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250
  和約翰不同,此時的那耶波羅恨不得自己的眼睛被挖掉,當他看到神都城遠遠的闕影時,心中的嫉妒之火如同火山般爆發。

  他從未見過如此繁華的城池,甚至在還未進入城池的時候就已經能感受到他的繁華。

  距離神都城還有一段距離便能看到高高的城牆如同山嶽一般聳立在大地上,倆個高高的箭樓豎立在城樓之前。

  不,不應該說是箭樓,因該說是闕樓更為合適。

  高高的城牆讓人難以升起翻越的念頭,那耶波羅隻能一遍遍的重複:“太高了,太高了!”

  城牆表麵不能看見牆磚的痕跡,這是和大宋官道一樣的材料做出來的。

  城牆上滿是禁軍以及一些包裹苫布的巨大物體,想都不用想那耶波羅便知道這是大宋的火炮,但體積也未免太大了些…………

  現在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那耶波羅一點也沒有了戰敗時的恐懼,相反在看到大宋的神都城後他便覺得自己的失敗也不是什麽可恥的事情。

  如此強大的帝國世界上有幾個國家能和他一較高低?自己輸給這個龐然大物乃是必然,沒有上麵好可恥的,即便是塞爾柱都在他的強大之下瑟瑟發抖何況是自己?

  心理安慰是那耶波羅現在唯一能在做的事情了,他是亡國之君,趙禎並沒有對他太過嚴厲,相反出於華夏對待亡國之君的那份“禮節”那耶波羅是享受諸侯待遇的。

  一路前來神都的路上也都是乘坐大宋最好的車駕,火車在江陵府轉車後便直接前往舊都汴梁,這座曾經的都城已經變成了大宋的中轉站。

  城池中的許多建築都被拆毀,隻留下大量的民居和商鋪,皇宮依舊存在,但這樣的規模和神都城中的皇宮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

  在火車上那耶波羅很意外的遇到了一個僧人,這在中部車廂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事情,那耶波羅一路北上,他太了解大宋皇帝的手段了。

  開始的時候他還抱著大宋不尊佛法乃是大謬的想法,畢竟佛法導人向善,勸誡人心,但到了大宋之後他便知道佛的危害…………

  原本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到了大宋卻天翻地覆,原本認為要下阿鼻地獄的事情在大宋卻是再正常不過。

  宋人百姓不用奉養佛祖,沒有這項負擔,相反大宋皇帝還限製僧人的增加,這意味著民間的勞力增加,人們除了當和尚外還有很多的事情可做。

  種地可以不用繳納農稅,經商大宋商業繁榮,進工廠,大宋的工廠遍地開花,到處都是,沒有人會被餓死,餓死的除非是那些沒有戶籍的流民,以及懶惰到無可救藥的人。

  這樣的世界當然不需要佛,在那耶波羅看來這就是西方極樂,他從未見過那麽多的貨物如同小山一般在馬車上從一處運往另一處販賣。

  他更沒見過大宋的百姓已經奢侈到家家都能有金銀飾品所用的程度,頭上戴著純金步搖的婦人幾乎遍地都是,那耶波羅並不知道這是大宋商業繁榮帶來的福利。

  商業越繁榮,工廠賺錢越多,工廠賺得越多,工人拿的便越多,各地商賈為了維持自己的好名聲甚至願意提高工人的工資。

  因為工廠實在太多了,工人的數量卻就那麽多,大宋的人口還沒到完全滿足生產的程度,而工廠在資本主義的蠻橫擴張下到處都是。

  這就逼迫著商賈要不斷的提高工人的福利,原本一個縣城之中隻有一兩家,或是三四家工廠,但現在,一個縣城之中最少有十家工廠!

  大宋的貨物從來就不愁賣,這就使得地方上的工廠數量在不斷的增加以滿足市場的需求,許多工人甚至在技術嫻熟之後自己開設了一家工廠。

  而在大宋最賺錢的便是蒸汽機製造,這東西已經被格物院完全壟斷,任何人不得擅自生產蒸汽機,即便是向朝廷購買也要把工廠的防衛交給當地州府。

  這就意味著大宋的工廠中蒸汽機的普及率並不高,完全依靠手工生產輔佐一些小器械的工廠大有人在。

  於是工廠對人口的需求大大增加,不由得那些商賈不提高工錢,於是乎大宋的工人階級迎來了最輝煌的時代。

  而因為儒家思想和禮法的原因,士農工商,工是在商之前的,於是乎可愛的工人階級自己就把自己的地位提高到了商賈的上麵。

  最要命的還是商賈沒處去說理去,士人自然是支持的,他們就是因為支持才會獲得最高的地位,那有什麽理由不去支持?

  若是把士農工商的順序打亂了,士人自己如何自處?

  農人是不願操心這種事情的,對於他們來說家家都有存糧就是天大的好事,當然最終還是要把多餘的糧食賣給商賈,商賈實際上和他們互惠互利又充滿矛盾,所以工在商之上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大宋的農人很多,工人也很多,這是那耶波羅得到的最直接的結果,而這些劃分中並沒有道士與和尚,他們在大宋就不算是四民。

  道士還好一點,他們自己清修,還有士大夫階級的庇佑,不少的士人也是信仰道家理念的,而和尚…………

  最後看下來連那耶波羅都覺得大宋就不該有和尚,一個連苦難都極少的地方有什麽理由需要和尚?!

  佛祖在這裏根本就不靈驗,無論出現多少的佛祖顯靈的事情都會被大宋格物院派來的人當眾揭穿。

  一路上那耶波羅看到許多這樣的事情,佛法要是靠這些小手段根本就無法在大宋立足,而眼下也隻能靠這種小手段。

  所以當那耶波羅在車廂中看到仁欽桑波的時候大為驚訝,很快他就發現負責“護衛”自己的大宋武士在和“護衛”藏教僧人的虞侯交談後便立刻讓兩人分開了。

  那耶波羅隻是看到了仁欽桑波的裝束,知道他是一個吐蕃人,為何吐蕃的僧人和自己一樣被“護送”到大宋的神都城?

  這讓他聯想到了大宋和吐蕃之間的關係,很可能是與大宋皇帝和談的吐蕃使者,這個高原上的民族也頂不住大宋的壓力了。

  想到這裏那耶波羅不禁苦笑,這世界上有幾個能頂得住大宋壓力的國家?強如塞爾柱最後還不是丟掉東麵的防線………小小的吐蕃在大宋麵前,如同大象腳下的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