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218
  這是宋軍圍困曲女城的第二十八天,自從前幾日重創曲女城突圍的百姓之後,曲女城的士兵就不敢再亂動了。

  事實上不光是曲女城的士兵,甚至連溝壑中的天竺士兵都不敢亂動了,溝壑原本是天竺軍隊的依仗,現在卻變成宋軍的依靠。

  依托這些溝壑宋軍的弩箭幾乎做到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境地,曲女城的天竺百姓不斷的試探,最後的接過皆是死傷慘重。

  而在宋軍如此強大的包圍之下,曲女城中的士兵也不敢貿然突圍。

  但時間不等人,天竺人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甚至已經到了快要堅持不住的程度,糧食這個問題刻不容緩。

  這局麵實在有些可笑,數十萬人的軍隊被十幾萬人的軍隊壓製住,糧食運不進來,所需要的物資也都運不進來,龐大的曲女城居然被封鎖起來。

  曲女城有六座城門,每個城門外幾乎都有宋軍的防線,想要突破宋軍的防線簡直比從佛陀的坐下穿過還要難!

  拖得時間越久對那耶波羅越沒有好處,於是在十一月的月底他發動了一場全麵的突圍。

  消息傳遞到了所有天竺士兵的手中,皇帝即將率領精銳突圍,所有人無論士兵百姓都可以跟隨在其身後。

  當納加斯瓦蘭長號的聲音不斷從各個地方響起的時候,曲女城的大突圍正式拉開序幕,無數的天竺人拖家帶口湧上街頭。

  他們要離開這座死城,即便是可能死在突圍的路上也義無反顧,所有人都被灌輸了一個理念,宋軍占領城池後即會屠城。

  從塞爾柱傳來的消息已經被人認定為宋軍的對敵之策,整個曲女城早已是人心惶惶,都不打算在這座“死城”之中等死。

  眼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出城,因為除了這個辦法之外再也沒有任何出路。

  納加斯瓦蘭長號的聲音響徹城內城外的天空,無數的天竺人開始瘋狂突圍,即便是在城外守著溝壑的士兵也不例外。

  這樣的長號聲代表著王朝的皇帝已經放棄了都城,即將開始一場大遷徙,天竺的百姓都能從長號聲中聽到濃濃的悲切之意,即便是不痛音律的宋軍將士也能聽出。

  曲女城如同一個大森林,在森林發生火災的時候,所有的動物都會奮不顧身的向外衝刺,要麽覆滅在這森林之中,要麽衝出去求得一線生機。

  生與死的選擇每與人會心甘情願的選擇後者,在被逼無奈之下,隻能通過最簡單也是最粗暴的方法進行突圍。

  即便是宋軍在曲女城的防禦圈之外再次部署防禦的溝壑,也不能阻擋天竺人求生的欲望。

  華夏的智慧是偉大的,這一點從兵法之中就能看出,所謂圍師必闕,並非是戰法的運用,更是心理學的應用。

  麵臨被圍境地的敵人,很可能出現三種想法,一是投降,二是死戰,大多數則是第三種:觀望,聽命於指揮官。

  在被圍的情況下,如果四麵合圍敵人,就可能促使敵軍指揮官下定拚個魚死網破的決心。相反,如果故意留一個缺口,就可能使敵軍指揮官在逃跑還是死戰之間搖擺不定,同時也使得敵軍士兵鬥誌渙散。

  更重要的是,虛留缺口並非放任不管,而是要在敵人逃跑的必經之地預設埋伏,或在重點在那個地方封打,使敵人在倉促逃跑過程中陷入埋伏圈中。

  特別是圍困堅守城堡的敵人,一旦敵人棄城而逃,便可免去攻城之苦,在野戰戰場上徹底消滅敵軍。

  相比之下,與逃竄之敵作戰的難度顯然要比與死戰之敵作戰要小得多,代價也會少得多。稍微有頭腦的將領都能算過這個賬來。

  但恰恰是這種兵家常用之計卻被石元孫所忽視了,或者說是他有意忽略掉的,原因就在於他立功心切,打算徹底圍死曲女城。

  他忘了,敵人的數量太多,即便是宋軍的戰力強悍,也不能完全圍殺掉曲女城中的天竺人。

  量變會產生質變,這是一個令石元孫萬萬想不到的事情。

  潮水一般湧來的天竺人望不到盡頭,宋軍的包圍圈要遠比天竺人的防禦圈大的多,這也意味著兵力分散。

  在麵對小股敵人的進攻時不成問題,可以做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但遇到飽和打擊的時候便顯得有心無力。

  集中起來的宋軍還能產生更多的擊殺效果,但分散開的宋軍卻無法做到相互策應,隻能各自為戰。

  宋軍在迫不得已之下隻能開始聚集起來,否則很可能出現被各個擊破的結果,於是包圍圈瞬間變得千瘡百孔。

  戰爭進行到這種時候已經不再是常規的陣地戰了,而是一種雜亂的,毫無頭緒的,隻能各自廝殺的戰爭。

  當看到天竺人瘋狂突圍的時候,石元孫便臉色灰白,他知道自己的漏洞在什麽地方,但他一直希望賭贏。

  但最終的結果還是如同梁懷的預測那樣,臨走之前他對自己說的話果然是對的:“圍而不闕,拚死反撲之下,戰線不存,敵不可盡滅,寇首不可擒!”

  天竺人這次是真的悍不畏死了,宋軍埋設的陷阱和機關盡數被天竺人用性命填滿,屍體累積在陷坑之中,任由後來者踏上翻閱前麵的溝壑。

  而此時想要在這場亂局之中尋找到天竺的皇帝並非難事,但即便是找到了又能如何?

  大量的天竺人已經把戰線填滿,想要衝殺過去堪比登天,即便是有能力衝殺過去,駐守在那裏的士兵能否頂得住天竺精銳悍不畏死的強攻?

  大量的戰象被排成方陣用鐵索相連衝向宋軍的工事,地上的木刺,鐵蒺藜絆馬索之內的東西對於這種龐然大物來說並不致命,相反卻能激發出它們的憤怒。

  武裝到牙齒的宋軍士兵被大象的鼻子甩飛,粗壯的象腿一腳就能把人踩扁,倒在地上的人根本經受不住暴怒戰象的踩踏。

  大地在震顫,象群在嘶鳴,這是屬於天竺人的勝利,宋軍即便奮力擊殺,也不過斬首八萬餘人而已,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而剩下的幾十萬天竺人依舊向北撤退,吳萬全衝進軍帳之中等候石元孫的追殺軍令,當然他也知道這位躊躇滿誌的將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