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打聽
作者:姚廷芳      更新:2020-12-26 12:49      字數:2455
  最快更新農家奮鬥日常最新章節。

  剛才替姚廷芳家安排農事的婦人,這會兒正被一個相熟的婦人調侃。與她相熟的婦人笑道“你可真是事兒事兒忙,叫活安排得恁好。”

  那婦人唾棄她一口道“我事兒忙也看對誰。這姚大郎家是個好的,鄉親鄉鄰的咱多說一句,指不準人家明年多有點收成。咋地,我這還是歹心了不成?”

  其他人忙打圓場道“沒誰個說你歹心。你家今年沒種紅蘭草吧?”

  “去年種了,今年沒種,準備種麥子。”

  “我家打算種,田才放了幾天水,得等等。”

  “我家想種點蒜。”

  “我想種點粗白菜和蘿卜,打算明年醃點酸菜、曬點蘿卜幹。你家種不種?”

  ……

  話題轉到農事上去了,貞娘注意力也不再放在姚廷芳身上,而是認真地聽著這些婦人們閑聊。

  因為村寨在山裏頭,交通也不便,村裏人一般都是自給自足,鹹菜之類的東西全靠自己弄。可以說這裏的婦人十項全能,下得了田,進得了廚房,做得了女紅,養得了孩子,打得獵物,更傳得了八卦。

  姚廷芳買了針,又和婦人們聊了一會兒,這會兒話題就從田土農事轉到了曬秋上了。

  大家都很熱情地邀請姚廷芳一行人曬秋的時候來參加。

  姚廷芳應了好,又閑聊兩句,掃了眼黎貞娘就走了。

  黎貞娘沒過多注意他,正聽婦人們聊曬秋的事兒。

  早早早很早些年,曬秋隻是黎姓一族的事兒,如今曬秋是全村甚至周邊一些村落的事兒,所以比較熱鬧。

  曬秋的流程,她已經知道了。

  曬秋的前一兩天,族裏頭會敲銅鑼召集大家開一個動員會,然後就是各家各戶按照人頭交食材出頭到來幫工做曬秋宴的準備工作。

  曬秋宴上除了大魚大肉,還會做一些魚餅、年糕、秋餅(有點像月餅)之類的吃食兒,需要捉魚、磨麵磨米粉等諸多此類的活計。

  黎貞娘主要打聽的是曬秋宴後的五天六夜的戲。

  戲班子請的鎮西葛關塘葛老歪的戲班子,幾乎年年如此,年年也就唱那些戲目,大家還是樂此不彼。

  貞娘打聽這個倒不是對唱戲感冒,她感冒的是五天六夜期間的交易狀況。

  住在清溝黎,吃穿倒是不愁,就是錢少。錢少交通也不便,需要點啥多是以貨易貨。

  交易人員來自三個方麵,一方麵就是清溝黎及遠近幾裏地的村落居民,一方麵是住的比他們更偏僻一些也就是深山裏的一些獵戶,再一方麵就是從外頭來的商人。

  清溝黎這等村落的居民,首要的是以稻穀等農作物作為交換產品,其次是像核桃、板栗、幹蘑菇之類的山貨。獵戶主要是獵物,還有藥材及較為珍貴的菌類植物。外頭商人帶來的多是鹽巴、糖、鐵器等村落裏缺少的東西。

  農作物已經大批賣過一波了,曬秋交換的多是與獵戶們以貨易貨,換些皮毛、獵物,當然換不到特別珍貴的。特別珍貴的獵戶們會直接與外來的商人進行交換。

  貞娘家中去年剛和山裏獵戶換了皮毛,又借錢給汪村大姨家蓋房子了,手裏銀錢不湊手,糧食就留了兩石預備著曬秋的時候跟獵戶換些藥材的,如今又要再賣一石。那麽和獵戶交換,暫時可以不多做考慮了,自家能與對方可交換的貨物不多。如此看來,能想辦法多賺錢的隻有外來商人。

  她家有的也是山裏常見的核桃和板栗以及一些蘑菇,並不算特別出眾,也就隻是借著曬秋之際外來商人進山賣一批,其他的還是陸陸續續拉到鎮上的山貨鋪子賤賣。甭管賤賣不賤賣,多少有點賺頭。

  不過,目前對於他們家來說,任何有成本的買賣都是有風險的。昨日裏肖氏和黎定山已經商量過了,黎定山幫人去縣裏送糧食,她就帶著孩子在家裏打山貨等到曬秋的時候多賺倆。

  還有一樁買賣,就是安頓外來商販吃住的事情。這也是有舊例可循的,因為來販貨的商人少有是獨自前來,都是結夥搭伴,多數也都是中間人。住宿吃飯安頓上也是村裏頭一些有頭臉的人家攀扯上關係,像貞娘家這等情況,也插不上手。

  當下,在場的這一圈人中,幾乎都是賣糧食和山貨之餘,準備弄點吃食兒在曬秋的時候賣。唯有三家除外,這三家分別是吳文水家、黎定雨家、姚居明家。

  吳文水家有雜貨鋪子,往外走地勤,有些人脈會安頓一些商販吃住。

  黎定雨家祖傳的磨豆腐手藝,又早些年跟一個外鄉人學了做豆皮的手藝。屆時做出來,主要是賣給山裏的一些獵戶。

  姚居明家是賣鹹菜,姚居明的婆娘郭氏靠自己摸索,摸索出來一套醃菜法,頗有些名氣。

  貞娘吃過兩回,醃的菜比較脆,口感酸辣略帶甜味,仔細品味還帶點花的清香味。整體口感偏江蘇一些百姓家的醃菜,不似四川這等地方偏辣,也不像東北泡菜放恁多蒜。當然各地醃菜有各地的風味。

  貞娘自信自己做醃菜,手藝定然不輸姚居明家,早先是家裏廚房自己摸的時候少,如今能摸到邊了,卻也不適宜太過冒進。有道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但是,她可以現在籌謀,慢慢再圖長遠。

  她有了這方麵打算,便向姚居明家的婆娘郭氏,她應該叫一聲郭奶奶的打聽了起來。

  她正尋思怎麽找話頭呢,就聽一個嬸子問郭氏道“聽說你家今年準備了十幾缸鹹菜,這是準備大幹呐?”

  郭氏笑道“去年醃了七八缸不夠,今年就多醃點,也不知道到時候是個啥情況。”

  有人誇道“你家醃菜不愁賣,隻怕不夠賣。”

  也有人客觀分析道“醃菜不怕放。多醃點,總比少了強。”

  有人問道“早先縣裏的十香居不是說要買你家方子嗎?你家咋打算?”

  “還有這事兒?”有人不知就裏,打住了話頭,偏頭看過來,好奇地問道。

  貞娘聽著這話,耳朵不由得一動,暗忖道,醃菜方子有人收啊。思及自己也有些醃菜的方子,心下一喜,不由得側耳傾聽得更細致些。

  郭氏納著鞋底子,笑道“前不久的事兒。就是一熟人問了一句,沒打心買。我家也沒打算賣,準備攢兩年前,等老大家的娶進門,就挑擔子往鎮上買賣看。”

  有人聽得這話,忙道“能留著就留著,好歹也是一門手藝,留給子孫,指不準就把家發起來了。”

  郭氏聽得這話,心裏高興,麵上帶著喜卻客氣道“不敢求發家,能不把手藝丟了就成了。”

  貞娘不好當眾問十香居準備怎麽買泡菜方子,隻得把這想法記在心裏留作日後備用。

  她心中做著這般打算,眼睛卻骨碌轉個不停。

  。

  最快更新農家奮鬥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