹出了比自己更為正義的事?把逼人篡位當成致富的手段可是不合周禮的。

  魯桓公於是向兩國發出邀請,請兩位君主心平氣和坐下來,以解決這個並非不可調和的矛盾。第一次會麵宋莊公表現得還算配合,宋、鄭兩國達成了一個約定,宋人承諾減少索取財物的數量和頻率。但是宋莊公回國後仍舊我行我素,對鄭國的逼迫依然如故。這樣就有了第二次會麵。宋莊公剛剛到達會麵地點、就借口國內發生緊急事件提前退席了;其他出席者者隻能無功而返。

  魯桓公決定嚐試最後一次,但是宋莊公竟然都不屑參加會談了!他隻是派了一個低級使者來說,他和鄭人達成的初始協議一個字都不能改,希望對方認清形勢,不要再做出背信棄義的行為了。

  魯桓公大怒,他覺得自己徹頭徹尾地被宋國人當猴耍了。因此這年冬天便爆發了魯、鄭聯合伐宋的戰事。鄭、宋決裂導致中原局勢再次陷入動蕩。

  後人說:“如果沒有信義,簽訂盟約也是沒有意義的。‘君子屢盟,亂是用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魯桓公十三年{bc699},鄭、魯兩國與宋國的關係進一步惡化,中原即將再次爆發全麵戰爭。

  齊僖公一直非常器重鄭昭公,所以他十分痛恨鄭厲公。在衛國,衛宣公於去年冬天去世,新君衛惠公是齊僖公的外孫,他執行的是一邊倒的親齊政策。基於上述原因,齊、衛兩國便站到了宋國一邊;紀國則加入了鄭、魯聯盟。

  冬,魯、鄭、紀與宋、齊、衛、燕各軍氣勢洶洶地擺開陣勢,準備展開一場大戰。但是這次春秋以來規模最大的戰事卻以虛張聲勢開始、以敷衍了事告終。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大概是哪國既不想為別國的利益付出代價,也不想樹敵太多。各方深深知道,這場大戰一旦打起來便會失去控製,所以比劃比劃就得了。結果交戰方隻是做了一次小小的接觸就各自撤軍了。

  魯桓公十四年{bc698},宋國聯合齊、衛、陳、蔡四國伐鄭。魯、紀兩國君主自知勢單力孤,於是躲起來裝作看不見外麵的樣子。聯軍一路高歌猛進,不多日便攻占了新鄭郊外的要塞牛首城,繼而焚毀了新鄭的渠門並攻入內城,這是鄭國都城曆史上第一次被敵人攻陷。

  就在鄭國局勢岌岌可危之際,齊軍突然收到了齊僖公去世的噩耗,軍隊立即調頭回國。如此一來,鄭國才沒有遭到更大的損害。宋國人把鄭國太廟的椽子拆下來運回商丘,做了盧門的椽子。這個侮辱對鄭國人來說真是恰到好處。

  魯桓公十五年{bc697}春,周桓王自知將不久於人世。他聽說魯國人的造車技術非常高超,“但是小氣的魯國人卻從不向王室進貢車輛。”他這樣想著,於是派大夫家父到魯國去要幾輛車來給自己做陪葬。

  三月十一日,周桓王駕崩。周桓王在位二十三年,此時正是禮樂征伐從天子出將至諸侯出的關鍵時期。在周桓王之前,從沒有一個周王像他那樣遭遇過如此多姿多彩的災難和失敗;但是對於他以後的周王來說,那些遭遇又都算不了什麽了。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