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188
  雲南路非但沒有平靜下來,反而再次迎來了天竺的難民潮。

  這一次難民的數量更多,態度更為激烈,拖家帶口,成群結隊,數以十萬計,烏央烏央的在大宋的邊境上,無數低矮的帳篷就像是一座座黑壓壓的墳墓。

  雖然是這麽多的人在這裏,但卻給人一種死氣沉沉的感覺,絕望的氣氛一直彌漫在這裏,每個人都如一具行屍走肉一般在營地中遊蕩。

  天竺卻是采取了行動,隻不過這個行動對待天竺的百姓太過殘忍,高種姓以及貴族和僧侶們需要的奴隸數量有限,而那些剩下的人自然就成為多餘的勞動力。

  這些人要吃飯,要食物,要有地方住,他們的安置成為一個大問題。

  最可笑的是,天竺有著大片大片的富庶土地,可這些土地和他們都沒有關係,全部被把持在高種姓或是貴族和僧侶們的手中。

  往往是賤民在偏僻的地方開坑了一塊土地之後,沒過多久就會被人以各種各樣的名義“征收”,並且從這些可憐人中挑選身強力壯的人負責耕種和維護。

  關鍵是這些被挑選出來的人非但不生氣憤怒,反而興高采烈的從原本的受害者變成施暴者,欺負起和他們同等出生的人甚至比高等姓還要恨厲,不是因為別的,隻不過是他們自認為自己得到了高等姓的青睞。

  相對於這些身強力壯的人,其他的賤民就更不是對手了,隻能倉皇而逃,去下一片土地進行開墾,並祈求不要被人發現,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也沒有高等姓找不到的土地。

  無論天竺賤民們在什麽地方開墾土地,都會被高種姓發現,並且征收,久而久之天竺的土地幾乎被高等姓占據,壟斷,平民百姓也徹底淪為沒有土地的難民。

  天竺的難民和賤命是不一樣的,難民隻不過是失去土地的人,他們的地位還是在賤民之上,種姓是天生的,即便是失去土地,吠舍高於首羅,而首陀羅高於賤民。

  所以即便是在難民營之中,也有著高低貴賤之分,一家吠舍吃著零星的食物,依舊要求首陀羅進行侍奉,並且首陀羅還心甘情願的順從。

  這在大宋將士看來簡直是不可理喻的事情,但在天竺人的眼中最正常不過。

  高高的木牆已經築起,這是粗壯的木頭直直的釘在土地中而形成的柵欄,木牆又堅固又粗壯,至少對於天竺的難民來說是這樣。

  在木牆之後,雲南路已經開始修建石頭的城牆,蘇軾對待邊境上的騷亂采用了最簡單的辦法,斷絕一切往來的可能。

  天竺難民不是要進入大宋討生活嗎?那就斷絕你們進入大宋的可能,順便為邊防做準備,萬一哪一天大宋和天竺開戰,強大的邊境線和邊牆就是最好的防禦手段。

  蘇軾知道,大宋和天竺之間還沒到兵戎相見的時候,天竺人現在是自己人禍害自己人,這種另類的手段實在讓人費解,對於大宋來說,每一個人都有價值,都是一個勞動力,豈能這樣戕害?

  修建邊牆幾乎是華夏王朝消極防禦的代表,大宋拿下燕雲之後第一件事便是修繕長城,這幾乎成為中原王朝的必修課,當然這與華夏的習慣有關。

  隻要是對待外部勢力,漢家王朝一般采用的都是消極防禦的態度,尤其是在麵對弱小的外部勢力後更是如此。

  與此相反的是,唐朝,這個漢家的盛世王朝王朝卻自始至終沒有修建過長城,隻是依托原有的長城基礎實行積極防禦政策。

  唐朝疆域遼闊,擁有漫長的邊界線,跟多個外族勢力直接接觸。可以說邊疆的情況十分的複雜,但即使是這個情況,唐朝卻不修長城。

  在中國曆史上修建長城基本都是中原王朝的必修課,大宋在奪取燕雲之地後第一件事就是修繕長城。

  自周以降便已經開始修繕邊牆的製度,到秦的統治,秦始皇把過去燕、趙幾個國家的長城給連了起來,這才又來後來萬裏長城的雛形。

  唐朝之所以不修邊牆,靠的就是積極防禦的戰略。

  這其實也是趙禎一直堅持的主要戰略之一,遇到強大的敵人不是等待敵人的進攻之後再進行後發製人的反擊,而是要料敵先機,先發製人。

  大宋這麽多年來逐步解除四方威脅的重要手段便是積極防禦的態度。

  誰冒頭,誰對大宋有威脅,那就想盡一切辦法打掉他,讓這個威脅消失在大宋的輿圖之上,這才是最好的防禦政策,所以從大理到黨項,從燕雲到倭國,從西域到黑汗,最後到遼朝全不消失在大宋的鐵蹄之下。

  同時為了解決後患,趙禎甚至以城市化的政策對待草原,把零散的草原進行集中管理,城池不斷的在茫茫草原上修建,這就是積極防禦。

  而修建邊牆的被動防禦政策已經被趙禎拋棄,但蘇軾之所以這麽做,並且趙禎也同意的主要原因是,大宋對天竺的土地並不感興趣,再者兩國之間並未爆發戰爭的衝突。

  這邊牆不是為了防禦天竺的軍隊,而是阻擋天竺的難民進入大宋境內。

  從木牆的縫隙中,天竺難民看到了大宋不斷修建石頭城牆,一旦石頭城牆修建,他們將失去最後的機會,於是衝突開始升級,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天竺難民便開始衝擊木牆,想盡一切辦法穿越大宋的邊境。

  難民的數量實在太多,遠超吳萬全的預估,邊境線上的騰衝軍隻有三萬人,但難民的數量足有三十萬人以上,便是任由騰衝軍的將士廝殺,一個人也要殺上十個人才能殺完…………

  還好這些難民是一盤散沙,並沒有人統一指揮,都是各自為戰,他們的目標隻有一個向大宋的邊牆衝擊,有些人則是開始挖掘地道,打算用地道進入大宋。

  但騰衝軍是好糊弄的?他們是戰場上退下來的老兵,準備十分充分,每五十步便有一個聽甕,地下有什麽動靜全都聽的一清二楚。

  天竺難民也沒有輕易放棄,即便是遇到再大的困難,他們也要進入大宋,因為不斷的有難民抵達,這裏也不斷的在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