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250
  大宋和天竺之間的戰爭已經被放到了趙禎的禦案上,瞞不住的事情根本沒有必要隱瞞,並且趙禎對僧伽羅的支援已經觸怒了天竺人,或者說是觸動了天竺人在僧伽羅的利益。

  大宋的商賈給僧伽羅帶去了紅茶,同時也帶去了一座“金山”,僧伽羅的紅茶非常好,即便是在大宋也是受歡迎的,到了西方就更不用說了。

  但僧伽羅沒有自己的海運,或者說沒有遠洋航行的能力,紅茶需要出口就需要大宋的船隊,而大宋商賈不光帶來了紅茶,還有僧伽羅所需要的商品,大量的精美商品。

  可以說僧伽羅和大宋之間已經完全是一種夥伴關係,大宋的商賈用精美的貨物從僧伽羅進口紅茶和寶石,再用這些紅茶和寶石換取財富,雙方之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一個完整的利益鏈已經形成,雙方之間都是互相需要彼此,並且僧伽羅的人在大宋謙卑,恭敬,甚至願奉大宋為宗主之國,世世代代向大宋朝貢。

  大宋沒有理由不保護僧伽羅,也沒有理由不保護好自己的利益。

  朝堂之中的爭吵還是存在,戰爭和所有東西一樣都有著兩麵性,會帶來利益的同時也會伴有風險,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有些人隻能看到眼前,而看不見長遠。

  爭論的焦點無疑在應不應該和天竺開戰這件事情上,文臣的固有思想中都是不喜戰爭的,因為戰爭要花錢,因為戰爭要死人,因為戰爭有傷天和。

  可現在大宋的利益被侵犯了,已經不能用原有的思想來考慮問題,大宋在這個世界上的利益點太多,而且有些不在國境之內,一個強大的形象尤為重要。

  何況此次不光是大宋對天竺的戰爭,更是一次對外“秀肌肉”的機會,雞不殺如何儆猴?

  所以在趙禎看來,朝堂上的爭論是無意義的。

  “旭兒,這件事你怎麽看?”

  對於趙禎對太子的發問,朝臣們幾乎都把眼睛釘在了趙旭身上。

  “啟稟父皇,孩兒認為此戰我大宋必須要打!一來蘇軾在雲南路經營的乞藍部利國監已經初見成效,每年得鐵,茶,咖啡,煙草無數,絲綢,棉布,毛衣不知幾何,幾乎囊括了我大宋大多數商品,而所需用度隻為別處的半半之數!”

  這是經濟利益,趙旭說的清楚,三司更為清楚,朝臣們也知道其中有多大的利益。

  趙旭稍稍頓了一下又道:“其二便是乞藍部本是我大宋之土,天竺人無理,因難民而奪我大宋土地實屬盜賊行徑,若是不能出兵征討,我大宋臉麵何存?”

  “其三,我大宋泱泱中華之巔,宇內至極,若不能揚威海外,如何能護佑我大宋商賈?”

  趙旭的話有禮有節,並且邏輯縝密思緒周全,幾乎沒有漏洞,朝臣們幾乎沒有反對的,一來趙旭說的對,而來太子是國之儲君,隻要有禮有節便不能反對,以免陛下對他留下不好的印象。

  事實上大部分的人是支持這場戰爭的,畢竟事關大宋的利益,而且看得遠的人大有人在,再加上趙旭的“提醒”剩下的人也都明白了其中的意義。

  不過大宋的朝堂還是有一點好處,若是意見統一,所有人都會盡力做好該做的事情,要麽你在一開始就不同意,可若是你同意了還陽奉陰違,那結果就更加嚴重了。

  很快趙禎的旨意很快便下達各部,而蘇軾提前發兵的舉動也得到了諒解,趙禎這位皇帝親自背書,不會有人再找他的後賬。

  蘇軾和吳萬全的嘉獎連同聖旨一同前往雲南路,並且蘇軾不再是臨時調遣騰衝軍,而是作為一方經略執掌八萬騰衝軍。

  五萬人已經越過怒江的繼續馳援土姹城,而剩下的三萬騰衝軍作為後備駐守雲南路以備萬全。

  騰衝軍不是別的兵種,而是大宋的精銳部隊,雖然不能和全部換裝火槍的上四軍相比,但已經擁有了橫掃天竺的實力。

  對於這場戰爭參謀兵事院已經進行過了無數次的推演,他們平時做的就是這個。

  同樣接到聖旨的還有福建水師,既然已經對天竺開戰了,那就要全力以赴,大宋對待任何一場戰爭都是這樣,福建水師雖然已經派出了七艘神舟巨艦,但那是在援助僧伽羅的前提下決定的。

  而現在七艘神舟巨艦已經不夠,大宋不光要援助僧伽羅,還要對天竺本土進攻。

  於是近百艘戰艦就要全部出發,這是一場大戰,也許是一場滅國之戰,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停止的。

  近百艘戰艦不光有運送物資的,還有運送士兵的,福建水師有自己的士兵,在這個時代海上作戰有時還是要依靠士兵的力量,登陸作戰也不是不可缺少的。

  福建水師擁有自己的步卒,人數不多四萬人左右,他們平時維持南海諸國的安定,有時也要剿滅海島上的海盜。

  而現在他們要在天竺登陸作戰,意義非同小可。

  大宋已經開始了全麵戰爭狀態,這是一場全國都要參與其中的戰爭,大宋不是沒有經曆過,當年對遼朝也是如此,征伐西域的時候也是如此。

  不過此次的並沒有之前的那般緊張,畢竟對手是天竺,而大宋出兵的意義也在於宣揚王化。

  大多數的工廠依舊正常的生產,商賈依舊做自己的生意,市麵上依舊是安定祥和,生意興隆,州府之間的往來依舊自由,畢竟是對天竺作戰而不是對別的國家。

  隻不過所有的道路都要為南下的士兵和物資讓路。

  既然是戰爭就要有後備力量,駐守東京的禁軍雲騎十一個指揮已經開拔,他們是除去背嵬軍之外重裝鐵騎,而駐紮在成都府的驍捷軍二十四個指揮也前往增援。

  此次增援雲南路共三十五個指揮,騎軍一個指揮四百人,步軍一個指揮五百人,總共一萬七千人,外加勞役一萬人負責運輸糧草軍械。

  若是放在以前一萬人根本負擔不起運輸糧草和軍械的重任,可現在因為公路的全麵貫通卻是綽綽有餘。

  步軍全部乘坐車馬前往雲南路,騎軍騎馬而行,都要不了多少時間。

  不到半個月雲南路就從原先的三萬守軍增加到了五萬人,還有一萬負責運輸的勞役,而這些勞役都是要給錢的,並非是免費抽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