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斐林之役(1)
作者:沈處默      更新:2021-01-21 19:54      字數:2622
  陳國使者趕到晉國都城時,楚鄭聯軍象征性的對陳國發動了一次進攻。給陳國造成恐慌之後,他們便掉頭而去。

  如士會所料,他們還去了宋國。對付宋國,他們把對陳國那一套如法炮製。宋國還未來得及派出使者向晉國求救,便接到晉國傳來的消息——請他們發兵前往鄭國斐林與晉、陳兩軍會合,準備攻打鄭國。

  得到晉國的確信,宋國抵抗楚鄭聯軍的態度異常堅決。他們聲稱,宋國是晉國的忠實盟友,決不背叛。

  聯軍備感訝異,不知宋國態度為何轉變如此之快?他們剛到城門前,宋國國君便請求給時間允許他們考慮清楚再答複。他們攻城時,對方姿態更卑微,怎麽轉眼間竟如此堅定?

  後來一想,可能是因為,之前晉國聯合鄭、衛、陳攻打宋國,晉國主將收下宋國禮物,放過宋國一馬,所以宋國感銘在心。此時感念舊情,所以決定堅定追隨晉國。

  就在楚鄭聯軍還摸不著頭腦時,宋國派去攻打鄭國的軍隊已經從側翼繞過楚鄭聯軍,趕往鄭國斐林。守城士兵並不知情,還在苦苦支撐,抵抗到底。

  楚鄭聯軍在宋國附近呆了好幾日。掐指一算,陳國的使者應該已經回來了。宋國應該已經派出使者向晉國求救,照理應該也有回應了。可是,為何這兩國附近都沒有看到晉國軍隊的身影,難道晉國不管這兩個盟國死活了?

  如果晉國真的不管,那他們就真的把這兩國拿下,逼他們和楚國結盟。此行就是賺到了,算是超額完成任務。

  楚鄭聯軍正打算改變計劃,準備攻城時,突然收到消息——晉國大軍已經抵達鄭國斐林。同時,陳、宋兩國的軍隊也在路上,不日即將到達。

  鄭穆公聞言大驚。與楚國結盟後的第一次出兵,他之所以親自出征就是想向楚國表明,鄭國與楚結盟的誠意。正在慶幸此次出兵效果頗好,豈料晉國竟突襲鄭國。

  斐林距離鄭國都城新城僅三十裏。大兵已經調集在外,城內兵力空虛,鄭穆公心急如焚。

  司馬潘尪擔任楚軍主將,接到消息後,他迅速做出反應。命軍士趕往郢都向楚王說明原委,請楚王務必派出大軍前去支援鄭國。

  同時,他帶領楚鄭聯軍掉頭趕赴斐林。

  晉國軍隊率先抵達會師地點。恰逢天氣不佳,不利於作戰,臾駢命人在城外紮營,一麵派人前去刺探鄭國軍情。

  鄭國執政大臣子家已經收到消息,晉軍已經到達城外。他馬上派人去往楚國請求援兵,一邊吩咐守城士兵密切關注晉軍動向。

  天不助晉,晉國大軍抵達斐林之後的幾天,天天大雨如注。無奈,大軍隻得撤出距離城外更遠的地方,才能找到大片幹燥空曠之地駐紮。

  待陳、宋兩國抵達時,天已放晴,無奈先機已失。

  援兵未至,鄭國集合城內所有軍士奮力抵抗。為了彌補兵力的不足,他們甚至釋放死囚充數,並對他們許諾:如果他們能活著回來,即可無罪釋放;如果能夠殺敵,按人頭積功,將來可憑此入伍封官。死囚多是犯下重罪,十惡不赦的惡人。本已死路一條,如今說要給條生路,哪個不以死相拚?

  憑借這群亡命之徒,硬是殺退了晉軍好幾撥人馬。晉軍士兵完全被壓製,根本無法靠前,更別說攻城。

  見此情形,隨後趕到的陳、宋兩國頓時嚇破了膽。他們躲在晉軍後麵,瑟縮怯懦。

  眼見情勢不利,晉軍隻能鳴金收兵,隔日再戰。

  前幾日雨大,主將臾駢忙著連夜勘查地形,指揮大軍騰挪地方。事事親力親為,惟恐考慮不周。由於雨大風急,氣溫驟降,加上連日疲憊,又兼水土不服,臾駢腹瀉不止,竟至臥床不起。

  就在此時,楚鄭聯軍趕來了。很快,楚王從郢都派來馳援的救兵也到了。對陣雙方的軍隊算是全部到齊,人數差不多,算是勢均力敵。

  主將不能親自出營指揮,隻得派人暫代。指派的代理主將解揚與眾軍士磨合不夠,導致晉軍軍心渙散。晉國主將病倒,陳宋聯軍早已慌作一團。聽聞楚鄭大軍一來,更是七上八下,無心戰鬥。如此一來,晉軍更是獨木難支。

  最後,主將解揚被俘。晉軍隻得率領大軍護送主將,慌忙撤回絳城。

  鄭穆公見旗開得勝,想要繼續追殺晉軍,楚國司馬潘尪出來阻止。潘尪給出的理由是——哀兵必勝。晉軍突圍時雖有折損,但實力尚存,並未傷及元氣。隻因要護送主將回國,不得已早早撤退。如果將其逼急,作困獸之鬥,恐怕受傷的還是己方。

  鄭穆公無奈,隻得聽從楚國司馬之言,為保勝利果實,不再追擊晉軍。晉軍這才毫無後顧之憂的安全撤回。

  “斐林之役”是楚莊王北上爭霸的首秀。第一次亮相,便以俘獲對方一員大將宣告勝利,朝野上下為之振奮不已。作為戰勝國的盟友,鄭國也是與有榮焉。他們慶幸站隊及時準確,壓對了大小。未來,它們要更緊密的依靠楚國。有了楚國的庇護,鄭國暫時擺脫了左右搖擺的困境。專注發展生產,百姓安居樂業。

  這場戰事,對晉國而言,卻是晴天霹靂。

  晉軍失利,大將被俘的消息傳到絳城,朝野震動。

  由於軍中缺醫少藥,再加一路舟車勞頓,臾駢病情加重。待大軍班師回到絳城時,他已陷入昏迷,高燒不止。

  趙盾本有一肚子的疑惑和不滿想要宣泄,當他看到臾駢時,整個人忽然像泄了氣的皮球,直接癱軟下去,再發不出任何聲音。

  一個月前跟自己談笑風生,說是保證會完成任務,笑嗬嗬的臾駢,表情痛苦的躺在床榻。他雙目緊閉,麵色臘黃,瘦削憔悴。

  戰敗已是即成事實,多說無益。清點了兵力,折損不多,元氣未傷。當下最重要的是——臾駢要盡快好起來。

  這次失利是晉秦“河曲之役”後晉國的再次戰敗。七年來,晉國很少與楚國這樣的大國直接對戰。往往是召開盟會聯合諸侯各國,向某個不聽話或者不講道義的小國宣戰。大多是大兵壓境,對方就乖乖認輸。兵不血刃,晉國就順理成章的成為贏家。雄糾糾,氣昂昂的返國,以勝利者自居。

  久違的開局不利,伴隨著損兵折將,主將病倒,倉皇撤退。所有戰敗的狼狽不堪一應俱全,在這次戰役中演繹得淋漓盡致。失利給人的觀感竟如此觸目驚心,仿佛要借此嚴正的提醒晉國——從今天起,他們要學會麵對失敗。過去可能沒有過的,將來可能會頻繁上演。

  趙盾召集“六卿”開會,討論此次戰敗的原因。

  臾駢不能出席,並不影響會議的質量。在此之前,軍中各級將士已將此次戰役的全部細節匯報給郤缺,事無巨細,詳盡周全。郤缺都記錄在案,不敢遺漏。

  總的來說,從戰略上來講,圍攻鄭國沒有錯。戰術上來講,臾駢也沒有明顯過失。天氣不佳,退守城外,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己方進可攻,退可守,有一定的回旋餘地。

  可是,陳宋兩國如此不堪一擊,實在令人意外。轉念一想,也不能怪他們。晉國是主力,他們是協同。久攻不下,他們必定慌亂。鄭國守軍的頑強實在出乎意料。他們還引入死囚,也是始料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