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184
  趙禎不是唐太宗,他無法使用太過激烈的手段對付孔家,事實上對於這種家族根本就無法采用激烈的手段。

  趙禎一度腹誹漢武帝在獨尊儒術這件事上沒有斬盡殺絕,既然要獨尊儒術,那孔家就是必須除掉的,越早的除掉越方便後世,因為那時的影響還沒有擴大。

  宗教都是沒有家族傳承的,耶穌的後人早已消失在了曆史之中,佛祖的子孫又在什麽地方?

  儒學這個學術在華夏變成了一種信仰,也變成了一種類似於宗教而又不是宗教的東西。

  趙禎固執的認為,隻要是信仰就該根除創始人後裔存續所帶來的影響,這世界上盲從的人實在太多,人們的固有思維便是聖人的後代也應該是類似於聖人的存在。

  對他們進行高標準要求的同時也給了他們更高的榮耀,孔家這麽多年來一直奉行著極高的道德標準,就是家中的仆役也是如此。

  精巧的小鈴鐺預示著該來的人來了,崇文苑並不是皇帝的後宮,但這麽多年下來已經從外朝的衙門變成了一個內朝的職司。

  對於崇文院的改變朝堂上的臣子是完全沒有疑議的,畢竟崇文院原本就是皇帝的藏書之地,編修的事情由三館負責,隻要從崇文院借調書目便好。

  大多數朝臣並不知道崇文院的作用,隻是覺得皇帝把圖書館給占了也沒有什麽不好,一個博學的皇帝當然要比一個隻知道殺伐的皇帝強得多。

  內侍引領著孔宗願進入宮城,每日晚上點卯結束的時候宮門落鎖,無論是外朝還是內朝都要被高大的宮牆所封閉。

  這幾乎已經成為鐵打的規矩,三省六部的公衙全部在皇城之中,這是大宋的政治心髒,更別提還有長官財政的三司以及負責軍事規劃的參謀兵事院。

  孔宗願不是第一次進崇文院,隻不過眼下的崇文院已經讓他不認識,高大的圍牆不說,門口的兩邊什麽時候起了兩座高高的闕樓,四周還有不少的角樓,完全不似宮中衙門該有的模樣。

  些許是官家內朝的原因吧!孔宗願沒有多想便跟隨內侍步入院門,在院子中遠遠的就能看見最中間的那座秘閣。

  秘閣高大寬闊占地不菲,若不是高度不能超過乾宇殿的規製,怕是這秘閣將會是宮中最高的存在。

  孔宗願自嘲的笑了笑,自己被父親教育出來的臭毛病永遠也改不掉,總是發禮製放在最前麵,但父親並不是如此。

  大抵是知道自己缺少什麽便故意把這種東西在孩子身上著重教育吧!

  鄉間的農人不識文字,便無論如何也要讓孩子讀書寫字,因為他吃了不識字的虧,也因為不識字而覺得懊惱沮喪。

  父親為了迎合皇帝,把禮製放在一旁,最終的結果便是父親得到了該有的東西,即便是死後也是榮耀無限,但自己呢?

  皇帝還是皇帝啊!

  父親的皇帝也是自己的皇帝,父親知道皇帝的脾氣,自己根本就無法堅持一些東西,父親妥協了,自己這個兒子有什麽理由不妥協?

  什麽交談,其實不過是一場利益交換,孔宗願清楚,自己要放棄孔家的地位,不再幹涉任何儒學的發展,這麽多年來所有儒道學說往往是以孔家馬首是瞻,但現在不同了。

  官家打算發展新學,用新學取代原本的儒學,這樣的儒學還是儒學嗎?

  孔宗願不知道,但他知道官家改革的決心。

  自從官家登基即位以來很多事情都發生了改變,原本以為拜年不會動的事情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軍製變了,法製變了,文臣武將之間的關係變了,即便是相權也發生了改變。

  如此以來儒學發生改變也不是什麽意料之外的事情。

  格物的興起已經讓孔宗願心中恐懼,這本是從儒學中演變出來的一支卻成為獨立於儒學之外的東西。

  奇技淫巧之術居然還打著明理的噱頭,要想明理難道不是應該先明禮嗎?

  其中種種讓孔宗願心神不安,但卻沒有辦法,皇權的力量太過龐大,就是因為儒學把皇權的力量捧上了極致,所以才會出現今天的局麵。

  儒學終究是要依附皇權的存在啊!

  從儒學出現的第一天開始,它就是為帝王服務的,為了皇權的正統性而服務,引導皇家和天下百姓遵守禮製。

  誰能想到自己最後居然要和皇權對抗,這個愚蠢的主意簡直是要命,家中的那些老頑固隻看到太子所產生的威脅,卻沒有看到皇帝的威脅更加恐怖!

  秘閣的大門之哢嗒哢嗒的機括聲中被打開,孔宗願看到了在上位上品茶的趙禎,以及正襟危坐的蔡伯俙和如木雕一般的三才。

  顯然這是皇帝早已準備的好的,既然有蔡伯俙在就說明這件事情不是雙方之間商議好就行的,不光有利益之間的交換,還有類似於“保人”的蔡伯俙做見證。

  即便是有一天自己打算反悔也是不可能的了孔家反悔不得,同樣,皇帝也不能反悔。

  “臣集賢苑直學士孔宗願參見陛下!”

  趙禎沒有起身也沒有改變品茶的姿勢而是伸手點了一下對麵的兔毫盞道:“孔卿來了,入座吧!”

  一杯小盞,一盞小茶,趙禎用最簡單的禮儀拉近君臣之間的關係。

  他不斷的告誡自己,這是在給孔家好處,這是在給孔家巨大的利益,這是在給孔家畫地為牢,如此才能不讓自己露出一點陰謀的感覺。

  就是要把自己都騙過去才能讓孔宗願心甘情願的跳坑,雖然是欺騙是不人道的事情,但趙禎卻必須用這種手段。

  若是不能騙,那就就要用更為肮髒的手段,還不如讓孔家心安理得的接受自己的圈養計劃,如此一來趙禎覺得自己的手稍微幹淨了一些。

  曆史上的聖君,明君可沒有幾個是手腳幹淨的,趙禎自己就是皇帝,知曉皇帝有時要麵對的醃臢是多麽的無奈。

  那些歌功頌德的史書幾乎都是勝利者所書寫,其中的不足和缺陷也是故意加上去的,誰能瞧見真正的史書?

  或許隋朝之前有,但之後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