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完成
作者:醉臥笑伊人      更新:2020-03-15 19:19      字數:2168
  .,

  蕭媱從來都是一個做事效率極高的人。

  現在既然蘇茵夢交給了她這樣一個“課後作業”,那她當然會盡快地完成。

  這年頭很多創作者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症,有的創作者更是不到截稿日期的“死線”就寫不出東西,讓編輯們頭疼得很。

  像蕭媱這樣聽話的、能夠第一時間完成作品的作者,那絕對能算良心作者了。

  一篇新概念作文,當然要比考場上的800字普通作文花更多的時間,投稿要求說是不超過5000字,那起碼要寫個三四千字才行。

  蕭媱倒不覺得這樣的字數要求有什麽困難的地方,相反,這樣的字數,更適合她發揮。

  蕭媱在第二天的晚自習上,完成了這一天其他學科的作業後,就開始寫這一篇名為《流浪孤兒》的新概念作文。

  這篇作文的素材,當然是來自於她自己了,她的童年就是在流浪中度過的,那種掙紮求生的感覺,她可以描繪得非常真實、動人。

  至於她是怎麽成為孤兒的,當然就是因為人販子了,不過她倒不是被拐的,而是直接被家裏賣給了人販子。

  在她曾經所在的世界,底層人民的悲慘,真不是這個科技世界的人可以想象的。

  不過蕭媱這篇文章的背景,自然還是現代社會了,誰也不能否認,現代社會就沒有人販子、沒有流浪兒吧?

  蕭媱這篇作文,就以一個流浪孤兒的視角,描繪了她的人生經曆。

  如果讓其他的學生來寫,他們再天才,也就隻能寫出他們臆想中的流浪孤兒,至於流浪孤兒有多慘,他們也隻能去憑空幻想。

  或許那些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記者,才能通過近距離地觀察,寫得更深入一些。

  可惜這都無法與蕭媱相提並論,她能夠知道更多的細節,甚至還可以將她曾經一起流浪過的小夥伴的悲慘遭遇,都嫁接到本文的“我”身上。

  至於文章中的“我”是怎麽成為流浪孤兒的,那當然是因為長期的家庭暴力,這個就是原主林芸的素材了——王雪娟再一次背鍋。

  蕭媱開篇就用客觀、冷靜、真實的筆觸,描繪了“我”是怎麽遭受家暴的。

  長期的毆打、辱罵、虐待,讓“我”有一天終於無法忍受,逃出了這樣一個魔窟。

  可“我”沒想到的是,外麵的世界,並沒有我想象得那麽美好。

  而諷刺的是,“我”的離開,一點都沒讓原來的家庭放在心上,好像他們早就希望“我”滾蛋似的。

  “我”難受一陣子後,便用一種釋然的心態接受了這一切,並開始了我的流浪生涯。

  “我”運氣好的時候,能夠尋找到別人丟掉的剩菜剩飯,運氣不好的時候,就隻能餓著肚子。

  “我”麵臨的競爭對手,除了人以外,還有流浪貓、流浪狗,我得跟它們搶食……

  在蕭媱的描繪下,這些“我”為了飽腹的所做的一切,都顯得那樣真實,畫麵感簡直完美,讀者甚至可以從她文字中,感受到那股撲麵而來的剩菜剩飯的餿味、垃圾桶的腐爛氣息。

  然而每當“我”找到食物並吃下肚後的幸福感,也是這樣動人,讓讀到這裏的人都會感覺很下飯!

  蕭媱的這段流浪生涯,寫得有點《魯濱孫漂流記》的味道,隻不過魯濱孫是在孤島上種田求生,而她則是在一座冰冷的鋼鐵森林裏求生。

  除了吃以外,當然還有住的內容,從一開始的居無定所,到後來在天橋下安家,最後又因為影響市容市貌被驅逐……

  後來“我”被人販子盯上就更慘了,“我”被他們控製住了,然後因為想逃跑就被弄斷了雙腿,然後他們還狠心地戳瞎了“我”的一隻眼睛,就正好讓“我”去沿街乞討。

  畢竟沒有傷殘,是不會得到人們的同情的,自然也不會獲得別人的施舍,人販子為了一己私利,不惜用“我”的一身殘疾來換取昧心錢。

  蕭媱寫到這裏的時候,握筆握得極為用力,顯然心情不是很平靜。

  然而她隻是深深吸了一口氣,就平複下了一切,臉上又浮現出她那樂觀、灑脫的微笑,便接著用她那簡潔、精準、真實的文風,堅定地寫了下去。

  生活安樂時,創作絕望之詩;生活不如意時,寫出生之喜悅。

  這大概就是一篇又絕望又有一種獨特爽感的文章,讀者們怕是都不敢相信,遇到人販子前的那段“都市求生的流浪生涯”,竟然讀起來很快樂。

  哪怕“我”被人販子弄殘疾了去乞討,“我”也沒有任何輕生的念頭。

  “我更像一個醜陋的怪物,雖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個人,但別人卻一直將我當做一個怪物,可無論如何,我隻想活著。”

  蕭媱寫到這裏,看了看字數,差不多已經有四千多字了,她本來想寫一個最終人販子集團被警察搗毀的正能量結局,但想了想之後,她又沒這麽做。

  畢竟這又不是考場作文,而是新概念作文,之前競賽課上,蘇老師說新概念作文的評委,總是很青睞那些青春帶有遺憾的文章。

  她結局就寫“我”至今還在人販子的脅迫下掙紮求生,這不是很令人遺憾惋惜的青春麽?

  或者幹脆寫到這就不寫結局了,反正字數不是已經夠了麽?

  這種“戛然而止”,也是蕭媱從蘇茵夢那學到的寫作技巧,她隻覺得這個技巧對作者來說太棒了,就是會讓讀者不上不下,就很難受抓狂。

  蕭媱選擇了“戛然而止”,這就是活學活用嘛。

  而她的這篇文章,幾乎就沒有任何主觀地埋怨、諷刺社會的想法,就是單純地寫了一個極為真實的流浪孤兒的人生。

  不管別人如何看待她的這篇文章,她自己反正寫得很痛快、流暢,讓她的道心都更清明、通透了,這倒是額外的收獲。

  可惜,她還是對寫作沒有太大的興趣,隻希望這篇新概念作文,能讓蘇老師滿意。

  蕭媱很快就把這份完成的“作文作業”,上交給了蘇茵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