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166
  月光再次灑落在戰場上,此時的戰場上已經平靜的如同一座古井,董氈並沒有派遣兵馬前來增援,他相信折耳穀等人可以輕鬆剿滅**的斥候。

  踏白軍大勝,數十起剿滅數百青塘騎兵這樣的戰果足以讓踏白軍揚眉吐氣。

  這是一場小小的勝利,但卻能極大的鼓舞**的氣勢,扭轉了連敗的戰局,這一戰對於**來說意義非凡。

  來的快去的也快,踏白軍的行軍準則便是來去如風,原本的踏白軍還屬於大宋的中央禁軍序列,他們和背嵬軍互相補充,高低搭配,內外相宜的陣容。

  但隨著大宋騎兵數量的不斷增加,踏白軍的發展更加專業化,他們逐漸的融入到了邊軍的序列之中,成為高機動的斥候偵查兵。

  大宋騎兵的單兵作戰能力並不一定比得上草原民族的騎兵或是青塘騎兵,但他們的長處也不在單兵作戰而是為了集體衝鋒。

  騎兵的一致性和協調性被發揮到了極致,這樣的騎兵才是最可怕的存在,背嵬軍在大宋號稱“馬背上步卒”不是沒有道理。

  這個詞原本是個貶義詞,是契丹和西夏譏諷大宋騎兵戰力低下,在作戰時還是以步卒的方式作戰,有時甚至要下馬迎敵,這不是對愚蠢的譏笑是什麽?

  但現在,“馬背上的步卒”已經成為大宋的特色,大宋的騎兵在馬背上還能做到步卒在戰場上的軍陣排列,還能做到步卒那般的令行禁止,還能做到步卒那般的整齊劃,這就是最不容易的事情。

  騎兵手中的**和盔甲成為敵人的最大夢魘,誰能想到**居然能做到齊頭並進之下,還能統一上弦射箭?

  這樣的遠程火力覆蓋是任何敵人最恐懼的夢魘,跑又跑不掉,擋又擋不住,當自己好不容易衝鋒到**近處之後,**便會如同月牙一般的分開,兩翼開始迅速合圍,中軍在緩緩的衝鋒後就成為一波巨浪,瞬間把敵騎吞沒。

  再也沒有比和**鐵騎交戰更為困難的事情,這是所有麵對**鐵騎屠戮之後的所有人想法。

  不知道的人永遠不會知道,知道的人也沒有機會把這個秘密說出去............

  踏白軍不一樣,他們更加鋒利和精銳,單兵作戰能力跟前,小隊之間的配合更加默契,已經能做到在馬上的騎術超越遊牧民族,武器裝備超過背嵬軍的情況。

  踏白軍在邊軍之中的存在極少,他們的騎術教頭都是來自契丹或是黨項的資深騎兵將軍,他們的武器裝備都是軍械司精心製作的。

  從頭到腳被武裝到了牙齒,加長的橫刀是必備之物,這些橫刀最利於馬上劈砍,甚至連馬登山都裝有一些馬刺,為的是在需要的時候刺激戰馬快速奔跑或是停下。

  馬刺的作用不是單一的刺激馬匹加速,在熟練的騎兵腳上,這些馬刺還能起到停下馬匹的作用,所以在大宋的騎兵口中,這些馬刺又叫停馬刺。

  這些契丹人和黨項人從未見過的東西在稍稍使用後便發揮了重要作用,許多契丹教頭甚至感歎,若是契丹人先一步有了馬刺便不一定敗給宋人。

  成王敗寇這是必然,不是一個小小馬刺能夠改變的,這樣的東西模仿起來很簡單,隻不過是裝備快慢的問題。

  若是契丹人先有了馬刺,**便會以最快的速度仿製出來,到時候**騎兵也會都裝配馬刺,所以雙方之間幾乎沒有差距。

  要知道大宋現在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研發,你沒有的東西我要有,你有的東西我也必須要有,唯有如此才能保證大宋的不斷強大,才能保證大宋一直走在世界前麵。

  數十人中也並不是沒有傷亡,折損了三個人,重傷五人,剩下的幾乎個個都帶輕傷,但這依舊是一場大勝,一場驕傲的大勝。

  踏白軍的將士們沒有過多的停留,他們以最快的速度向雨雪關撤離,並且要繞過青塘軍隊的後方,斜斜的衝進雨雪關中。

  原本就高險的關隘再次被加強,這些關隘在**手中和在青塘人手中完全不同。

  關隘的規模雖然沒有得到擴大,但無論是高度還是寬度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是為何青塘人不敢輕易進攻的原因。

  城牆的高度已經接近四丈,是原本關城的兩倍有餘,不光如此,關隘之上還有大量的火炮和士兵,各種各樣的守城器械也是堆得滿滿當當**就等著青塘人叩關了。

  踏白軍的到來就如同一場甘露,解決了吳成最大的疑惑。

  當他們斜斜的從戰場上插過來的時候,青塘軍隊派出了百餘人進行圍剿,他們沒想到**居然能派出騎兵從他們的眼皮底下溜出去,現在還想要衝回雨雪關,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麵對青塘人的圍堵,踏白軍將士完全沒有理會,他們需要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最短時間,靠近大宋的關城。

  不光要靠近,還要衝進去,在雪山腳下,一個小黑團的身後是一個巨大的黑團,就像是很在追趕人的馬蜂,烏泱泱的一片。

  火炮轟鳴,驚天動地,威力巨大的火炮可以輕鬆的撕碎任何敵人,雖然有幾發掉落在遠處,但也足以使得雪山腳下的騎兵膽戰心驚。

  無論是踏白軍還是青唐軍都在努力的規避被炮火集中的命運,**的隊伍變成了一條直線,筆直的衝向關隘,這是在戰場上規避火炮的最好辦法。

  火炮的威力雖然大,但準頭卻還是不盡人意,稍稍出現的膛線根本不足以使得炮彈沿著瞄準好的路線前進。

  兩軍之間的距離又是如此的近,說不定就會落到自己人的頭上。

  好在雨雪關上的炮兵並不是傻子,他們盡量的把瞄準的地方向後,寧願打不中青塘軍隊也要避過踏白軍的前進路線。

  沒辦法,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瞄準青塘騎兵的最前端,但邊上吳成殺氣騰騰的盯著每一個炮手,他之前就下過命令,若是誰敢把火炮落到自己人的頭上,他就要把誰填進火炮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