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雪山迷蹤
作者:絕域輕騎      更新:2021-03-20 05:46      字數:4252
  玉龍雪山座落於L市北麵約十多公裏的地方,雪山全長七十五公裏,它是北半球離赤道最近的終年積雪的山脈。整座雪山由十三座高低不同,形狀各異的山峰由南向北縱向排列而成。雪山的主峰扇子陡最高處海拔5596米,終年積雪,並長期處於雲霧環繞之中,很少有人見過它的真正麵目,所以它一直以來都 給人一種如夢如幻的感覺,從而增添了許多神秘的傳說和漂渺的猜想。

  雪山翻譯成當地少數民族語言被稱作為"歐魯",意思是"天山"。其十三座雪峰連綿不絕,宛若一條"巨龍"騰越飛舞,"玉龍"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又因其岩石主要為石灰岩與玄武岩,黑白分明,所以又稱為"黑白雪山"。

  它是當地人心目中的神山,也是當地人精神上的支柱,又是佛祖的化身,更像是大家平安生存的保護神,時刻保護著大家的安康。因此當地人對雪山的崇拜是無比的虔誠,大家都不敢說一句褻瀆雪山的語言,也不敢對雪山有一絲的不敬。

  玉龍雪山是滇西北地區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分布區域,同時也是玉龍雪山植物聯係滇西北地區與滇中地區植被分布的重要過渡地區之一。

  雪山區域內植物隨海拔從低到高分布有不同種類的植被群,較低處的河穀地帶,是暖溫的河穀氣候,分布著一團一團的灌木叢、遠遠看去就像是草原上的一處處蒙古包,更像是小朋友們在玩過家家遊戲時,各自占領的山頭陣地。

  隨著海拔的上升,山坡上的植被也在不知不覺地發生著變化,那些矮小的灌木叢慢慢消失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常綠闊葉林,闊葉林裏的樹木長得高大突兀,密密麻麻地連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綠色的屏障,就像是一道綠色的長城,拱衛著雪山上的生態平衡。又像是一個個壯碩的漢子,手挽著手,圍在雪山的身邊,時刻嗬護著雪山的健康。

  往上,是一片五彩的彩林,它們當中有火紅的楓葉,有金黃的栗子葉,其間還夾雜著一些墨綠色的不知名的樹葉。微風一起各色的樹葉就像是一條五彩的波浪,蕩漾了起來,更像是少女係在腰間的一條短裙,在音樂的伴奏下跳起了歡快的舞蹈。

  彩林上麵,便是一片片高聳入雲的針葉林,那些針葉林,樹幹筆直,身姿挺拔,無論那風雪是多麽的嚴酷,它也絲毫不為所動,依然精神抖擻地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就像是一尊尊手扏鋼槍的衛士一樣,守護著當地人心目中的神山、也守護著山下萬千百姓的安康。

  再往上看去,便接近雪線了,這一層帶的景色與先前相比,有了較大的變化,這裏再也看不到高大的植被了,更沒有五彩的彩林了,地上隻有一些零星的草坪和苔蘚,其間夾雜著一團團白茫茫的積雪,就像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無力地低垂著他那顆頭發已經 斑白的頭顱。

  雪山上的植物,因為受地理氣候和海拔的影響,一圈一圈地呈帶狀分布,就像是人身上穿著的橫向箭條衫一樣,隨著海拔的起伏,每一個圈層都 有不同的顏色和形態,形成了一道 獨到的自然景觀。

  站在遠處一看,這整個雪山就像是一個穿著綠色裙子,五彩外套,頭戴雪白禮帽的姑娘,婷婷玉立地站在大家眼前,大大方方地邀請大家去她家去作客一般。

  玉龍雪山地區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處在西風環流、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的交替控製帶,該地區氣候幹、濕季差異明顯. 每年11月─翌年4月為幹季,主要受西風環流南支和青藏高原冬季風的控製,所以幹燥少雨;5─10月為濕季,主要受西南和東南季風控製,降水占到年降水量的90%以上。1月至次年3月主要受高空西風環流南支急流控製,降水稀少,冰川很少受到補給;4月南支急流減弱,濕熱的西南季風北上進入該區,濕季慢慢開始。

  玉龍雪山受西南季風影響,以河穀盆地為代表的山體基準麵屬南溫帶型氣候,氣候除幹濕季分明外,夏溫不足,高溫期短,冬、春季節光照充足,年日照時數平均為2530h,輻射量大。

  所謂山高一尺,土冷三分,學過地理學的同學們都 知道,海拔每升高100米,平均氣溫遞減0.86℃,從雪山腳到山頂將近有3、4千米的垂直落差,在這樣垂直高差這麽大的地區,出現多種的自然氣候,有20多度的溫差是很正常的事。所以從河穀至山頂依次出現暖性、暖濕性、溫涼性、北亞熱帶和寒溫性等山地垂直氣候帶。

  由於河穀至山頂高差懸殊,氣候垂直差異很大,特別是在這個季節,氣溫的差距表現得更為明顯,因此在這個季節上山,更也做好充分的準備,否則無情的大自然鐵定會給你一個慘痛的教訓。

  好在李子木他們的隊伍裏有木丁西和蘭陵這兩位熟悉當地氣候,而且又有應對北方寒冷氣候經驗豐富的人員,提前給大家做了一些培訓,讓大家在思想上都 有了充分的準備。再加上有胡白水這樣稱職的後勤部長,所有上山需要的一應物資都準備齊全,從而把惡劣天氣給他們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了最低。

  在玉龍雪山東麓,有一片三麵環山的高原草甸,它原來是一處高山冰蝕湖泊,後來因為全球氣候不斷變暖,雪線不斷上升,積水慢慢減少,以至於到了現在基本幹涸了,當地人把這片幹涸的湖泊稱其為"幹海子"。其實現在它基本就是一個四麵高,中間低的高原草甸,整個大草甸長約4公裏,寬約1.5公。

  景區裏的工作人員為了向遊客展示以前這一帶美麗的風景,把海子裏麵充盈著湖水的照片,展示在了草甸的旁邊。照片上的風景非常的優美,蔚藍的湖水裏麵倒影著美麗的藍天白雲,把天空、雪山、彩林和湖水的美融在了一起,讓人覺得眼前就是一個失落的世界。更是一個如詩一般令人陶醉的夢中仙境,如畫一般美麗的童話世界,可惜這一切已經成為了過去,現在隻能在照片上領略它那美麗的身姿。

  玉龍雪山上的冰雪融化成河水後,從雪山東麓的一條像月牙狀一樣的山穀而過,因月亮在藍天的映襯下倒影在藍色的湖水中,又因英國作家希爾頓筆下的《消失的地平線》中的藍月亮山穀近似於此,所以當地人把它稱之為"藍月穀"。

  藍月穀中的河水在流淌過程中因受山體阻擋,形成了4個較大的水麵,人稱玉液湖、鏡潭湖、藍月湖和聽濤湖。湖岸四周植被繁茂,遠處雪峰背襯,霧氣繚繞。

  這些地方都 是不可多得的勝景,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寶貴遺產,同時還流傳著眾多的曆史人文傳說,這些傳說在當地人的口中說出來都是有根有據,甚至還能從當地找出眾多的佐證材料。

  這其中就有當地少數民族的文化解讀,有木家曆代土司的興旺曆程,也有諸葛亮七擒孟獲而遺留下來的名勝古跡,還有建文帝朱允炆逃難至此的玄妙故事。

  李子木他們也看了相關的文獻資料,又聽了蘭陵和木丁西一些近乎於玄疑的解說,在他們口若懸河的解說下,每一個故事都活靈活現,每一個人物都有血有肉,故事的發展更是 高 潮迭起,懸念重生,大家更是聽得津津有味,人群中時不時還要暴發出一陣爽朗的笑聲,弄得大家對這一段越來越感興趣,完全沒有一絲的疲憊感。

  看來這就是旅遊注入了文化元素的價值所在,也是文化的魅力所在,難怪大家都 說旅遊是讓大家主動接觸文化的載體,而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沒有了文化,旅遊會顯得很膚淺而枯燥,注入了文化元素的旅遊,會讓旅遊的內涵不斷延伸發展,品質也不斷得到提升。

  越往山上走,空氣裏的濕度越大,寒氣也越來越重。不過既然敢來,那肯定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這點困難是嚇不倒大家的。李子木一行五人再加上蘭陵、木丁西一行總共十多個人浩浩蕩蕩地朝著玉龍雪山的方向而去。

  大家一路上有說有笑,氣氛非常地愉快,就像是一場愉快的旅遊,根本就不像是去完成一場重要而艱巨的任務,更不像是去緝拿盜賊。

  順著景區遊覽的線路走了一段,眼看就要到雪線了,大家沒有任何的發現,也沒有看到任何可疑的人,目標人物好像憑空消失了一般。

  正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木丁西突然想起來,要想尋找盜賊的蹤跡,就應該要合理利用好現代科技的手段以及自己手中掌握的資源。

  於是,他來到景區的保安處,找到了他的同行——景區保安隊長,然後說明了自己的來意,請他調出了景區的監控視頻,供他們查閱。

  兩個保安隊長一溝通,自然少了許多麻煩。

  這裏的保安隊長也非常配合,馬上就來到中控室,把這兩天各個路口的監控視頻都調了出來,供他們查閱。

  這果然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捷徑,不一會兒,他們便發現了賀西風等人的身影,對方一行十多個人,於昨天下午進入景區,但過了藍月穀之後,便找不到了他們的身影,他們應該是在從藍月穀到白水河這一段失去了蹤影,應該說他們肯定是發現了什麽,躲過了景區的巡邏,主動離開了旅遊線路,另辟奚境而去。

  木丁西又問了一下景區的保安隊長,在這一段還有沒有其他的岔路,那個保安想了許久才說出了那條岔路的大概位置,那條岔路是通向頂峰另外一麵的必經之路,但因為安全原因,它在景區開放之前就已經徹底封閉了,很少有人知道這條道路的存在。

  之所以沒有開發那個區域,就是因為那邊氣候條件更加惡劣,地理和冰川的結構也更加不穩定,經常有很多自然災害發生。特別是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導致雪線進一步升高,冰川更加地不穩定,所以那個區域便成了禁區,根本沒有人敢往那個方向而去。

  賀西風一行過了藍月穀之後,便沒有再沿著景區的觀光線路走,因為門主給他的那張地圖上的目的地不在景區的方向,而在景區的另外一麵,所以他們必須改變行進的路線,才能順利地到達地圖上標注的那個位置。

  好人門主給他的那張地圖上把這一帶的山川地形標繪得非常清楚,稍微懂點地理知識的人,都 能從這張地圖上找到行進的路線。

  他們剛剛離開景區線路不遠,前麵便出現了一條長長的山穀,山穀裏長滿了高山草甸,草甸上不知名的野草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是一個從瓶子裏麵灑出來的染料,把這條山穀染成了多彩的山穀。

  越往上走,這氣候變化越大,先前那些美麗的野花已經不見了蹤影,地上也隻剩下一些淺草和苔蘚。

  前麵不遠便是雪線了,

  剛剛越過雪線,一片濃霧襲來,而前麵的視線也越來越模糊,一下子辯不清東南西北了,甚至連腳 下的地麵都無法看清了,為了安全起見,賀西風隻有停下了前進的腳步,命令大家原地休息。

  先前的大霧還未來散盡,一場凍雨又不期而至,這山上的氣候變化快一會兒是風一會兒是雨的,讓人捉摸不透,五分鍾前有可能還是陽光燦爛,五分鍾後就有可能是大霧迷漫。

  這裏的凍雨十分奇特,澆到人身上,一會兒便凝成了冰,讓身上穿的衣褲都變得硬梆梆的,山風吹來,冰冷入骨,賀西風雖然從小在西域長大,長期生活在狂沙烈風的環境中,但也忍受不了這樣的氣候。

  於是一行人隻有頂風冒雪向前走去,他們想要找一個避風的港灣,躲過這輪風雪的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