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4-01 17:25      字數:2219
  宋締最新章節

  宗室的這一出鬧劇趙禎早就知道,不光知道還看在眼裏,宣德門上的城門口子裏,趙禎瞧見狼狽而走的劉庠和鄭自牖發出微微有些無奈。

  在無奈的同時趙禎又覺得有些可悲,大宋的宗室已經墮落到如此地步了嗎?

  趙禎小瞧了一些東西,在經濟極為發達國朝極為穩定的情況下,貴族的墮落速度是極快的,不光是貴族,官員也開始出現墮落的趨勢。

  這和後世的華夏是那麽的相似,一旦國家強大了,富強了,終究會有人抵擋不住財富的誘惑。

  追求財富是人類本身的原罪,因為財富能給人帶來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滿足和享受,幾乎可以滿足人類的一切,而有了財富之後,權利也會慢慢的隨之而來。

  行賄受賄往往便是通過金錢的交易來實現的,宗室的墮落速度如此之快這和太祖太宗的當年定下的國策有關。

  事實上當初太祖太宗一個製定,一個強化的國策其根本就是為了花錢,虛名養著大宋的宗室和被奪了兵權的將門勳貴。

  給他們財富和爵位,讓他們在大宋安安穩穩的做一個閑散富家翁,這確實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了大宋動蕩的最大隱患,也使得大宋數百年的國祚時間內沒有出現過大規模的地方割據與勳貴武將的叛亂。

  事實上若不是趙禎的出現改變了原本的曆史,當初也不會出現趙元儼的叛亂,甚至包括趙允讓當年的動蕩也是趙禎一手策劃,為的就是徹底讓宗室失去對權利覬覦的可能。

  經過趙元儼以及趙允讓事件之後,宗室果然老實了不少,不光老實了,甚至對進入權力中心非常抵觸,因為他們覺得皇帝如果給他們機會,那就是要“磨刀霍霍向豬羊”。

  宗室們極為聰明的避開了進入權利中心的可能,他們不需要多少權利,隻要他們擁有爵位,那就會有無數的財富和高高在上的地位。

  有了這兩樣東西還需要權利嗎?獲取權利也不過是為了獲取財富和地位而已。

  在趙禎下旨改革宗室和爵位之前,所有的宗室都覺得他們天生就高人一等,擁有了別人一輩子追求都不一定能夠得到的東西。

  大宋的宗室隻要不是極為淡薄的血親,都會或多或少的得到爵位,爵位或許有高有低,但終究還是有的。

  每逢年節,爵位的賞賜便會傳遞到宗室的手中,畢竟每年都要有一次皇帝和宗室會麵的機會,即便是遠在天水的宗親也會得到賞賜的爵位,郡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侯、開國伯、開國子與開國男的封賞從未少過。

  趙禎知道這是太祖太宗留下的隱患,宗室已經隻能依靠爵位來獲得財富和社會地位了,除此之外每年的宗親貼補根本就不足以支持他們奢靡的開銷。

  當人被排除權利角逐的可能時,對財富的追逐便會與日俱增。

  在此之前趙禎便聽說宗室中出現坑殺仆從之事,而且不止一起,這是明目張膽的殺人,是對國法的踐踏,也是對天家和宗室臉麵的侮辱。

  這樣的事情都會發生,可想而知欺行霸市,濫用爵位的顯赫地位之事怕是也常有發生。

  大宋的律法雖然已經改進過,但貴族階級依舊享有特殊權利,而就是這些特權讓他們開始肆無忌憚起來。

  即便是宗室不和東城豪門的勳貴們聯手,趙禎也打算整治一番,因為宗室和勳貴不一樣,他們在某種程度上就代表天家在百姓中的形象。

  所以無論宗室是否和東城豪門結為利益集團,趙禎都要對宗室進行整頓,人數越來越多,爵位越來越多隻是一個方麵,大宋的國庫當然能養得起他們,依照如今的大宋經濟狀況,甚至還能養他們百年,但趙禎卻要給大宋甩掉這個包袱。

  隨著社會的進步,王朝的發展,文明的突進,特權階級將會越來越不受待見,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人民的思想也在進步,生活好了,文化的程度必然提升。

  科技越來越發達也促使一般的白皙開始進行學習,神都城的大多數百姓無論貧富都已經能夠獨立閱讀報紙,這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算是封建時代的一個奇跡。

  之所以說是奇跡,那是在封建時代文盲的比率極高,幾乎十個人中便有九個人是不識字的文盲。

  否則代寫書信的業務也不會那麽發達,這項業務直到民國時期依舊是相當熱門的營生。

  而在大宋,這項營生卻不怎麽好掙錢,甚至一度消失,最簡單的原因便是大宋的百姓識字率開始提高,尤其是神都城,在這裏便是工廠之中的做工之人也要識字,因為識字的人能比旁人多掙不少的工錢。

  知識已經逐漸變成的一種財富,再加上趙禎不斷的督促興辦學校,識字的講堂,文化的普及率便開始飆升,大宋的文治的鼎盛便在這不經意之中開始突飛猛進。

  人民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也使得階級之間的對立開始凸顯,律法是擺在那裏的,隻要是識字的人都能看懂,而宗室這樣的貴族利用特權超脫律法的行為自然是令百姓不爽的。

  百姓與貴族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隻不過在各個朝代中矛盾的凸顯並不一樣,在大宋之前的或者說在趙禎改革之前的時代,人們的思想依舊是按照儒家所提供的封建思想前進的,所以對貴族天生高人一等的想法理所當然。

  可現在的大宋經濟騰飛,科技發達,文化更是四處開花,各種各樣的學說開始複蘇出現,百姓們的民智已經開啟。

  在這種情況下,原本理所當然的“錯誤”終於回歸了本質,錯的事情就是錯的,不公便是不公,律法在大宋的地位已經非常高,不光是因為趙禎這位皇帝親自說過“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更是因為律法能夠保障所有人的權利。

  而宗室的說作為所常常打破律法,因為他們爵位的身份,從輕判罰,甚至是逃脫罪名也不是沒有過的。

  在這個節骨眼上,趙禎改革宗室的行為,是除了宗室和貴族階級以外,受到天下人擁護的事情。

  於是這些宗室的哭鬧得到的不是百姓的支持和同情,相反而是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