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226
  東宮還是原本的東宮,模樣上一點變化都沒有,但東宮又不是原本的東宮,因為這裏的人開始多了起來。

  不光人多了,護衛也多了,東宮外已經開始駐守禁軍,而不是在東華門的宮牆上,這就算是給了趙旭以儲君最大的榮耀。

  至於東宮之中,更是華燈初上,宮燭已經燃起,四周不斷的有內侍穿梭其中,他們要把太子白天沒有看完的奏疏送到書房中去。

  雖然太子已經接管朝政,但外臣無法進入東宮,即便是清貴的翰林學士也不能進入東宮,這不是趙禎定下的規矩,而是趙旭自己定下的。

  為的就是避嫌,避免東宮和朝臣們交往過密,說來有些可笑,趙旭在沒有執政的時候和朝臣往來頻繁,可開始執政之後卻拒絕和朝臣們往來,這麽一來是為了避嫌,說明他沒有任何別的心思,趙禎知道他的用意,卻覺得他過於迂腐,當然這樣的規矩是該立下的,以後也好為子孫做個榜樣,所以趙禎對此隻有誇讚而無不滿。

  趙旭繼承了趙禎節儉的性格,當然趙禎並不是一個節儉的皇帝,他隻不過是在該花錢的地方花錢,不該花錢的地方絕不浪費一個銅板而已。

  而趙旭是真的節儉,整個東宮之中最亮的地方便是他的書房,連太子妃的寢宮都沒有多少燈火,至於走廊上的燈火便是更是如同螢蟲之光。

  有一次趙禎夜裏來尋兒子下棋,誰知道在東宮的走廊與亭榭的交錯之地耍了一跤,腳扭了好幾天才恢複過來,為此皇後特意下旨斥責趙旭太過節儉,可誰知趙旭依舊如此,還是不肯多用宮燭。

  當然這事情在神都城已經傳遍,上至朝臣相公,下旨販夫走卒都在誇讚趙旭的這份節儉,他們認為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就是一個儲君最好的德行。

  也就是從那以後,趙禎晚上絕不會去東宮,沒想到自己摔了一跤還能被皇後這般利用,大肆宣傳,不過這樣的宣傳趙禎還真的不在意。

  節儉要是能成為老趙家的美德,那也就是對後世子孫的一個約束,最少那些荒唐的事情不會在發生。

  真宗皇帝晚年便已經極為驕奢了,可依舊是比不上那個藝術皇帝,藝術有時需要大量的錢財才能滿足............

  但今夜趙禎還是到了太子的東宮外麵,駐守的監軍見到趙禎後便大禮參拜,趙禎擺手後道:“你們繼續,朕尋太子聊聊天。”

  整個皇宮的禁軍都知道趙禎不喜繁雜的禮數,也就各自散開繼續值守,若是在以前還會有人前去通報,可現在不會有了,官家說過:“朕到自己兒子家還需要外人通報?!”

  東宮是趙禎熟悉的地方,從汴梁遷都到神都,皇宮的樣式和宮殿名稱等等都有改變,唯一沒有改變的隻有自己住過的三處宮殿,景福宮,禦書房,東宮。

  這三座宮殿保留了東京汴梁皇宮的所有樣式,甚至連規模都沒有增加,這和其他宮殿相比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卻保留了趙禎在東京城中的許多美好記憶。

  在外臣看來,皇帝保留東京城宮殿的模樣也不是壞事,至少可以讓大宋的後繼之君知曉原本的都城是個什麽模樣,也知道今天的神都是多麽的來之不易。

  趙禎不需要任何宮人帶路都能找到東宮的書房,這裏他太熟悉了,一路上繞過精美的山石和花圃便在高高的宮牆下抵達了書房。

  書房中的燈光還是極好的,不算太亮卻也不算暗,正適合批閱奏書,趙禎批閱奏疏的時候用的就是這種帶有銅鏡的燭台。

  站在門口看了一會,果然趙旭的案頭堆滿了奏疏,當然還有大量的公文,奏疏隻是公文的一種,是臣子向皇帝陳述意見或說明。

  趙禎見得多了,有時不用看內容,單單是看名字就知道奏疏裏上奏的是什麽。

  最基礎的方式一般是感恩戴德,憶苦思甜,發誓賭咒,最後才會言事。奏疏中的內容更是多種多樣,有上奏衙門工作情況的,有專門歌功頌德的、還有議禮論學、陳政要、言兵事、進諫、彈劾等等。

  而這些東西皇帝不光要看,而且必須要看,原因很簡單,朝臣們的動向,謀劃,等等都會在其中體現出來。

  至於一般的公文之類都是由宰執負責,上傳皇帝也不過是為了讓皇帝知道這件事而已,事實上都是在那皇帝當備注。

  就像是當年範仲淹和歐陽修兩人製定了一個管理官員點卯的規矩,這件事以公文的行事交到趙禎手中,趙禎看了一眼便沒當回事,誰知道從那以後,官員們上朝之前就必須要在乾宇殿外等候,等人都到齊了才能開始朝會。

  於是原本與巳時初刻開始的大朝會生生會向後延遲一段時間,而且趙禎的飯點也會相應的向後推遲,大朝會沒有結束是不能離開的。

  所以有的時候這些公文也要看,說不定其中就有朝臣們挖的坑,當然趙禎把這個不二法門交給趙旭之後,趙旭案頭的奏疏便如同小山一般。

  白天處理不完的事情,晚上還要待會東宮處理,奏疏之中的內容可謂是千差萬別,所以耗費的精神自不用說。

  自從趙旭接管朝政之後,他的身體就開始走下坡路了,當然也不是每天都有這麽多的奏疏,可他還要翻看趙禎以往批閱的奏疏。

  權利這東西帶來無限快感的同時,也會帶來無限的負擔,看似權傾天下,可事實上這枷鎖一旦背負在身上就很難撤掉了。

  一個不斷往上走的商號,最累的人是誰?必然是東家本人,一個欣欣向榮的帝國,最累的人是誰?必然是皇帝,這是趙禎早就得出的結論。

  趙禎以前每天批閱的奏疏以及公文足足占據了他半天的時間,就這樣的速度和效率他還是覺得不滿意,覺得耽誤了自己的閑暇時光。

  可現在趙旭現在接過了趙禎身上的枷鎖,還未熟練的他定然是要比趙禎付出更多的,一般人怕是早已崩潰,但趙旭還好,這麽多年打下來的基礎,再加上他心中的堅持,終究是挺住了。

  趙禎在外麵暖閣中坐了一會,茶水喝了三遍之後,趙旭便匆匆趕來,這說明他已經處理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