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做菜
作者:姚廷芳      更新:2020-12-26 12:49      字數:2340
  最快更新農家奮鬥日常最新章節。

  大肖氏看過貞娘家勉強還能維持,稍微放下心來,也就沒有多留。可她難得來一趟,肖氏不可能不留她吃頓飯讓她空腹而歸的。為了配合大肖氏的時間,中午飯就提前吃了。

  大伯娘、三伯娘還有蔣氏都打發人來給貞娘家送了點吃的,準備讓肖氏給大肖氏添菜。大伯娘家送的是貞娘家院子裏沒有種的木耳菜,三伯娘家送的是地衣,蔣氏送了豆腐。

  蔣氏的豆腐送來的早,貞娘看大肖氏與肖氏有話說,就自告奮勇地提了要做個魚頭豆腐湯和茱萸燒田螺給大肖氏嚐嚐。肖氏也見識過貞娘的本領了,雖然對她說的魚頭豆腐湯存疑卻沒攔著她去抓魚撈田螺。

  她帶著阿春和阿秋出了門,在當街碰見蔣家來跟村裏幾個不讀書的小孩子頭對頭在玩,與他寒暄了兩句。蔣家來是因為昨日的事兒鬧的都不敢在蔣氏家那一片玩了,生怕遭了旁人的厭,就和小夥伴們轉移了陣地。

  小孩子嘛,總是貪玩好動的,頗似肖氏常說的“屬豬的,記吃不記打”那種情況。

  蔣家來聽聞貞娘要去抓魚撈田螺,也嚷著要去。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著山水吃山水。清溝黎這一帶的老少基本沒有不會捕魚的,蔣家來家所在的北溪村比清溝黎更靠著河,堪稱浪裏白條,捕魚達人。

  貞娘想著也不是什麽危險事兒,就點了頭,卻還是再三強調不許去水深的地方。

  他們也沒往山林去,就在村口的溪水裏捉的魚撈的田螺。

  貞娘帶了一個竹編撮箕,形狀有點像簸箕,就是用竹篾編織而成的半圓形小籃子。它的用途不光是盛放垃圾,使用範圍還是蠻廣的。比如曬糧的時候,村裏人會用它盛糧食往袋子裏裝。洗菜的時候,村裏人會用它盛菜在溪水裏洗。捕魚的時候也會用它當做簡易捕魚工具。

  用它捕魚的方式很簡單。

  撮箕沒有把柄,但是為了方便使用,上麵會編一個x形狀的提拉袋。捕魚的時候,會在x形狀的交點處再幫一個繩子,裏麵放幾塊石頭,將撮箕往水裏水流急的地方一放,用腳踩一踩旁邊的水,就會有傻魚往撮箕裏鑽了。

  這一帶多鯽魚和一種棲息在石頭縫裏的花斑魚。鯽魚好捉,花斑魚要靠運氣。

  蔣家來在,主導捉魚的工作就由蔣家來負擔了,而貞娘主要撈田螺。她也沒隻顧著自己家,看天色可以做午飯了,叫停了捉魚的工作,她撿看了下,捉了有十一隻魚,她留了三隻,其他讓蔣家來他們分了。不光分了魚,還分了田螺,好讓他們拿回去喂雞。不然整日瘋玩,又弄的一身泥水的,回家鐵定被家裏人罵。

  新捉的魚有股子泥腥味,貞娘特意向蔣氏申請了鹽,將它養在鹽水裏初步去腥後,便開始拾掇田螺。仔細清洗過田螺外殼和殼子裏麵,放到鍋裏煮,怕燒幹鍋,就在水裏煮的。煮的時候放了好些蔥薑蒜和紫蘇葉子,著重去腥味。

  煮田螺的同時,貞娘開始收拾魚,除了魚線和黑膜,放在冷水裏倒上醋,放一些生薑、花椒和胡椒進一步去泥腥味。

  魚浸泡上,田螺也煮好了,她用竹編漏勺將田螺撈到清水裏,交給肖氏帶著阿春和阿秋挑田螺肉,就開始燉魚頭豆腐湯了。

  魚洗淨斬塊,用幹淨的麻布吸幹水後,鐵鍋放油爆香生薑茱萸花椒,加魚塊煎香。然後,倒入適量清水,要淹沒住魚頭,大火變中小火燉著。她將浸泡在清水裏去豆腥的豆腐拿出來,切成丁備用。再將肖氏夾出來的酸菜過一下清水擰幹,切碎紫蘇葉,同樣留做備用。

  這一整套工作都是貞娘在做,肖氏幫著打下手拿調料等食材,主要還是挑田螺肉,大肖氏幫著燒灶。

  大肖氏看她手腳麻利,老練不讓她這等積年在廚房燒灶的婦人,不由得連連讚歎“我們阿貞可真是長大了,出息了,能做飯了”、“聞起來就香”。

  這次田螺肉煮的比較多,因為肖氏準備給大嫂、三嫂、蔣氏、姚廷芳還有二嫂家,都送一些。煮的多,挑田螺肉就有些費時費力了。等貞娘燉魚的食材都準備好,開始清洗石耳和木耳菜,他們三個奮戰於挑田螺肉。

  貞娘忙完自己手裏的活,魚湯還在燉著,不著急下豆腐、酸菜這些,她也沒去幫忙,而是開始準備燒田螺肉和田螺肉蘸醬的輔料。

  輔料準備好,她看魚湯的湯汁燉到乳白色,便下了豆腐,放了鹽巴。約摸著時間,下了酸菜,煮透後,撒上碎紫蘇葉,便可以出鍋了。

  貞娘將魚湯盛出來,見田螺肉還沒挑好,就洗了鍋,先用開水焯過木耳菜撈出來準備做蒜蓉涼拌木耳菜,隨之有做了一個雞蛋炒地衣。

  這兩道菜做好,田螺肉挑好了,她溫鹽開水搓洗一下,分作兩份,一份用作蘸醬吃,一份做成了茱萸炒田螺。蘸醬是自己吃的,送人總不好光送田螺肉讓人家自備醬蘸著吃,茱萸炒田螺自然是大頭。

  要送人,至少一家得一碗,一勺子送去還不如不送呢。這麽一來,貞娘翻炒就有些吃力了,她如今的肉身到底還是個女娃娃,手臂還不甚有力。

  肖氏眼尖,看她不勝力了,就把翻炒的工作給接了過去。

  即便如此,貞娘一頓飯下來,折騰的也是覺得累,累的都沒胃口吃飯了。卻也不得閑,還要分裝魚湯和田螺肉,分了五份。

  阿春、阿秋和貞娘,阿春去了大伯家送,阿秋去了三伯家,貞娘去了二伯家。肖氏親自去了蔣氏和姚廷芳家,蔣氏家小孩子多,多送了一碗田螺肉。

  魚湯做法常見,又因為放的久了有些涼,腥味就出來,口感不算特別好,但是幾家聽了貞娘家的囑咐,熱了熱還是蠻鮮的。茱萸炒田螺肉,大家卻是第一次見,貞娘調料天賦發揮的很好,鮮嫩香辣,十分可口。吃過的人沒說不好吃的,尤其是小孩子,阿春和阿秋纏著貞娘讓她還做且不說,蔣家來還跑來喊貞娘一塊兒去撈田螺。

  肖氏借著這個機會問了大肖氏和蔣氏,若是她家在曬秋時候賣這個成不成,兩人都覺得值得一試。

  送走大肖氏,二伯娘打發她閨女,貞娘的堂姐恵娘送石耳。石耳跟木耳由來差不多,因為形狀似耳朵,生長在懸崖峭壁陰濕石縫中,算是一種價格相對高的山貨。

  恵娘來送這個不但是還魚餅、魚湯和田螺肉的人情,還是來打聽一下田螺肉的做法。

  最快更新農家奮鬥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