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曆史疑案
作者:絕域輕騎      更新:2021-03-20 05:46      字數:3615
  蘭陵輕描淡寫地回答了李子木提出 的三個問題,她說得是那麽的平淡無奇,就像是農村大娘茶餘飯後拉深常一般容易,沒有添加一點修飾,也沒有灌注一絲的感情。

  其實那上一段苦難深重的曆史,更是一個沉重不堪的話題,就像是一個沒有痊愈的傷疤,誰都不想去揭開它一樣。有很多的專家學者都在研究這段曆史,但都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而對於一些敏感的節點,很多史書史料好像都在刻意地回避,甚至將其刪除,以至於到現在大家對這一段曆史都還眾說紛紜,沒有一個權威的說法。

  究其原因,其一是因為,這一段曆史時間久遠,當時也沒有官方的權威的記載(史官,方孝儒都被誅了十族,誰還敢如實記載那段曆史呢?)所以現在去考證更是難上加難;其二是因為,裏麵有很多事件折射出了人性最黑暗,最陰毒,最醜陋的一麵,把政治的黑暗休現得淋漓盡致,很多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簡直就是喪心病狂,不擇手段,而且無一不用其極。其中有父子相爭,兄弟相殘,師徒攻訐,不甚枚舉。

  曆史是沉重而複雜的,過程更是曲折而艱辛的,裏麵包含了無數人的血淚,也折射出了世道的艱險,人心的險惡。但從蘭陵嘴裏說出來,這一切又都是輕鬆而又愉快的,仿佛這一切不關他的事,就像是在講別人家的笑話一樣。即使是這樣,大家依然是聽得如癡如醉,就像是在聽人講一段傳奇故事一樣入迷。

  李子木曾經讀過明史,對這一段曆史也多少有一些了解,其中史實大部分與蘭陵所說一致,但有幾處細節上可能有一些細微的出入,這事其他人不知道,但李子木心裏很清楚。

  這倒不是說蘭陵有意在欺騙大家,可能有一些細節連蘭陵或者說她外公都了解得不是那麽清楚。畢竟史書上沒有權威的記載,而且又隔了這麽多年,全靠一代一代的人口口相傳,難免會有一些添油加醋或短斤缺兩的成分,有的可能還加了一些個人的臆測在裏麵,所以最後的結論有一點失真,也是情有可願的。

  “姐,這些故事是誰講給你聽的,我怎麽一點兒也不知道呢?”木丁西好像有點不服氣的樣子,因為他覺得自己才是木家的正宗後裔,又是族長的嫡長孫,這些與自己家族息息相關的事,從別人嘴裏說出來,多多少少也有點傷了他自己的麵子了。

  “這些故事是外公在十年前,也就是他還很清醒的時候告訴我的,那時候外公本來是要先告訴你的,可你卻說對這些不感興趣。當時你已經被電腦 和那些木偶傀儡謎得暈頭轉向的,你還有什麽心思來聽外公說這些啊!外公當時也是怕這些故事在咱們這一代失傳,所以才告訴了我。”在朋友們的麵前,蘭陵也不怕揭木丁西的醜,亮他的短,直截了當地把這事的前因後果說了出來。

  “哦!我想起來了,好像是有這麽一回事!我曆來對這些東西就不敢興趣,就算爺爺說給我聽,我也不一定能記得住,還是姐姐你來繼承比較好,看來爺爺當時是富有先見之明的!西西在這方麵確實沒有什麽天賦!”木丁西說完抬起頭來憨憨地一笑,一個大男人反而還一副靦腆得不得了的樣子。

  經木丁西這麽一鬧,氣氛又融洽了起來,李子木臉上也掛起了先前那淡淡的微笑。這倒並不是說他從這段故事裏麵發現了什麽秘密,而是他覺得這朋友之間就應該坦誠相待,不應該有什麽 事藏著掖著,那樣做對大家都 沒有好處。

  既然這些問題都已經弄清楚了,那就沒有必要再在這裏繼續呆下去了,大家都 想向著自己心中的目標前進,早日 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答案。

  那胡狄在此壽終正寢,也是活該報應,因為史書上記載,他也是一個十足的大壞蛋,他與他的主子紀剛一起,沆瀣一氣、戕害忠良,欺上瞞下、無惡不作,最終落得這樣的下場,也是咎由自取,沒有人會可憐和同情他。

  聯想到大家在六脈迷宮、瞽目寺還有水月道裏的所見所聞,看得出來,錦衣衛此行是不計一切代價,鐵了心的要幹成一番大事,頗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式。

  可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可能他們的所作所為太過於殘暴血腥,也有可以是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得人心,從而惹得天怒人怨,連老天也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麵,所以才導致他們處心積慮謀劃的陰謀最終還是未能得逞。

  但他能追查到此,那就證明這裏一定有值得他追查的東西,或許那一道三僧的線索就在前麵。

  據一些野史記載,靖難之役當中,南京城破在既,朱允炆並沒有死於宮中的大火,而是在幾個心腹的保護下,化裝成和尚逃出了南京,這種說法在市麵上廣為流傳,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說服力。

  城破之後,朱棣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往了南京城,並下令四處搜捕朱允炆及其黨羽。但朱允炆活不見人,死不見屍,這讓朱棣十分的擔心,因為朝中有一大批忠於朱允炆的文武大臣,而自己的皇位又來得名不正,言不順,所以他很害怕朱允炆卷土重來。

  這其中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手上沒有拿到玉龍神駒,所以別人要質疑他皇位的合法性,而這玉友神駒的持有者,會對他的皇位造成極大的威脅。

  於是朱棣大肆誅殺了朱允炆的死黨,並且抹掉了朱允炆的年號,還要叫史官重新書寫這段曆史,不承認朱允炆的合法性。他以為這樣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混淆大家的視聽,從而樹造 自己的正統地位,可誰曾想到,有賣主求榮的奴才,就有堅貞不屈的忠臣,在這些忠臣的心目中,他們早就把朱允炆視為正統,而朱棣不過是篡權奪位的亂臣賊子,根本就不買他的帳。

  後來更是遇到了一個一根筋的史官方孝儒,無論朱棣怎麽威逼利誘,他都不為所動,一根筋地要寫朱棣弑君篡位,大逆不道。朱棣在盛怒之下,才釀成了我國曆史上唯一的一次誅十族的慘案發生,從而也成全了方孝儒的名節,同時也做實了一代暴君朱棣的“豐功偉績”。

  其實客觀公正地評價,帝位乃有德者居之,靖難之役誰對誰錯姑且不談,但朱棣登基過後,殘酷地對待建文舊臣,還自欺欺人般地抹去建文的年號,篡改曆史,這些都不是仁德之君的表現。

  擔當身前事,何計身後評,敢作敢當,才是君子所為,就像曹操,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他沒有去否認事實,卻說了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千古名句,另外他還做了很多殘暴的事,史書都如實地記載了下來,這一樣不影響曆史對他極高的評價,曆史依然公認,他是我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而朱棣想盡千方百計,用盡一切手段,想抹去對自己不利的記載,雖然他為大明開疆拓土,打得北方少數民族望風而逃,將大明的國威揚於四方,最終也隻落得個暴君的下場。

  朱棣用盡了所有的辦法,也沒有找到朱允炆的下落,而自己已經登基稱帝,還有這麽多不識事務的愚忠之輩跳出來幫朱允炆出氣,和自己做對,一旦有一天朱允炆重新聚集死黨,積蓄力量,那天下豈不是又要大亂,萬民又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因此他下定決心,一不做二不休,要做就要做得狠一點,做得絕一點,除惡務盡,斬草除根,不要給其他別有用心的人有奇貨可居的機會,於是他對外宣稱朱允炆自知罪孽深 重,舉火自焚於宮中,讓那些忠於朱允炆的愚忠之輩,趁早死心,不要再有非分之想。

  但是在暗中,他一直派人四入打探朱允炆的下落,其中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朱元璋傳下來的玉龍神駒不翼而飛了,大家都知道,這玉龍神駒是朱元璋的心愛之物,在他彌留之際一並傳給了朱允炆,現在朱允炆下落不明,而那塊玉龍神駒也不知所蹤,難怪那麽多的人會質疑他的皇位的合法性。

  更為關鍵的一點便是開國軍師劉伯溫下來的那個傳說,“玉龍神駒能左右一股神奇的力量,如果得到這股力量的幫助,就可以後果新號令天下,簡單地說是得神駒者,可征服天下,榮登九五!”這才是對他的皇位最大的威脅,所以他必須要把這玉龍神駒找回來才能放心,要不然那失落的玉龍神駒,始終是他心中懸著的一顆定時炸彈。

  這玉龍神駒和朱允炆一同消失,很顯然,他們在等待卷土重來的機會,因此必須要除掉朱允炆,奪回玉龍神駒,才能證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才能確保自己子孫的天下永久太平。

  後來朱棣得到了些消息,說朱允炆乘船到了南洋,又有人說他逃到了西南邊陲。

  接下來,朱棣在暗中派遣三寶太監鄭和率領一支龐大的艦隊到南洋各國,明麵上說是結好邦交,宣示大明國威,其實是在暗地裏尋找朱允炆的下落,這才有了永載史冊的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

  而鄭和也沒有讓他失望,多年來一直兢兢業業,四處尋找,排除了所有一疑點,也把大明的國威展示在了世人的麵前,寫下了不朽的功勳,但唯一令人遺憾的是,他始終沒有找到朱允炆的下落。

  隻是一路尋找,朱棣還不放心,他又派出了大量的錦衣衛四處搜捕朱允炆,也才有了後來錦衣衛的囂張跋扈,這些錦衣衛的爪牙也伸到了西南邊陲的每一個角落。

  這些都是史書上明確記載了的,雖說不是正史,但這些記載有例有證,推理也很合理,所以有較高的可信度。

  胡狄到此是不是發現了朱允炆出逃的線索?難道那一道三僧便是朱允炆及他的隨從,李子木越想越興奮,要真的是那樣的話,那自己些行真的是大有收獲,不僅繼續找到了孟獲城,而且還順帶著解開了困撓中國曆史近400年的第一懸案,這件事情一旦證實,無疑將是史學界的一顆重磅炸彈,定將為這第一疑案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