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再不能回頭
作者:怡然      更新:2021-03-20 16:31      字數:2316
  蘇太傅迎窗而立,緩緩轉過身,冷眼看著靖寶一語不發。

  自己這文書來得不光彩,老太傅素來耿直,看不上自己很正常。

  靖寶見狀, 垂首跪下道:“說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話,於大人來說,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

  蘇太傅一愣,一股不動聲色煞氣露出來,“你倒是敢說!”

  敢不敢的,都已經說了!

  靖寶決定再多說些:“我即入了這秘書台,到大人您身邊,所言所行,必是為大人著想。這事於別的閣老而言,不過是政事,非左即右;於大人,更牽著一層私事,我光想想,都替大人覺得難。”

  蘇太傅不曾想這小子竟然能說出這麽一番話,明知道是拍馬屁的,但聽著卻覺得窩心。

  而且,他說的句句沒錯。

  上頭爭得你死我活的那兩位,都是他的學生,這兩人的稟性,他做先生的最最清楚。

  一個雄心萬丈,伺機而動;一個性格軟弱,急於求成。

  先帝在時,就料到這兩人必有一爭,因此暗中叮囑他勸導著皇帝,削藩必要緩緩而行,不可急於求成。

  皇帝年輕氣盛,旁的事兒多多少少聽勸,唯獨削藩這事,如破竹般一意孤行。

  依自己的意思,可挑撥藩王與藩王之間關係,讓他們先打起來,皇帝坐收漁翁之利。

  想到這裏,蘇太傅忽然很好奇,從這個小子嘴裏能說出什麽名堂來,於是問道:“你倒說說,我難在何處?”

  靖寶默然片刻:“大人不光難在手心手背都是肉,更難在立場,大人是一片赤誠之心,有人未必這麽想。”

  蘇大傅大驚,這話簡直戳到了他的痛處。

  自己的勸導在皇帝眼中,不是因為先帝的囑托,而是在為昊王求情。話說得深了遭人疑,說淺了沒用處,是真難。

  但凡皇帝要聽進去一二,也不至於是如今這個硬碰硬的局麵。

  他撫了撫花白的胡須,“依你之見,老夫該如何?”

  “大人問的,在身處兩王之間,該如何自保?還是……”

  靖寶頓了頓,又道::“還是今時今日的局勢,該向皇上提出什麽樣的諫言?”

  蘇太傅麵沉似水:“有何區別?”

  “前者,大人隻管順著皇帝的話說;後者,那就得審時度勢大秦的局麵。”

  “大秦的局麵如何?”

  “東有倭寇,北有蒙古人,西邊有邊沙諸部,隻有一個南邊還算消停。”

  “還有嗎?”

  “寧王自焚,諸王自危;昊王再出事,諸王必反。”

  “大膽!”蘇太傅臉色大變。

  靖寶忙垂下眼簾:“學生隻是實話實說,說得不對的地方,請大人指正。”

  “哼!”

  蘇太傅哼了一聲,再無下文。

  靖寶的心當場吊到了嗓子--她這一招是兵行險招,行得好,蘇太傅會對她改觀;行不好,那明兒個也不用再到秘書台來上衙。

  真正的皇宮一日遊。

  許久,隻聽頭頂傳來蘇太傅疲憊的聲音,“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你先起來吧!”

  靖寶聽話的站起來,卻在快要站直的時候,突然踉蹌了兩下。

  皇帝身在局中,看不到大秦麵臨的困局,所以要動昊王。

  真的要動手嗎?

  靖寶的手心布滿了冷汗,她聽見了自己心髒劇烈跳動的聲音。

  ……

  禦膳房送了食盒來,隻是蘇太傅吃到一半,便被皇帝又請去。

  靖寶扒拉了幾口飯菜後,便再無食欲,讓小太監收走,自己泡了杯濃茶,等蘇太傅回來。

  子時一刻,蘇太傅拖著兩條沉腿回來了,幽幽看靖寶一眼後,啞聲道:“回房歇著罷,有事明兒再說。”

  “是!”

  靖寶看老太傅一眼,默默退出去。

  連衣服都沒脫,和衣眯了半宿,天還沒亮,聽就院子裏有動靜,原是老太傅起床了。

  她趕緊從床上爬起來,簡單的洗漱下,跟在老太傅的身側。

  一老一少用罷早飯,老太傅整了整朝服便去上朝。

  許多年後,有史官翻出這一日的記錄,驚訝的發現,大秦朝的叔侄之爭,由這日的早朝開始,真真正正的擺在了台麵上。

  這日,王國丈連上三道奏折,彈劾昊王;

  第一道為私下征兵,意圖謀反;

  第二道是私下征糧,意圖謀反;

  第三道是窩藏高麗罪臣之後,意圖謀反!

  除了王大人外,彈劾昊王的奏章如雪片般紛紛呈上來,都是要求皇帝嚴懲的。

  消息傳到秘書台,靖寶隻覺得渾身冰涼,手足無力。

  皇帝的反應不可謂不快,短短一夜,已經發動文武百官,對昊王進行了前所未有的討伐,而且把李娘娘也牽扯了進來。

  這是動了殺機。

  在幾乎一邊倒的討伐聲中,一向明哲保身的蘇太傅出乎所有人意外的請求皇帝三思而後行。

  他的理由很簡單:昊王若有事,北境誰可禦?

  皇帝看著蘇太傅的眼神,冷得如冰渣。

  是北境重要,還是他的皇位重要?

  李君羨都已經屯兵屯糧了,還有什麽是他幹不出來的?

  盛怒之下的皇帝將蘇太傅的話無視,短短半天的時間連下了三道旨意:

  第一道,三司徹查昊王征兵征糧一事。

  第二道:李娘娘乃高麗罪臣之後,由錦衣衛進行抓捕被審訊。

  第三道:昊王意圖謀反,五百兵卸甲交刀,由禁衛軍看管,限昊王三日內自澄事實。

  三道旨意下完,皇帝再次將目光落在蘇太傅身上:先生,三日已是朕看在你的麵子上,給昊王叔最後的寬限!

  蘇太傅麵如死灰。

  皇上啊,家與國,法與禮,親與疏,您這一腳邁出去,可就再不能回頭。

  再不能回頭了!

  口諭傳到秘書台,整個秘書台開始瘋狂的忙碌。

  每一道詔書的背後,是反複斟酌,是咬文嚼字,是暗藏玄機,一個字都錯不得,文書們查據引典忙得腳不沾地。

  靖寶見眾人跑來跑去,心中一片空茫。

  不出半個時辰,旨意就會擬定,傳入四九城,傳到先生的耳朵裏。

  他會洞察出昊王身邊在皇帝布下的眼線嗎?

  他會怎麽做呢?

  是幫著昊王逃出這四九城,然後順勢起兵造反;還是勸昊王就此罷手,交出兵權封地,俯首稱臣?

  靖寶覺得嘴唇發幹。

  無論哪一種選擇,背後搏的都是生死。

  是生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