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是戰是退(1)
作者:沈處默      更新:2020-12-23 21:17      字數:2526
  楚莊王徹底醒了過來。他昏睡了三年,迷迷糊糊,渾渾噩噩,陷入一堆棉花裏,無力起身。忽然被人潑了瓢冷水,他睜開眼敲敲腦袋,慢慢站起來。

  睜大眼睛之後,撲麵而來是觸目驚心的現實。

  去往各地巡視的官員回報,雖有國庫的糧食下撥,暫可緩解災情。可是,災情太過嚴重,許多地方不得不動用武力將帶頭鬧事的災民隔離,才算勉強控製住局勢。另一方麵,做好小麥耕作,亡羊補牢,或可緩解來年糧食供應的緊張。

  偏偏天公不作美。災後近一個月滴雨未下。如果持續幹旱,小麥的收成勢必受影響。影響有多大,沒人敢往下想。

  同時,國庫的餘糧已經到了警戒線,不能再支援地方。畢竟京畿地區是國之心髒,戍衛任務繁重,各邊關軍士的後勤補給必須顧及。尤其外部環境如此嚴峻,軍隊出問題無異於自取滅亡。

  現在,隻能祈求上蒼憐憫,天公作美。同時,朝野上下同心,共克時艱。

  內有嗷嗷待哺的饑民,外有蠻族虎視眈眈。如果要應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勢必要準備比常備更多的糧草才敢用兵。畢竟,誰也不知道多久能打完仗。可是,現狀卻是糧食有限,怎麽辦?一旦用兵,後勤補給跟不上,恐怕還未與敵人相遇,已經潰不成軍。

  武力鎮壓平民,隻能奏效一時,並非長久之策。壓製越狠,累積的反抗力量就越強大。一旦突破臨界點,爆發之後的破壞力定會反噬整個國家。

  內外交困,怎麽做似乎都難兩全。

  不戰而降,顯然從未被列入選項。將大好山河拱手讓人,將國土和百姓置於蠻族統治之下,後世子孫隻能聆聽祖輩追憶先人開疆拓土的偉大事業,萬萬不可。

  建國之初,楚國僅是個南北五十裏的彈丸之地。祖輩篳路藍縷,櫛風沐雨,辛苦經營,不斷擴展疆域,國力不斷增強。如今的楚國,已然成為逐鹿中原最重要的一股力量。晉、秦、齊等大國均不敢等閑視之。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世代楚人為此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誓死也要捍衛這片土地的安寧。

  戰是一定的,必須的。是被動應戰還是主動出戰?是現在就戰,還是暫時避開敵人鋒芒推後再戰?堂下群臣為此爭得不可開交。

  “內部吃緊,外部再起戰火,三軍將士都無心應戰,恐怕去了也是徒勞啊。”一位白發蒼蒼專程請來議事的前朝元老,不斷搖頭。

  “依你所說,我們就坐等敵人上門,乖乖束手就擒?”這慢悠悠的老頭如此說話,鬥椒第一個不高興。

  “司馬大人勿要焦躁,聽老臣把話說完。”老將軍顯然跟鬥椒相當熟識,對他的不敬也沒放在心上。他繼續說道:“不戰而降,豈是我荊山子民的做派?隻是現實擺在眼前,糧草是民生根本,也是行軍打仗的根基。手心手背都是肉,厚此薄彼,終會導致內外夾擊。到時首尾難顧,無疑是自掘墳墓。”

  老將軍分析得頭頭是道,想必是已經有了對策,令尹鬥般客氣的問道:“既不能戰,也不能降,那該如何是好?”

  “遷都。”老將軍輕輕吐出兩字,震驚四座,全場愕然。

  這是楚莊王繼位三年以來,第一次臨朝聽政。機要大臣、德高望眾的武將文臣、前朝遺老,濟濟一堂。

  在座都是見過世麵經曆過風浪的,聽到百頭老將軍的話,仍是不約而同的驚呆了。

  楚國國姓為熊姓,羋氏。先祖是顓頊的後裔。開國君主熊繹的曾祖父鬻熊曾侍奉過周文王,熊繹的祖父熊麗、父親熊狂侍奉過周文王之子周武王。

  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在位時,感念文王武王時期大臣們輔佐朝政的功績,於是提拔他們的後代。將熊繹封在南方蠻荒之地,賜給土地五十裏及子爵爵位,建立楚國政權,居於丹陽(今河南省淅川西南)。

  曆經十七世,到楚文王時,由於其父楚武王已經懾服漢東諸國,楚國勢力已經深入江漢地區腹地,文王決定將都城從丹陽遷至郢(今湖北省荊州市)。

  郢都地處江漢平原腹地,兼有水陸之便。東接雲夢,西扼巫巴,北連中原通衢,南臨長江天險。不僅自然條件優越,戰略地位也相當重要。楚國疆域擴大,已經牢牢控製了江漢地區。

  將都城南移,可將楚國北部各諸侯小國盡數納入都城的輻射範圍。揮師北上“欲觀中國之政”,北上風光則盡收眼底。從此,郢都成為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不誇張的說,楚國的發展與強大,郢都功不可沒。

  遷都事關重大,怎能說遷就遷?況且,明明是討論如何應戰,為何要與遷都扯上關係?

  “老將軍可否明示,為何要在此時遷都?”沉吟半晌之後,莊王開口打破了眾人的交頭接耳。

  “內憂外患,貿然應戰,並無必勝之把握。降更不可為。為避敵軍鋒芒,遷都乃是首選。目的在於保存實力,待到他日蓄勢再戰。”老將軍將原因娓娓道來。

  “依老將軍所說,要遷到何處是好呢?”莊王點點頭。老將軍所言不無道理,暫時避開戰爭,可贏得喘息時間。待他日國內緩和過來再戰,才是上策。

  “遷到阪高為好。”

  “阪高有何優勢,為何遷往此處便可緩解當前困局?”莊王不解。

  見莊王對此似乎頗感興趣,老將軍緩緩道出原委:“阪高地處沮漳河中下遊,大巴山脈東麓,荊山山脈以南。南與郢臨近,西與訾枝、選毗鄰,東與大林臨近,北近遠安。有水陸之便,又不乏險要地勢可倚。”

  “西麵、東麵均為西戎和百濮進犯兵力最集中的地區。遷都到此,京師重兵皆移到此處。假如敵人來犯,我國不得不應戰,不必長途奔襲應戰,節省開支。再則,我方兵力集中,有重兵把守,相信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這樣一來,君主安全無虞,我們也可保存大部分實力。待來日國家實力恢複再戰不遲。”

  末了,老將軍又補充道:“再者,此地距離郢都不遠,遷移不需耗費太多人力物力。”

  聽完老將軍一席話,眾人你看我,我看你。從剛開始滿腹疑慮,接著是議論紛紛,有幾個人緩緩點點。到最後,好些人都表示讚同。

  楚莊王沒出聲,他在觀察各位大臣的反應。遷都之事非同小可。雖說當前內外交困,形勢逼人,就算遷徙之處距離郢都不遠,可是一眾宗室、親戚、後宮、軍隊、大臣等等,要搬遷也需要時間啊。更何況,百姓怎麽辦?撒手不管了?雖說已經繼位三年,今天才是他的主政首秀。首次亮相就要做如此重大的決定,實在難以定奪。

  這時,幾位前朝元老衝他點點頭。過一會,又有三位將軍交換眼色之後也表示讚成。他猶豫了。

  終究,他仍是要為自己過去的無所事事付出代價。從前有多瀟灑恣肆,如今就有多恐慌無措。從前積壓下來的懸而未決的問題,如今全部蜂擁而至,逼他限時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