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190
  蘇軾有臨機專斷之權,這是皇帝賦予朝臣和封疆大吏的最高權利,誰獲得這樣的權利,也意味著他得到了皇帝最大的信任。

  臨機專斷意味著蘇軾可以做出一些出格的決定,並且是以皇帝的名義來做,即便是出了什麽問題隻要不是大逆不道,事後也無需受到責罰。

  趙禎就是要讓蘇軾放手大膽的去做,不光要做,還要做得好。

  蘇軾並不一個墨守成規的人,他算是趙禎這位皇帝的關門弟子了,從小接受大宋教育改革的他在進入秘閣之後更是轉換了思維方式,最根本的地方就在於跳出禮法限製的牢籠。

  對於這些天竺難民,在天竺看來是負擔,但在蘇軾的眼中卻是大量的閑置勞動力,既然他們需要食物,需要生存下去,並且有強烈的求生欲望。

  那何不為大宋所用?現在的大宋並不缺少勞動力,但卻極為缺少廉價勞動力,相比後世的廉價勞動力。

  蘇軾覺得這些天竺人可以為朝廷的公辦工廠增加勞動力,大宋的公辦工廠大多較為繁瑣,重活累活很多,大宋的百姓已經不願在這些公辦工廠中做工。

  而對於大宋來說,這些公辦工廠無疑是重要的,都是國家的命脈產業,鋼鐵,鍛造,軍工等等。

  因為地處南方,雲南路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同時蘇軾也向通過此次事件,把雲南路打造成大宋的甲等路治,大宋的路治很多,但也劃分了等級。

  其中經濟最為繁榮,人口最多,技術最為發達的路被升為甲等路。

  京畿路便是甲等路,北方的北京路也是甲等路,兩廣路和兩浙路,東京路等等都是經濟繁榮,工業強大,軍民眾多的甲等路。

  雲南路和蘇家之間的關係深厚,蘇洵當年便是雲南路的轉運使,一路之長,在他的執政下,雲南路突飛猛進,商賈輩出,工業開始發展,少數民族越來越融入大宋。

  再加上大量的資源被集中在這裏,玻璃和咖啡剛剛出現的時候都是雲南路的特產,現在煙草也成為雲南路的主要產品,不過除了煙草,玻璃和咖啡之外,別的東西也已經在大宋各地開始普及。

  凡是從美洲大陸抵達大宋的植物都會被運到雲南進行栽培,這裏的氣候實在是太有利於動植物的生存。

  可以說雲南路是大宋的一個主要產出的路治,尤其是橡膠,需要大量的人手去采集,眼下最需要的便是人口,雲南路的人口數量並不多,和中原腹地或是兩廣比起來還是太少。

  於是蘇軾從這些天竺難民中看到了希望,這是一個提高雲南路產出,並且獲得官家讚賞和提升的機會,蘇軾不打算輕鬆放過。

  官家常說“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為了提升雲南路的路治,蘇軾已經等待了許久,乞藍部中的那些房舍就是最好的證明。

  為何要修建高大的邊牆,為何騰衝軍對天竺難民驅而不散?

  這一切都是蘇軾做的準備,大宋需要廉價生產力,而天竺難民就在這個時候來了,“哭著喊著”便是付出生命的代價也要進入大宋。

  上哪找這樣的好事去?蘇軾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一下便可幫助大宋吸納數十萬的勞動力,同時也可以在乞藍部創辦大量的工廠。

  數十萬的天竺難民當然有老有少,婦孺皆具,而大宋需要接受天竺難民中的青壯年,那就必須要接受婦孺,否則便是抓壯丁了,傳出去後雲南路的行為便成為趁火打劫,名聲不好。

  所以一個巨大的難題是,大宋要想獲得天竺難民中的壯勞力,就必須連帶著接受他們的家庭。

  這是一個難題,但對迫切需要廉價勞動力的雲南路和蘇軾來說,這些問題也不算什麽。

  蘇軾在上疏趙禎之後便開始了大量的準備,數十萬人的安置可不是簡單的問題,乞藍部的當地百姓已經被遷徙走了,留下了一部分的房舍,同時蘇軾還命人在那裏不斷的加蓋房舍。

  在雲南修建房舍簡單就好,並不複雜,並且是用來安置天竺難民的,也不需要什麽裝修和精巧的設計,能夠遮風擋雨便可。

  但蘇軾提出了一個要求,必須要設計成坊裏的模樣,這是一種城市的防衛製度,在唐時非常流行。

  城池之中的居住區帶有圍牆,有正方形及矩形,大的麵積達到八十多公頃,小的也有近三十公頃。有封閉的坊牆,有定時啟閉的坊門。

  而且夜間實行宵禁,有軍隊巡邏管製嚴格。除官員以外,天竺難民宵禁之後一律禁止在坊內開門。

  蘇軾已經相好,既然進入大宋的土地,並且大宋也給天竺難民提供了援助,那他們就要接受大宋的管理,入籍大宋是沒有可能,其中涉及太多,百姓,官員,朝堂,甚至是皇帝都可能反對。

  這件事情蘇軾不敢先斬後奏,承認的事情就是承認了,再反悔的話就是丟大宋的臉,讓大宋難堪。

  蘇軾的決定是正確的,大宋的百姓極為討厭天竺人,這些人在一開始襲擊大宋的商隊,雖然是受到了高等姓的指使,但這些人的為虎作倀更是讓大宋百姓憤怒。

  而接下來天竺的難民更是讓大宋百姓瞧不起,麵對壓迫和高等姓的掠奪剝削,這些人不知反抗就一味的逆來順受,反倒對大宋的幫助當成死皮賴臉的理由。

  天竺人的懶惰是出了名的,懦弱也是出了名的,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這樣的人在大宋百姓麵前簡直就是不堪一提,甚至不能相比。

  若是讓天竺難民入大宋戶籍,後果不堪設想,蘇軾不會貿然進行,即便是他也不喜歡天竺的人,無論是高種姓還是低種姓都一樣。

  眼下,蘇軾隻希望天竺難民成為大宋的廉價勞動力,是一種利用而已,也相當是一種雇傭的關係,隻不過雇傭天竺的難民不需要錢財,而是需要糧食。

  隻有糧食,也僅僅隻有糧食,即便是乞藍部的住所也是和他們沒有關係的,這些天竺難民隻是暫居而已,這些房舍還是屬於大宋的。

  天竺難民的勞作隻能換取糧食而已,除此之外蘇軾不想付出別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