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4~0805章
作者:通吃道人.QD      更新:2020-07-28 20:02      字數:2271
  進入93年,原蘇軍東德集群準備回撤。

  1個航空軍,5個殲擊機師,3個近衛坦克集團軍,2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11個坦克師,8個摩步師,149個旅,42個獨立團,共54.6萬人。

  整個集群占有東德大約十分之一的土地,有777座軍營,47座機場,116個訓練基地。它擁有七千多輛主戰坦克,兩千八百多輛步戰車,九百多架作戰飛機。

  這是蘇軍用於正麵硬剛北約的精銳部隊,武器裝備數不勝數。如此龐大的軍火,隨便分一點出來就夠大賺。

  集群總司令布爾拉科夫上將和時任國防部長格拉喬夫大將帶頭,把整船整船的裝備賣給各路軍火商。價格還特別低,跟賣廢鐵差不多。

  這種大便宜,‘聖光’要是不去插一手,簡直就是沒天理。周青峰特意搞了大批二手家電修繕一新,拿去跟東德集群換裝備。

  ‘聖光’甚至懶得搭理兩個貪得無厭的毛子大將,馬可世派人聯係東德集群的普通官兵,要什麽東西都有。

  集群官兵正窮的兩眼冒綠光,頂頭上司克扣了他們的津貼和住房款項,賣軍火的錢一毛都落不到他們頭上——既然上頭這麽不要臉,那就別怪底下的兄弟自謀出路。

  ‘聖光航空’的伊爾-76機隊在92年下半年就開始朝東德跑,降落在還受毛子控製的軍用機場。用家電紡織品換坦克裝甲車,乃至戰鬥機直升機。

  馬可世幹脆雇毛子的人來抄底,搬走營房,供電供水設施,工程機械,軍級後勤維修廠,集團軍級野戰醫院。這些比弄幾輛坦克什麽的更有意義。

  此外馬可世還把大量前蘇軍技術人員拉到鮑裏斯波爾,強化自身實力。由於目前整個東歐都亂套,公然的走私完全不受監管。

  周青峰一月初說要捐贈。到一月底,他的承諾就逐步兌現。

  首先是三十輛BTR-80輪式裝甲車從二毛家轉運而來。這種十三噸的軍用車輛帶著森冷剛強的氣度,一露麵就給人莫大的壓迫感。

  輪式車輛在公路上機動性好,油耗低,便於維護,比履帶式車輛更適合給武警日常使用。

  接受簡單改裝,這批裝甲車立馬就被拉到緬甸方向的邊境口岸和道路上值勤——效果是剛剛滴!

  跟窮凶極惡的毒販子講道理是沒用的。那都是些亡命徒,為了錢不顧一切。必須讓他們明白——你就算是裹著炸藥包來,也頂多是潤滑裝甲車的輪胎。

  原本還要送坦克的,省裏研究覺著這個太誇張了。但還是收下了兩輛比較好保養,使用成本低的T-54坦克。

  名義上這是消防坦克,用於山林滅火和搶險救災。但以後再遇到頑固的毒販堡壘,開坦克過去轟更簡單些。

  重頭戲是兩架‘黑鷹’。

  這真是連帝都都沒想到,周大爺手段通天能搞來這玩意。

  不過想想伊朗能逼得美帝把飛機墳場裏的F-14A全部粉碎來杜絕走私,那麽被弄出兩架‘黑鷹’似乎也不是那麽不可理解。

  兩架直升機從hk裝船運到防城港,部隊親自派人過來組裝測試。它們被編入了消防武警的編製,用於山區森林和火場監控,以及救火人員和設備的調度運輸。

  既然是消防直升機,配上主動式紅外大燈和夜視儀,順便空中巡邏緝毒,這不為過吧?

  這些措施的效果可謂是立竿見影,從金三角過來的毒販首先就得接受心理上的強烈震撼——M啊!路上停的是啥?

  對麵的武警鳥槍換炮,裝甲車都拉出來了——十幾噸的BTR-80裝有重機槍,在道路上轟隆隆的巡邏,這才叫威風霸氣。

  普通車輛去不了的地方,BTR-80也可以去,能更好的震懾宵小,遏製犯罪。

  偏遠地方械鬥是很凶狠的,幾百號人拿著削尖的鋼管打架,幾個民警拿著小砸炮去可鎮不住場。

  用裝甲車就好多了。

  腦子正常的人都知道,靠從緬甸弄來的手雷衝鋒槍沒法逞凶。毒販子就算撲上去炸,也頂多弄壞個輪胎。

  更別提還有時不時在天上巡邏的直升機,居高臨下的優勢太大。夜間從邊境小路偷偷運輸是毒販子的常用手段,現在這方法很快被證明成功率太低。

  主動紅外大燈可以穿透樹林遮蔽,把地麵照的清清楚楚。

  ‘黑鷹’還可以搭載全副武裝的緝毒警,帶上夜視儀和防彈衣,拉上幾條警犬,主動發現目標進行空降攔截,效率比在山區蹲守更高。

  用高科技來武裝自己,這才有美帝範嘛!

  能把自由和民主送到別人家門口,自然河清海晏,四夷臣服。

  自打周青峰捐的裝備到位,從二月份開始,從西南邊境進來的毒品就驟然減少一半。這其中直升機巡邏的效果最好。

  ‘黑鷹’巡航時速兩百多公裏,它一天可以代替數百名邊防官兵的工作量。兩架‘黑鷹’交替使用,看起來很昂貴,但實際上反而把緝毒的成本給降低了。

  不過對於漫長的邊境線,兩架‘黑鷹’還是不太夠用,毒販子肯定會找其他更偏僻更隱蔽的運輸路徑。雲南方麵覺著若是能再來兩架就更好了。

  陸軍對此斜眼看著,表示送出兩個機組幫忙緝毒已經是大力支援地方工作,再弄到‘黑鷹’說什麽也不能讓出,一定要用於給高原哨所送補給。

  周青峰從一到四月都在跟雲南方麵交好關係,VCD產業初見成效,用實際利益給自己當靠山。

  到五月份初,《聖光經濟周刊》提交了‘聖光視聽’四月份的成績單。

  在隻有一條生產線的情況下,VCD全國賣掉了六萬台,營業額達到二點五億,給各地創造千萬量級的稅收。

  這僅僅是頭一個月。

  從五月份開始,‘聖光視聽’又將有兩條生產線投入運營,預計月營業額將突破七億。聖光將謀取對外出口,擴大銷路。

  這份成績實在太過耀眼,給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好些省份主動發出邀請,希望‘聖光’也來建廠,並表示一定給與相應的優惠政策。

  去其他省份開分廠是必然的事,但周青峰卻在仿若無意間透露了一個不起眼的信息——‘聖光’要到國外投資開廠。

  去哪裏?

  去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