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古城新貌
作者:絕域輕騎      更新:2021-03-20 05:46      字數:3443
  李 子木他們此次將要去的目的地是位於雲南省北端的L市,那是一座風景優美的古城,更有濃鬱的曆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

  古城的附近還有一座美麗的雪山,這古城和雪山交相輝映,各具特色,從而形成了一個特點鮮明的景區,使這裏成為了一個絕佳的旅遊聖地,長期以來,它都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來自四麵八方的廣大遊客。

  這裏的少數民族同胞既能歌善舞,又熱情奔放,而且不論男女都豪爽豁達,到這裏來的遊客都會被他們的熱情好客的氣氛所感染,不知不覺地融入到其中,忘記塵世間的煩惱與憂愁。再加上很多青年男女都會到此來尋找自己的愛情故事,所以這裏又被稱作為“豔遇之都”。

  這座古城依山傍水而建,把山與水的融合體現到了極至,在城裏既能感受到山的雄偉壯麗,又能體會到水的婉約秀美,山水相依相融,更是將這座城市的特色體現的淋漓盡致。

  古城內的街道以紅色角礫岩鋪就而成,其中的四方街、木府大院、五鳳樓等景點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也是各地遊客來此地之後必去的打卡聖地。

  古城的西南角有一座山,看上去猶如是一隻斜臥著的獅子,在日夜守護著腳 下的古城,這座山即為獅子山。1998年獅子山開壁為公園。

  這裏有著多彩的地方民族習俗和娛樂活動,其中納西古樂、東巴儀式、占卜文化、古鎮酒吧以及納西族火把節等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節目,更是別具一格。

  古城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單從建築上講,便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同時又兼顧了現代城市的功能,讓居住在城市裏的市民能夠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各項服務。

  古城作為少數民族城市,從城市總體布局到基礎設施,配套設施的完善,都融入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並且兼具了納西族獨特風采。最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建築都是當地人設計建造的,這裏的每一個成年男子都是能工巧匠,更是建築方麵的天才。而每一代木家的族長,都是無師自通,擔負著整個城市建設總設計師的使命,把整個城市的布局、發展,規劃得井井有條。

  古城的格局是自發性的形成坐西北朝東南的朝向形式。沒有受方九裏,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途九軌的中原建城複製影響。城中沒有規矩生硬的道路網,更沒有森嚴壁壘的城牆,據說這是因為世襲統治者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所以這座城市便沒有城牆,這就使它顯得更加地親近自然了。一切順其自然,與周邊的環境完全融為一體,完全就是一個與自界和諧共處的自然之城。而人為改善的那一部分,都是為了迎合自然的規律,或者說是為了彌補自然界風雨侵蝕而形成的缺陷。

  古城布局中以三山為屏、一川相連,充分利用現有的水係,造就了三河穿城,家家流水的難得景觀。街道布局經絡設置透露出曲、幽、窄、達的風格。

  以水為核心的古城,因水的活用而呈現特有的水巷空間布局,橋梁密集、纖陌交通便是古城最大的特色。在外部造型與結構上,古城民居揉合了中原建築和藏族、白族建築的技藝,形成了向上收分土石牆、迭落式屋頂、小青瓦、木構架等建築手法,在建築布局形式、建築藝術手法等方麵形成了獨特的風格。這裏的民居大多為土木結構,比較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後院、一進兩院等幾種形式。

  古城是一座具有較高綜合價值的曆史文化名城,這裏麵的民居集中體現了地方曆史文化和民族風俗風情特色,也體現了當時社會進步的本質特征。古城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少數民族傳統聚居地,它的存在為人類城市建設史的研究、人類民族發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

  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不僅給了它強大的生命力,而且還給它戴上了一個燦爛奪目的光環。更是增添了這座城市的魅力。它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文化價值,這些都是研究中國城市建設史、建築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體現了特定曆史條件下的城鎮建築中所特有的人類創造精神和進步意義

  古城能夠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來,除了有當地政府和木氏族人的保護外,最主要的是它本身就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本身便有強大的造血輸血功能,它的各項功能能夠滿足現代城市的各項所需要,能夠很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生活在城市裏麵的人感到方便而舒適,可以看得出來,當初設計建造古城的人是多麽的富有先見之明。

  從選址區位來看,它地處南北交通的要衝,依山傍水,水陸交通便利,向北可以達川藏,向南可通滇越,自古便是商賈雲集,經貿繁榮之地。

  曾幾何時,南來北往的客商,都會在這裏落腳,或收購奇貨,轉手賣到世界各地,獲取豐厚的利潤。他們都把這裏視作發財的理想場所,更是把這裏當作是他們財富聚集的源頭,能夠圓他們富甲一方的夢想。

  這裏氣候溫暖,四季如春,山青水秀,空氣清新,無論是功成名就的將相,還是下野落魄的愚公,都把他頤養天年的康養聖地。

  這裏物寶天華,人傑地靈,民風彪悍,文采飄逸,卻又名人輩出。不管是金榜題名的才子,還是得勝歸來的將軍,都把這裏當成是他們揮毫潑墨的對象,都喜歡在此展示自己的不世才華。

  這裏的年輕男子豪放,女子癡情,他們既情深義重,又敢愛敢恨,風流倜儻的才子和傾國傾城的佳人也把這裏當成是見證他們愛情的聖地和賣弄風月的佳所,希望在此留下一段忠貞不二的愛情佳話;這一切便是這麽多年來,造就這座城市生命不息的源泉,可以說這些要件便是這座城市的生命之源。

  從實用性來講,一千多年前設定的城市功能 和配套設施它目前還能滿足大家生活的需要,城內交通通信醫療,教育都 能滿足廣大市了和遊客的需要,用水、用電、用氣都能無縫對接,排汙和垃圾處理甚至比這麽多現代化的城市還要先進。承載這麽多人的日常生活還運轉自如,所有現代化的設施都 能與這座城市無縫對接而進入其內,並且能很好地發揮作用,這一切便是這麽多年來,造就這座城市生命不息的健康體魄,是這座城市的生命 之本。

  從曆史傳承來看,古城是第二批被批準的中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它始建於宋末元初,由當地木氏先祖將統治中心由白沙古鎮遷至現獅子山,開始營造房屋城池,稱"大葉場"。

  而到了明代以後,它再次迎來了一次發展的高潮,城市的規模更加宏大,設備設施也更加完善,從而確定了城市今天的格局。

  古城內的木府原為當地世襲土司木氏的衙署,位於古城獅子山木府東麓,始建於元代,1998年重建後改為古城博物院。這一切便是這麽多年來,造就這座城市生命不息的精神動力,是這座城市的生命之神。

  從藝術成就來講,它古城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建築物的依山就水、錯落有致的設計藝術在中國現存古城中為罕見的,是納西族先民根據民族傳統和環境再創造的結果。木府占地46畝,府內有大小房間共162間,中軸線長369米,三清殿、玉音樓、光碧樓、護法殿、萬卷樓、議事廳、忠義坊由西向東排列井然。其內懸掛有曆代皇帝欽賜的匾額十一塊,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曆史。講述當地木氏土司風雲故事的電視劇《木府風雲》就是在這裏拍攝的。

  古城民居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城裏民居在布局、結構和造型方麵按自身的具體條件和傳統生活習慣,在長時間和特定的區域裏對納西民族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部分遺產價值為人類己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著獨特的曆史見證。獅子山上建造的五星古典式全木結構望景樓,名"萬卷樓"。樓高32.8米,裏麵有16根24米長的木柱一柱通頂,樓上有大小12600個納西風格的龍頭,創下世界之最。這一切便是這麽多年來,造就這座城市生命不息榮光,是這座城市的生命之光。

  從這些也看得出來當地人的勤勞和智慧,如果沒有眾多的能工巧匠,沒有超能的建築設計大師,肯定是不能建出這樣出色的建築的,也就不會有這樣風景優美,文化久遠的城市了,可以說是這些能工巧匠賦予了這座古城的生命,讓它屹立於曆史的長河中千年不倒。

  古城是自然美與人工美,藝術與適用,經濟與文化的有機統一體,是古城風貌整體保存完好的典範。它所包涵的藝術來源於納西人民對生活的深刻理解,是地方民族文化技術交流融匯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寶貴建築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傳統人類居住地、土地使用提供了傑出範例,為人類社會文明進程中處理人類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研究參考。

  古城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它包容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集中體現納西民族的興旺與發展,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