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182
  尼雅珂德納站在厚厚的羊毛地攤上,他的雙腳幾乎被毛絨所埋沒,碎掉的寶石就在邊上,但他從未對自己的行為所後悔。

  腰刀緊握在手中,粗糙的魚皮摩擦著他的雙手,抬起手臂便是蠻力的向角廝羅劈下,這一下幾乎用盡了他的所有力氣,也是在為所有人揮刀。

  第一次有人敢向角廝羅這位吐蕃的大讚普挑戰,揮刀的手帶著千鈞的力量重重的落下,勇氣可鼓不可泄…………

  角廝羅靈巧的躲避,身型一轉橫刀向前,這把橫刀是產自大宋的橫刀,是趙禎的贈禮,刀背加厚,刀刃加長,幾乎趕上大宋的陌刀。

  俗話說劍走輕盈,刀行厚重,但對於角廝羅來說卻並非如此,厚重的橫刀在他手中極為靈活,如同毒蛇吐信般在尼雅珂德納身上劃過。

  鮮血潺潺的尼雅珂德納並無退縮之意,揮舞腰刀拚殺,這是他對角廝羅的反擊,也是他不屈精神的體現,剛剛角廝羅的話已經讓他明白,自己是吐蕃的戰士,就應該用力量說話。

  但角廝羅卻顛覆了他的認識,這個如同山嶽一般的男人不光有領導眾生的力量,更是一個強大的戰士!

  吐蕃流傳著一句話,一個人的強大是他自身的強大,而不是來自於權謀和手段,這一句話在角廝羅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

  橫刀如影難以近身,單單依靠蠻力幾乎無法擊潰他,最終角廝羅一記重拳砸在了尼雅珂德納的臉上,頓時讓他口鼻流血。

  整個人也變成了一個血人,隻能依靠手中的佩刀支撐麵前的晃晃悠悠的站著。

  長刀架子了尼雅珂德納的脖子上,角廝羅自然不會愚蠢的殺掉他,這是一個“老戲法”,但戲法雖然老,卻是百試百靈的手段。

  吐蕃人的腦子比較純潔,強者殺死弱者是理所應當,但放過失敗者卻是胸懷如天的表現。

  “你輸了,但朕不會殺掉你,你也不能再對尼揚若氏報仇,這場仇恨將以我為終結!”

  說完角廝羅便揮刀割掉了自己的一縷發髻放在了尼雅珂德納的手中,這代表著角廝羅用命在保全尼揚若氏。

  嚎啕的大哭響起,角廝羅的舉動徹底的收服了尼揚若氏,這個部族和尼雅氏之間的矛盾可謂是久遠,互相之間的老族長都曾經殞命在對方的刀下。

  角廝羅不但收服了尼雅氏,也讓尼揚若氏真心歸附,一打一攬之下,兩個部族同時歸心,在場的部族首領也不是都是傻子,有些人自然知道角廝羅的用心。

  此時他們更加敬畏角廝羅的力量和手段,有這樣一個足智多謀又有仁善之心的大讚普他們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呢?

  仁欽桑波和巫瑪兩人早已知道角廝羅的手段,對眼前這一幕並不吃驚,這在他們的意料之中,若是沒有這樣的手段如何帶領吐蕃崛起?

  厚重的羊毛地毯被仆從們卷起拿走,角廝羅雙手握著橫刀杵在地上,剛剛那一戰也消耗了他不少的力量。

  但這是值得的,所有的部族通過剛剛的一戰已經基本歸心,應該不會再有人違逆自己的旨意。

  “朕召喚所有的部族前來,不是為了讓你們互相之間報仇雪恨,相反朕要讓你們放下手中的仇恨團結起來。朕的部眾們已經放棄了青塘的土地,他們即將抵達邏些城。”

  稍稍緩了口氣,角廝羅覺得自己舒服的多了,搖杆再次挺得筆直:“從現在開始,所有部族都將交出自己的土地,各部族可以保留姓氏但卻要有一個名字,吐蕃!所有的部族隻能以吐蕃人自居,遵守吐蕃的律法,學習吐蕃的文化,用吐蕃的文字,可以參加吐蕃的科舉。”

  角廝羅看著無數充滿希望的眼睛,科舉製度對於漢家王朝的意義誰都清楚,但吐蕃一直沒有出現,因為吐蕃是依靠人情之間的關係來維係官員和朝堂的,奴隸製度才是吐蕃的全部,一旦開設科舉,也就意味著各個部族中的賢才有機會走向中央,對自家的部族有著說不盡的好處。

  這些期待的眼神讓角廝羅非常滿意,他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並且他要通過科舉做出更多的事情。

  “朕需要賢才,吐蕃也需要賢才!你們手中的權利要上繳給吐蕃,再通過吐蕃朝堂發放出去,不要急於反對,相信朕,朕可以保證再度發放給你們的權利一定會比你們原本的權利要大得多!”

  土地和權利是吐蕃部族最為重視的東西,而現在卻要上交給國家,雖然有角廝羅的保障,但多少讓人心中不舒服。

  現在已經沒有了回旋的餘地,角廝羅的話很清楚,隻有把權利上繳,科舉製度才會出現,他們沒有選擇。

  仁欽桑波,巫瑪,以及尼揚若氏和尼雅氏紛紛表示支持,大多數的部族也在這個時候選擇支持,沒人敢反對,因為他們找不到反對的理由。

  “大義”這東西就是這樣,當它出現的時候人們就無法反抗,因為它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個人而服務,而是為了整個種群在謀利。

  煌煌大義麵前,什麽東西都是卑微的,私心會被無限的放大,被人們所唾棄,因為自私和無私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和天塹。

  原本自私是本能,是常理,是人生存的法則,可當無私的大義出現時,你就要放棄這些本能和常理。

  那到底誰是自私的?大義還是否是大義?

  這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而角廝羅聰明的利用了這一點,仁欽桑波和巫瑪都發現了這個問題,但他們絕不會說出來。

  為了一個種族的自私,那這種自私就是大義,畢竟想要整合一個分裂多年的吐蕃,沒有一點犧牲是不可能的。

  角廝羅並沒有結束他的話,這才是剛剛開始,收繳權利和土地這是他開始對吐蕃進行規劃的一部分。

  他還需要更多的改造這個吐蕃,文化和科舉的出現會讓吐蕃人的眼光不再那麽狹隘,讓來自各部的族人知道什麽叫大義。

  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大宋陳兵壓境一直在窺伺吐蕃,若是他還有數十年的時間,角廝羅一定會把吐蕃打造成鐵板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