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慢慢
作者:姚廷芳      更新:2020-12-26 12:48      字數:2278
  最快更新農家奮鬥日常最新章節。

  貞娘看了眼黎定山,見黎定山也是這麽個意思,鼓了鼓勇氣,沒聽從肖氏的話,而是道“不用帶飯,弄個竹筒把米放進去,擱火上一燒就能吃了。你要不信,明天我做一下,您看看。我在山裏用竹筒燒過魚吃。”

  貞娘說的是竹筒飯。

  清溝黎雖然是山區,也產竹子,但是不知道為什麽並沒有竹筒飯這種做法。

  黎定山兩口子知道貞娘是個皮實的孩子,尤其是這半年,經常從村裏人大人口中聽說貞娘帶著誰家誰家的小子去山裏挖筍啦、采蘑菇,還不曾聽說她用竹筒燒過魚。

  肖氏隻當她想替家裏分憂,與黎定山互看一眼道“中。明兒你做個給娘看看。去睡吧。”

  貞娘還以為要很費些口水說服黎定山夫婦呢,沒想到肖氏這麽輕而易舉地就同意了,還沒問她怎麽會的。

  她哪裏會知道,自己以為很低調很小心了,其實她的所作所為,黎定山夫婦還是有所耳聞的。清溝黎就這麽大,來來往往基本就是這麽些人,誰家放個屁都有人知道,何況孩子們調皮搗蛋還不是在屋裏頭。隻不過不是什麽要緊的事兒,大人並不會太放在心上。

  翌日,吃罷朝食兒,黎定山就去了吳文水家。他與肖氏商定,去北溪村之前,先拐彎去一趟姚廷芳家,問問姚廷芳有沒有書本和他打算什麽時候去學堂。

  召娘跟著肖氏,帶著兩個弟弟準備去山裏砍竹子。一路上,遇到了不少村裏人,紛紛問他們這是要做什麽。

  昨日貞娘家才出了那等歹事兒,她家還處在八卦中心呢,今日一大早就背筐帶簍的往山去,村裏人可不就好奇起來。

  肖氏並不是那等事兒還沒做就先宣揚的到處都是,一路上隻賣窮,說家裏欠了這麽多債,想去山裏看看能不能走運抓個兔子逮個雞什麽的來補貼家用。

  總之,這一路上她又和村裏人將黎定良一家幹的事兒嘮叨了一通,狠狠地抱怨了一番。

  有愛八卦的,跟她同仇敵愾。也有心疼貞娘的,看她跟著肖氏,怕她夾在生恩和養恩之間為難,說話就比較委婉一些。

  貞娘卻並不覺得如何尷尬,她畢竟不是原身,又與黎定良家甚少來往,感情自然淡的多。

  姚平遠看到貞娘,得知她要進山,有些遺憾今日不能去。昨日學堂旬休,今日要去上課呢,不能跟她一塊兒去山裏耍。有年紀小的要跟著去,肖氏怕人家大人沒跟著,途中有個好歹就沒讓跟著。

  四人到了後山,沒急著砍竹子,而是先去采了蘑菇、摘野果,像板栗、核桃還有獼猴桃之類野生水果,以及茱萸這類調味食材。

  采摘的過程中,貞娘不遺餘力地向肖氏兜售竹筒飯的做法。

  在山林鑽了一上午,並沒有幸運地抓到野雞和兔子這類野味,捕了五六條七八斤重的魚,還有弄了一簍子田螺。

  雖然當地田螺很多,但是少有人吃。現在調味品匱乏,並沒有料酒這類去腥的調味品,也舍不得費油炒,頂多水煮或者烤一下,有股子腥味。再說他們靠山吃山,山裏食材相對豐富,倒也不是非田螺這類東西吃不可。當地人都是撈回來,砸砸喂雞喂鴨子了。

  肖氏看貞娘弄了一簍子田螺,還當她是要弄回家砸砸喂雞倒也沒說什麽。

  今天板栗打的有點多,核桃也不少,肖氏也沒著急全背回去。而是將裝不下的找個地方堆成堆,用草叢蓋著。山裏這東西多,除非誰裝賴種,不然村裏人就算說看到這種成堆放有草蓋的,都知道是有主的,輕易不會動。

  四人背著采摘的果實,回村的路上才砍了一根竹子。為了方便拿,就把魚掛在竹竿上,讓兩個弟弟抬著竹竿往家去。

  回到家中,日頭已經爬過頭頂,大概未時了。黎定山也剛回來,正洗臉。肖氏將東西放下,就著黎定山洗過的水盆洗著手,問他去北溪村打聽的是個啥情況。黎定山把情況說了一遍,跟吳文水說的情況差不多。

  從村裏到鎮上這段路不好走,就牛馱人扛地往鎮上去,到了鎮上就換成車裝。

  一車大概裝石的樣子,再加上車子和人,載重可不輕。鎮上到縣裏路雖然比村裏到鎮上好點,到底是山路,比不得平地好走。

  肖氏聽了黎定山的話,道“人倒是沒啥,就是費牛。”

  黎定山歎氣道“可不是。”

  黎定山心疼牛,對牛堪比對兒子親,這麽著用牛,他挺心疼的。

  肖氏理解他的心情,卻張不開嘴說不幹了,附和了兩句話,轉而問道“姚家咋說?”

  黎定山“哦”了一聲,才想起早上跟肖氏商量過去姚家問情況的事兒,輕咳一聲道“昨個沒見到姚大郎他叔,我今個特意去了他叔家。跟他叔了下情況,他叔臉色倒是沒有怎麽難看。他家有書本,啥時候進學就看族裏怎麽安排。”

  這話就是看黎定山家怎麽跟族裏商量了。

  這意思肖氏也懂,她盤算了下手裏的錢道“加上昨個花嫂子送來的半吊錢,差不多還差一百文。得等你拉兩趟才行呢。”

  花是蔣氏的名,也就熟人才用名稱人,一般都是誰家媳婦誰家娘。

  黎定山道“他們還收糧食,要不咱們再賣一石?”

  肖氏想了想道“那就賣吧。”

  黎定山兩口子在屋裏說話,貞娘帶著兩個弟弟在院子裏,把田螺和魚放到盛泔水的木桶中,開始哢哢地把竹竿按節砍成竹筒。正晾曬蘑菇、核桃和板栗,見肖氏和黎定山出來,貞娘忙起身問道“娘,現在做飯嗎?”

  肖氏輕“嗯”了一聲道“米,我舀出來了,在堂屋裏放著。你洗了做飯,我跟你爹先去山裏把今天打的板栗和核桃拉回來曬上,等下還要去一趟北溪賣糧食。”

  貞娘應著“好的”,又問道“要不要給姚家,族長爺爺家,還有鐵蛋家,一家送條魚?”

  肖氏想了下道“送。姚家的讓阿春去送,你族長爺爺的家讓阿秋去送,鐵蛋家的我們路過給他們拿過去。”

  阿春和阿秋是貞娘的兩個弟弟。大名分別是黎佳春和黎佳秋,其名取自《春秋》這本書。

  貞娘“唉”了一聲,忙用草繩把魚拴好,遞了上去。等人走後,她便開始做竹筒飯。

  。

  最快更新農家奮鬥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