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1      字數:2193
  別小看趙仲旻,雖然他年雖小不過二十出頭,但他卻是在做這些人中身份最高貴的,乃是密國公趙允言孫,乃趙元佐曾孫,祁國公趙宗說子。

  這個利益集團已經龐大到了極為駭人的程度,這也是在座之人的信心來源,當雖然隻是十來個人,但他們手中掌握的關係和力量已經不是一般的朝臣所能比擬的,甚至超過了六部之中任何一個的存在。

  雖然這個趙仲旻的風評不好,性格暴戾,總以高高在上的態度示人,對待仆從向來都是非打即罵,更是輕薄女子,但他在經商上卻頗有才華,殺伐果斷。

  最讓在座的眾人欣賞的地方是在於趙仲旻非常的明白利益劃分的道理,隻要和他們榮盛商號合作的,都能獲得不菲的利益,他重視商場上的規矩,知道利益均分的道理。

  雖然趙仲旻的私德有虧,但並不影響他在商賈之中的地位,相比對待仆從,對待同行他可要尊敬的多。

  所以趙仲旻說的話在這裏要有力度的多,雖然態度囂張,但即便是王雍也無法反對他說的話,在座的人都不是傻子,權衡利弊的事情都會做。

  眼下理智的事情就是選擇互相結盟,成為一個整體和官家對抗。

  歃血為盟是一個古老的方式,盟約這種東西無法用別的東西去規範,唯有用心中的敬畏和眼下的利益來約束。

  而這兩樣東西恰巧是在座之人最為需要的,畢竟他們已經被綁在了一條大船上,這條大船是成功躲避風浪還是會被巨浪拍的粉碎就隻能看他們自己的了。

  趙仲旻有一句話說的沒錯,這時候若是再不真心實意的抱團,唯一的可能就是變成官家的階下囚,經過神都城的動蕩,已經有不少官員成為詔獄的階下囚了。

  聰明人都知道該如何選擇,眼下追打的困難不是在別的地方,而是在團結一心,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人來為眾人安定心中的恐懼。

  年輕的小和尚出現了,這個小和尚出現的時候眾人眼中的恐懼稍稍消失,他是智慧和尚的弟子慧因,別看他同樣年輕,但無論是佛法還是智慧都不在智慧大和尚之下。

  而且現在的“普度”商號實際上也是由他掌控。可見他的手段有多麽的高明,這段時間眾人也知道了他的俗家名字,王則。

  王則此人有著非同一般的眼光和判斷,他所作的事情往往都是超前一步,一步看三步的做法使得他們永遠領先於朝廷。

  犧牲掉神都城中的所有幫派就是他的提議,並且也得到了智慧大和尚的全力支持。

  唯有這般才能免除禍患,當然真正的精銳並沒有消耗殆盡,這次神都城的動蕩不光是一次大小幫派之間的爭鬥,更是一場除掉異己的行為。

  收益最大的人是誰?就是坐在這一方淨室中的豪門商賈,這是一次商場上極為少見的仇殺,也是一次因為利益衝突而演變成的暴力衝突。

  死了很多人,這些人中有幫派,有無辜百姓,有武將,甚至還有一些官員,但神都城中最強大的倆個幫派卻是衝著商賈去的。

  貔貅幫和狻猊幫雖然也在互相拚殺,但卻極少有人知道,這倆個幫派的精銳卻在屠戮神都城的商賈,這些商賈無一例外都是東城以外的商賈…………

  看似貔貅幫和狻猊幫在打劫商賈,但他們更多的是在殺人,搶劫和殺人完全就是兩回事,謀財害命雖然常常被人連在一起說,但當富人把錢財悉數叫出來的時候沒人會去殺掉他們。

  但貔貅幫和狻猊幫的人卻不這麽做,他們不光要錢財,還要人命,那些把錢財交給他們的商賈之家依舊死於鋼刀之下。

  這是一場極為不人道的屠殺,其主要目的就在於打擊競爭商號,原本東城的商賈們也沒有這般的打算,他們隻是希望通過王則把這件事辦好,沉重的打擊他們的競爭對手。

  比如說焚毀店鋪,搶奪財物之類的,但誰知道王則辦事卻如此狠辣,斬草除根在他看來才是最有利,也是最穩妥的方法。

  在座的眾人望向王則的眼神中多少充滿一些忌憚,此人明明是佛門中人,但殺伐之心卻如此熾烈,居然能對幫派的幫眾說出“殺一人者為一住菩薩,殺十人為十住菩薩”的話來。

  誰不知道他王則說的就是彌勒教?

  彌勒教發源北魏宣武帝時,冀州沙門法慶,自命為“新佛”,以李歸伯為“十住菩薩”,創“大乘佛”。

  所謂的“新佛”就是引用佛經中“彌勒下生成佛”之說,“彌勒佛取代釋迦牟尼佛下凡救世”等思想出現,一反佛教五戒戒殺的原則,力倡“殺人作亂”,認為殺一人者為一住菩薩,殺十人者為十住菩薩,“屠滅寺舍,斬戮僧尼,焚燒經像”。

  這些都是駭人聽聞的事,淨室之中的人哪有不讀書的?哪有不了解這些史實的?

  但他們也無能為力,畢竟佛門……或者說白雲寺已經成為他們船上的掌舵人,智慧大和尚雖然從未說過他是彌勒教的座下弟子,可他的徒弟王則卻是常常宣揚彌勒降世的說法。

  在商賈們看來這一說法非常不靠譜,但是極有蠱惑力,據說他王則講法的時候信眾上萬,這上萬人並不會出行在王則的麵前,而是通過人們口口相傳而領悟。

  如今這神都城中的彌勒教信眾早已不止上萬人,到底有多少誰也不知道。

  這樣的數量若是在往常早已引起朝廷的驚覺,但在神都城這樣的龐大城市中卻極難被發現,而且王則傳教的目標非常明確,隻是窮苦百姓。

  那些生活稍稍好一點的人他絕不會去傳教,因為這些人物質豐足信仰之心並不堅定,也不需要教眾們的互相幫助。

  相反,那些窮苦之人本就生活拮據,整日勞累,做做苦的活,掙最少的錢,這些人當然需要接濟。

  彌勒教倡導四海之內皆兄弟,互幫互助,共度厄難,若有相叛下阿鼻地獄受苦受難。

  底層的人根本就沒有機會學習,他們要把所有的時間用在賺錢上,於是當有人告訴他們道理的時候,無論好壞都會被他們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