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春秋簡述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8      字數:2368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

  本書所敘述的,是春秋時代二百七十年間{bc722——bc453}的曆史,該段曆史始於魯隱公即位,終於趙魏韓三家分晉。網</a>

  人們盡可以用最美好的語言讚美周王朝。周朝是中華文明之母,中華文明如果沒有經曆過兩周時代,或許會形成另一種文明;不但思想、製度和禮儀有所不同,甚至會使用另外的文字、語言和姓氏。

  春秋時代是周王朝從“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到“禮崩樂壞,天下大亂”的過渡時期。諸侯、大夫們一手玉帛、一手利劍,使團和軍隊穿行於華夏大地。

  列國之間既有頻繁的戰爭,也有難得的和平;繁華的城市朝夕之間被摧毀,但是更多的城市被建立起來。

  地位和勢力都不能成為保命的護身符,反而會給位高權重者帶來巨大的災難。公卿大夫橫死族滅的情況屢見不鮮;君主成為危險性最高的職業之一。某位國君前一天還在廟堂中發號施令,後一天就可能挺屍在宮廷裏或隨便什麽地方。

  魯隱公是位不得善終的君主,他的死亡給春秋大戲拉開了悲劇性的序幕。春秋的結局也是悲劇性的:齊國的君位被異姓大夫篡奪;晉國被趙魏韓三家瓜分;吳國幹脆被滅掉了;魯、鄭、宋等國家君權旁落。舊的秩序土崩瓦解,新的秩序尚未建立;社會秩序崩塌,動蕩而黑暗。

  但是,漫長而繁雜的春秋史總結起來隻是在敘述兩件事:一、人是怎樣活過的;二、地主是怎樣煉成的。

  周平王東遷之後,鄭國便成為名副其實的華夏新貴。春秋伊始,鄭莊公平定了弟弟太叔段發動的叛亂,從此牢牢掌握了國家zheng an。

  繼而,鄭國人就把中原攪得昏天黑地:鄭國人伐衛、伐宋、伐許、伐戴、伐……,二十幾年間鮮有敗績。更有甚者,鄭莊公竟敢公然挑戰王權,以一國之軍擊敗王師與諸侯聯軍,使得“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正式退出曆史舞台。

  正當鄭國漸入佳境、顯露出中原霸主的跡象時,鄭莊公去世了。之後,鄭莊公的兒子們為爭奪君位大打出手,三任君主被殺,國家走上了十幾年的分裂道路。

  而此時,東方大國齊國卻結束了短暫的內亂,齊桓公最終登上君位。鄭國人眼睜睜地瞅著齊國一步步邁向霸主的寶座,卻苦於深陷內亂的泥潭,無法阻擋齊國人前進的腳步。

  在太行山以西,曲沃武公在去世的前一年終於結束了晉國七十餘年的分裂狀態:他率領曲沃軍攻陷了祖國的都城,占領了君主的宮殿,並把末代冀侯趕下君主寶座,自己坐了上去。

  晉武公的繼任者晉獻公是位偉大的開拓者,這個戰爭販子四處點燃戰火;他在有生之年消滅了十數個國家,為晉國稱霸華夏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河西的秦國在周平王登基時才由王朝附庸升級為國家。由於西周東遷,河西遼闊的地域出現了巨大的勢力真空,秦國不斷通過戰爭手段迅速擴大國土麵積,一躍成為西方大國。

  南方的楚君熊通宣布不再承認西周zheng an並自立為王。隨後江漢一帶眾多的姬姓國家和申國、息國都被楚國被滅掉了,所以當時才流行一句話,叫“江漢諸姬,楚實盡之。”

  鄭、陳、蔡、許等國被迫成為楚國的屬國,向楚國納貢。楚國在短時間內就把勢力範圍延伸到中原地帶。

  但是,楚國兩次的大規模北擴行動卻被華夏諸侯粉碎。第一次是在齊桓公時期,那次是以和平手段解決的;第二次是在

  晉文公時期,晉國動用強大的武力在城濮之戰中擊敗楚國,晉國於是繼齊國之後成為華夏第二任霸主。

  從爆發城濮之戰那年開始,晉楚兩國開始了長達八十年的爭霸賽。兩國戰事不斷,規模最大的有兩次。

  第一次楚軍在邲之戰中擊敗晉軍,楚莊王為祖父一雪前恥;後一次晉軍又在鄢陵戰勝楚軍,晉厲公又為父親報了一箭之仇。

  兩國勢力此消彼長,但是總體來說晉國稍占上風。這期間齊、秦兩國都給晉國製造了不小的麻煩,但是始終無法撼動晉國的霸主地位。

  在晉、楚兩個超級大國爭霸期間,天下諸侯舉行了兩次“弭兵大會”。第一次是虎頭蛇尾的結局:參會者們口血未幹便又開始兵戎相見。第二次的結果卻是成效顯著的——當時包括霸主們在內的君主大夫們,都對沒完沒了卻毫無成效的戰爭產生了厭倦情緒。

  隨後,吳、越兩國的崛起徹底改變了天下格局。作為超級大國的楚國在吳王闔閭發動的戰爭中不堪一擊,最後竟連都城都被敵軍攻陷了!此後,吳國又接連擊敗越國和齊國,並在黃池爭霸中壓倒晉國,成為天下霸主。

  但是,吳國的最盛之時就是國家衰落的開始。越軍趁吳師盡出、國內空虛之際攻陷吳都姑蘇,殺死吳太子,將國庫劫掠一空,並對國家進行了毀滅性的破壞。吳國從此再也沒有恢複元氣,國家苟延殘喘地活了幾年,最終被越國滅亡。

  華夏諸侯舉行第二次弭兵大會之後,華夏局麵終於安定下來。國與國之間沒發生較大的戰爭,君主們開始抓緊有生之年盡情墮落。

  戰爭結束了,和平卻沒有到來;外患消除了,不安分的人們就開始內鬥,戰場由國外轉移到了國內。

  由於土地擴張和兼並活動日益頻繁,人口流動性也隨之加大,地緣觀念開始增強;血緣觀念開始變得淡漠,血緣也不再是宗族安全的保證。大量實力雄厚、顯赫一時的家族被消滅;大難不死的人卻死在了後難裏,誰也不敢保證自己能夠笑到最後。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公卿之後,淪為皂隸。”勝利的氏族強盛起來,大夫的勢力壓過了君主。權力的掌控者在春秋初期從天子降到諸侯,現在又從諸侯轉移到大夫們的手裏。

  春秋末期,齊桓公時期旅居齊國的ang公子陳{田}完的後人逐步爬到權臣高位;陳氏動用各種手段,把齊國本土的大

  貴族一個個消滅掉,最終篡取了君位。

  晉國六卿之間的鬥爭是曠日持久的,也是極其慘烈的。智、趙、魏、韓四個氏族消滅了範氏與中行氏,智、魏、韓又圍攻趙氏。韓、魏在趙氏即將滅亡之際fan gong倒算,反而與趙氏聯合滅亡了智氏。

  公元前453年,趙、魏、韓三家分晉,春秋時代宣告結束,戰國時代序幕拉開。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