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227
  趙禎從蔡伯俙的府邸出去之後便心情好了許多,有些話不能對妻子說,不能對下屬說,不能對親戚說,隻能對朋友說。

  蔡伯俙是一個很好的傾訴對象,坐在溫暖的馬車中,三才便如鬼魅一般的飄了上來,手中遞給趙禎一張奏疏。

  “官家,仁欽桑波拜訪了各位相公的府宅,但毫無收獲,但在其他官員那裏獲得了不少的支持,他打著替大宋分憂的名頭確實說動了不少的朝臣。”

  趙禎點了點頭:“無礙,隻要相公們沒有動,那仁欽桑波的如意算盤便打不成。傳旨下去,各部相公勞苦功高,朕賜珍珠米三十石以示犒賞。”

  三才領旨而去,他知道這是什麽意思,官家犒賞了拒絕仁欽桑波的相公,這說明官家中意他們的所作所為。

  那些接受了仁欽桑波勸說的朝臣該怎麽想?

  對待仁欽桑波最好的態度就是熱情周到,不理不睬,隻有這樣才能讓他徹底絕望,當然他也不可能從大宋求得任何援助。

  道理就是這樣,根本就不需要去解釋,但有些朝臣就是不懂其中的厲害,而六部相公們卻已經摸到了感覺。

  仁欽桑波在知道了趙禎的賞賜之後便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人能幫助自己,也沒人能幫助吐蕃,自己在神都城中隻不過是個笑話而已。

  許多事情非要你跳出三界之外才能看的清楚,而此時的仁欽桑波坐在淨室之中忽然發現自己想明白了。

  大宋的皇帝根本就不是為了提高價碼,而是為了讓吐蕃內耗,無論是吐蕃貴族還是角廝羅都是一個笑話,一個內耗搏命的野獸罷了。

  誰能想到偌大的一個神都城居然滿是如此冷血的人,滿是絕情之人,滿是機關算盡之所,滿是計謀充斥之地?!

  既然是自己傻,那就認了,可現在大宋的皇帝卻不讓自己回到吐蕃!

  看著倌驛外守衛的士兵,仁欽桑波隻想破口大罵,說是來保護自己,擔心角廝羅派人行刺,可實際上卻是防備自己離開!

  哪有這樣無恥的?!簡直就是強盜行徑,不,連強盜都不如,強盜還知曉求財不求命,可他大宋皇帝呢?!

  氣衝衝的推開門口的士兵,仁欽桑波相信自己作為一個使者麵見皇帝的資格還是有的。

  他確實有,士兵並未阻攔他進攻,隻不過卻大張旗鼓的跟在他的身後,防止他離開神都城而已,進宮?當然可以,不光可以,還會受到熱情的招待。

  鴻臚寺從四品下的官員全部到場,跟隨左右陪他進宮,大宋的百姓見了都要嘖嘖稱奇,感歎官家對藩部的體貼之心。

  一路上坐在馬車中的仁欽桑波聽著外麵讚歎大宋皇帝的百姓,心中惡心的直想吐,無恥,無恥之尤!

  他來大宋之前就打算把自己的臉皮都扔掉,如何的諂媚都可以,但誰曾想到居然還是敗下陣來,大宋的皇帝比他還要無恥。

  車輪滾滾,大宋的馬車在石板路上幾乎沒有顛簸,這座城池的路很奇怪,幾乎不見任何土路,便是百姓家門前的都是水泥路。

  水泥這東西在大宋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在到了神都之後,仁欽桑波也明白這東西的作用和好處。

  神都城中不光有水泥路,還有石板路,這種路比水泥路更加結實,而且不用時常維修,承重更多,路麵更加平整,但相應的耗費也更加巨大。

  當然,馬車在上麵行駛也更加平穩,大宋的馬車也和尋常的馬車大有不同,坐在上麵仿佛是在平地雲走,一點也感覺不到顛簸,稍稍的搖晃也是因為趕車的馬夫在避讓行人時所產生的停頓。

  這個王朝很怪,對外張牙舞爪,鐵血異常,但對內卻是如同聖人治世,百姓不懼權貴,反倒是權貴要處處避讓,不敢輕易惹是生非,聽說一個叫餘靖的官員坐鎮巡檢司之後便更是如此了。

  權貴們恨不得舍銀子給百姓以博一個好名聲,現在神都城中流傳一句話:“權貴者輕,小民者重!”

  也不知是誰說的,反正上至朝堂相公,下至街頭小販都誇讚這句話說的好。

  大宋的百姓走在街上不會懼怕權貴,越是權貴之家,素質涵養便越高,彬彬有禮不說,更是尊老愛幼。

  仁欽桑波親眼所見,一個權貴之家的衙內把馬讓給一個生病的老伯去瞧病,還說什麽“坐城大篷車太擠了,給老人家看病重要”。

  至於所謂的大篷車仁欽桑波不是沒見過,就是一輛加長了的馬車,得益於大宋的水泥路,一輛馬車最多能掛三個車廂,坐下近二十人不成問題,甚至還能擠下更多。

  仁欽桑波拍了拍腦袋,這還是自己認識的世界嗎?什麽時候權貴會把小民看的如此重要了,什麽時候權貴不再囂張跋扈了?

  這神都城之中簡直就如同西方極樂,不,西方極樂都比不上,哪有西方極樂的人還笑著賠錢給人家的?!

  想到這裏仁欽桑波打了個哆嗦,要是大宋的每一座城池都變成這樣,那大宋真的能做到八百年的太平。

  他熟讀史書,知道世界的真實模樣,但眼前這世界給他的卻是極大的不真實,最震撼的地方在於大宋百姓識字,尤其是神都城中,幾乎個個都識字!

  便是街邊給人修麵的劉一手都是如此,他在進宮之前特意尋那人休個麵,誰知道他不光識字,還能背典籍!

  《尚書》中的《大禹謨》被他背的是頭頭是道,背完之後還要對邊上聽的乏味的小童大喝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此十六字乃我華夏之心傳!不可忘,莫敢忘!汝可懦弱苟且,卻不可違背心傳,否則為父不滅你,天必滅之!”

  佛祖在上!

  仁欽桑波當時就想逃離這個詭異的城池,什麽時候一個剃頭匠人都知曉華夏的心傳了?!還能義正言辭的教育子孫,這樣下去宋還了得?!

  看著灑下一把銅錢匆匆離去的仁欽桑波走後,邊上的小子抬頭望向匠人道:“大人,剛剛的話孩兒記下了,可是啥意思?”

  匠人打了兒子的腦殼回了一句:“問先生去!老子咋個知曉?之前聽隔壁的李二郎說對他家小子說的,李二郎是教員,他說的準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