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175
  吳成在雨雪關的冒險非常值得,功勞最大的就是踏白軍的數十位斥候騎兵,是他們給吳成帶來了最重要的消息,也是他們冒著艱難險阻抵達雨雪關。

  所以趙禎在接見吳成的時候特意接見了這改變一時戰局的數十位踏白英雄。

  青塘騎兵的戰力並不弱,相反他們經過多年的征戰和自小就在馬背上練就的騎術使得他們甚至可以超越曾經的西夏騎兵。

  但就是這些精銳的青塘騎兵卻輸給了大宋的踏白軍,數十人戰勝了百十人,這樣的戰績自然值得趙禎這位皇帝親自誇功。

  十來個人就在蘭州城中的校場上站著,剛勁如鬆,身上的盔甲還未更換,滿是刀砍斧劈的痕跡,箭頭被拔下之後如同隕石坑一般的密密麻麻。

  顯然他們是經受了艱苦卓絕的戰鬥,也贏得了蘭州城中將士們的敬佩,當趙禎親自給他們佩戴上表示戰功的銀質勳章時,軍樂齊鳴,戰鼓隆隆。

  吳成一絲絲的嫉妒之心也沒有,事實上若不是他們恰巧探查到了青塘城外,恰巧看見無數在高原上行軍的青塘人,就根本不會知道董氈居然要來一出空城計。

  “朕聽聞青塘大軍堵在雨雪關外,叫囂謾罵不止,佯攻關隘之時,你能放出踏白軍哨馬刺探殊為不易,踏白軍的將士固然英勇但你這般的勇氣和決斷也極為重要,且說說你自己的看法。”

  吳成右手成拳捶擊了一下胸口:“青塘人狡詐,打算撤出河湟之地,以大軍為障眼法封堵我邊關六處之多,此乃陽謀,若我等出擊,必然會擔心有詐,若不查,則必有失,末將沒有官家和將軍們的高瞻遠矚,隻能用上最笨的法子,派出精騎探查。”

  吳成的回答讓趙禎極為滿意,不驕不躁,頗有穩重之風。

  “若青塘人圍剿雨雪關之遊騎又該如何?”

  吳成微微一愣,之前是例行垂詢,那眼下就是官家的考教了。

  “若青塘人扣關,我等必將燃狼煙以示警,死守關隘抗擊青塘人。”

  趙禎搖了搖頭:“這還不夠,你應該在擊退青塘人之後殺出去,聯合援軍攻取青塘城,如此才是我大宋提倡的積極防禦,不該隻看眼前,你是景佑三年的軍武院虞侯,如今還在雨雪關擔任偏將,其中原因你應該知曉,守成有餘,進取不足啊!”

  吳成頓時鬧了個大紅臉,看向趙禎的眼睛不斷閃躲,最終小聲嘀咕道:“範大勇,種諤兩度失敗,便是火藥之威也不能使得青塘人退怯,誰敢成為下一個範大勇或是種諤?”

  “放肆!”三才在邊上臉色大變,這種話豈是他一個小小關隘守將能說的?

  即便是跪在地上,吳成也沒有多說什麽,他自認為自己說的是實話,也算是對官家的上諫,文人上諫用腦子,他們總能在公文中玩出花來,既能諫言官家又讓官家不生氣。

  自己是武將,雖然讀過書,但卻還是不屑用文人的方式上諫,眼下最重要的是讓官家人情邊軍之中的情緒。

  因為範大勇和種諤兩人的失敗,大宋西北之地的邊軍已經開始有流言蜚語傳出了,說角廝羅是大宋的克星,說大宋百年之內沒有攻伐吐蕃的可能。

  趙禎笑了笑,他之所以抵達蘭州就是為了穩定大宋的軍心,大宋的軍神其實不是狄青,從來都不是。

  狄青是智勇雙全的主帥,能指揮千軍萬馬,但卻沒有自己身上所擁有的東西,趙禎可以肯定的說,隻要自己在邊軍方向上繞一圈,效果比大宋打了一場勝仗後的氣勢還要高漲。

  這是趙禎的自信,一個身為皇帝的自信。

  邊疆防務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範大勇和種諤的失敗近在眼前,這不光是大宋軍方的失敗,也是大宋朝堂的失敗,是文人耍弄手段抗衡皇權的犧牲。

  趙禎自己非常討要這種事情,但他也知道無法避免,皇帝抵達邊軍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於對邊軍的控製,加強軍權的聯係。

  趙禎這麽多年來什麽權利都在削弱,唯有軍權在不斷的加大,雖然削弱了相權,但卻在利用文官權利的不斷加大來削弱相權,其實也就是加強了文官了權利。

  唯有加強軍權,才能保正自己的君權,自古以來都是這樣,誰的手中握有大棒子誰就是真正的老大。

  趙禎其實是一個安全感極為缺乏的一個人,或者說後世的人幾乎都缺乏安全感,所以趙禎做事總喜歡把自己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而這一會導致一個問題,無限的追求最高權利的集中。

  眼下大宋就是這樣,所有的軍隊都以趙禎馬首是瞻,即便是兵部尚書的狄青也沒有調動軍隊的權利,更別說參謀兵事院的參謀們了。

  “朕知道你們心中的擔憂,也知道你這是在冒死上諫,但你應該知道,範大勇和種諤兩人的失敗和他們自己也有關係…………的確,他們倆是被朝堂之上的某些人當作餌料了,可既然知道自己是餌料,就該把仗打的漂亮些,別說你看不出他們兩人都是敗於貪功冒進!這是最大的禍患,吳成你好歹也是軍武院出來的,難道不知穩紮穩打才是一代名將的風範?”

  “官家剛剛還說末將進取不足…………”

  蘇洵在邊上恨鐵不成鋼的踢了他一腳:“穩紮穩打,堂堂之師,正正之旗難道就不能出動奇兵?官家的意思是讓你著眼戰局,以穩重的陣型向前推進,在遇到良機的時候果斷出手,朽木不可雕也!”

  蘇洵最近很喜歡說這句話,趙禎聽他在蘭州說過不下十次,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看到了邊軍中迷茫的氣氛。

  趙禎並沒有責怪吳成的意思,臉上卻露出苦笑道:“因朝堂上的爭端和兩次失敗,這段時間邊軍之中軍心浮動,朕豈能不知?

  否則也不會千裏迢迢趕過來,此次前來朕為的就是為了青塘事!朕從神都城啟程的時候便是打算率領邊軍攻伐青塘,但路行了一半,爾等便已經發現青塘人遠遁,青塘已經是我大宋彀中之物!朕也錯失如此良機,角廝羅怕是已經猜到朕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