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準備回村
作者:姚廷芳      更新:2020-12-26 12:49      字數:2289
  但是,這事兒已經叫黎定魁兩口子參與進來了,就絕不是貞娘一家子的事兒,涉及到清溝黎與武陽馮家的交情問題,貞娘也隻得暫時按下心緒,老實一些,不去主動挑起事端。

  貞娘莫說活了兩輩子,她覺得哪怕再活三輩子,骨子裏一些東西,比如說氣性大。人都說,人窮誌短氣性大,兩輩子都不是什麽富人,氣性大是很正常,也很自然的。

  不過,眼下這情形不是她的主場,弄不好可能會連累旁人,尤其是肖氏兩口子,她才能忍下來的。

  人都說,福禍相依。

  可不是正如此,好端端一樁事兒,半途出了這等變故,也真是……挺叫人無語的。

  貞娘百無聊賴地吐槽著,肖氏已經行動起來,先是掏錢買了食材叫貞娘做一頓飯,當然做的不是菜譜上的菜,讓黎定魁兩口子見識下貞娘廚藝沒作假。隨後,她又拉著古三娘自證清白,特意請她一家子去貞娘親舅家的小吃鋪子吃了一頓,確定他家做菜跟貞娘不是一個套路。

  這事兒已經明顯由喜變憂了,古三娘是挺同情肖氏,覺得她運氣不太好,可同情並不妨礙她想置身事外,不想過多參與啊。被肖氏連著拉著袖子苦訴了兩日,她也是有些不耐煩了。

  貞娘一直從旁觀察著,能體察到古三娘情緒變化,雖然她變化很細微,比如拉嘴角什麽的。她不想肖氏在人家麵前成了祥林嫂,隻的想法子勸解肖氏讓她別再提這事兒了,盡量冷處理吧。

  貞娘跟肖氏說,在馮家那裏聽來的閑話,等她爹黎定山跟族裏人交代過,就莫要再提了。旁人聽了,頂多聽一聽八卦,當麵安慰幾句背後指不準怎麽笑話呢。而且關於他們貪占被人菜譜的事兒隻是被人猜測,還沒大肆傳播,自家何必給人當傳聲筒,反倒是給人添嚼舌根的話頭。她明明白白地跟肖氏說,眼下應該是請求古三娘別把這事兒傳出去,為了安肖氏的心,她還用了清蒸魚的法子來收買古三娘呢。

  事情一出意外,要收攏就必然要付出代價。眼下倒是容易,隻是一道清蒸魚的做法就可以在黎定魁夫婦這裏自證清白了,可在權勢,比自家更有牌麵人那裏如何自證清白卻是一個難題。

  因為不能同階,莫說連對話,人家基本不會給你辯解的機會。有時候真相,或者你的理由,在別人那裏不說是錯的,多數時候是沒有任何用處,就是垃圾。人家對待垃圾的態度,如何會好呢?

  貞娘也仔細分析了馮漢文夫婦的態度,禮數給了,隻是沒那麽體麵,隻要暫時大動作,他們應該不會專門針對自己家吧。

  她不太確定地想著,默默祈禱黎定魁能打聽到一些有用的消息。

  肖氏這些女人們在內院幹著急,而黎定魁這些男人們卻也沒閑著,他尋了在縣城住的其他清溝黎的黎姓族人,一道打聽一下馮家有什麽動靜。

  用了三四日的功夫,托一個馮家本家送菜人,打聽了一些內幕。知道貞娘家的菜譜遇到了禦廚徒弟,被人鑒定,又用到馮家內鬥上去了。雖說此事是無妄之災,但是他們還是覺得黎定山家最好暫時還是甭在縣城待著,免得叫人再拿此事作妖。

  貞娘家這幾日一直忙著這事兒,姚廷芳那邊也沒閑著。貞娘家去馮漢文家吃席那日,他就往黎定魁家的鋪子送了消息,要帶著他娘文氏去玉清觀看病。

  城隍廟的廟祝回來了,先給文氏做了一場法事叫了魂魄後,才又給她號了脈。廟祝說她雖然魂體回轉了,但是著實有病,而廟祝醫術看不得她這病症,修書一封,讓他們去玉清觀找能妙手回春的清和子看診。是以,當日姚廷芳諸等人就去了西郊的玉清觀,根本不知道貞娘家的遭遇。

  姚、黎雖說同住清溝黎,但是黎姓人還是不想讓自家的歹事兒弄得人盡皆知,貞娘家遇到的這事兒自然也沒尋姚家人來商量。趕上這事兒,那所謂的請馮家在縣尊處說說好話也就沒再提了。

  這事兒也弄得黎定山兩口子心裏特別不踏實,弄清了大概,就準備回村了,連去玉清觀跟姚廷芳家說一聲都沒想起來。還是貞娘覺得一起來,不能一起回去,去說一聲才顯得禮貌,一家子才火急火燎地去了西郊玉清觀。

  路上,肖氏還抱怨連連,說定然是路上遇到的那個土廟煞氣太重了,才叫自家這麽晦氣的,不然……

  唯心主義要不得。

  這話,貞娘也就在心裏說說。隨便肖氏拿什麽理由安慰自己好了,隻要別鑽牛角尖,一直懷疑自己是與親娘馮氏暗通款曲才好。

  肖氏抱怨過那土廟煞氣太重,還歎息連城隍廟的城隍老爺都管不住,去一趟玉清觀找個厲害的道爺去去晦氣指不準就好了。

  貞娘隻嗯嗯啊啊地聽著,不發表什麽意見。其實,她也想找個道爺問點事兒,就是關於那天城隍廟打雷,她那神奇遭遇的。然而,這並不適合大肆宣揚,隻有忍字功法才可消解。

  沒等吭哧爬山,貞娘一家子就在山腳下遇到了下山的姚廷芳等人。文氏的病已有了起色,臉色看起來比早先要正一些,但是還是有病容。

  肖氏正鬱悶不可消解,便拉著她問起這幾日都幹了啥。

  文氏比她要舒心多了,在城隍廟通過廟祝做了法事,她就覺得身體輕盈了不少,又在玉清觀吃了些藥,夜晚能安眠了,隻覺身體大好。

  肖氏聽得這話,更是堅定了要去玉清觀燒香的想法。

  隻是姚廷芳此番下山不光他們一家子,隨他們下山的還有玉清觀的道爺清和子師徒。清和子是醫癡,也是個煉丹達人,他是聽聞姚廷芳說縣城來了外地大夫,也就是程言凱,便決定結識一番。前幾日去汪家送信兒,程言凱去了南山那邊看前朝書院遺跡去了,昨日給了回信,今日掃榻迎客。剛好文氏的病也好了一些,而且文氏又是二人共同的病人,清和子便邀請姚廷芳一家子隨行,來個當場診病互相切磋。

  如此這般,姚廷芳等人自然是不好太過耽擱,而肖氏又非要去燒香,那隻能分道揚鑣了。

  交談之際,貞娘看了姚廷芳好幾眼,沒發現任何異常,但是探尋的眸光被姚廷芳敏銳地捕捉到了。二人四目相對,彼此間少有默契地知道對方或許有什麽秘密,互相交換,卻都沉默著錯開眼眸,打定主意尋機會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