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140
  雲南路的大理府城公衙之中,吳萬全不斷的在簽押房中踱步,蘇軾坐在椅子上皺眉思索,眼下的情況很危急,沒想到天竺難民已經開始衝擊大宋的邊境了,即便是麵對邊軍的屠戮也要衝擊。

  “邊境的天竺人真的不怕死?”

  看著一直在簽押房中的拉磨的吳萬全,蘇軾還是有些不相信的問到。

  吳萬全停下腳步,微微苦笑著說道:“子瞻你是不知道,那些天竺難民刁鑽的很,就把帳篷營地安置在邊境上,隻要我大宋邊軍稍有懈怠或是放鬆,他們便數以百計,甚至數以千計的衝過來,隻要衝入密林之中我邊軍將士也無法追捕,畢竟還有更多的天竺人在盯著,一旦邊軍追捕,他們便撲入更多,實是有心無力啊!”

  蘇軾點了點頭:“我已經向官家請旨,但在聖旨抵達之前沒你隻能盡力攔截,非到萬不得已,不得衝殺,入我大宋國境者就地戕之!”

  吳萬全這下放心了,他常駐雲南路,知道天竺人的習性隻要大宋不采取雷霆手段,這些天竺難民絕不會離開,之前他們也撲殺過一些,但畢竟是手無寸鐵的難民,將士們心中多少有些不忍。

  梟首示眾的木樁上一個頭顱都沒掛上,現在有了蘇軾的話,他便可以放手去做,最少是對越境之人下重手!

  但吳萬全不明白,以現在大宋之國力,完全能驅散難民,甚至是和天竺開戰,為何一直引而不發?

  他並不知道趙禎現在已經把重心放在大宋國內,現在的大宋國內政事愈來愈多,各地出現了不同情況的動蕩,再加上這幾年黃河不斷的出現問題,大宋的水患頗為嚴重,治理黃河已經被朝臣們列為重點目標。

  趙禎打算動用國庫中的半數國帑對黃河這條母親和進行修繕,治河工程是一個惠民百萬,惠及百代的大工程,別看現在花費萬巨,可一旦水利係統修建好,對百姓來說將會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水利工程和大宋的國家穩定也有著重大的關係,減少受災的百姓,增加灌溉的麵積,使得糧食增產,糧價穩定等等這些都事關民生,而民生關係國家的穩定。

  民生穩定,社會治安也就跟著穩定了,如此才能讓大宋更好的實行法製。

  《皇宋欽定憲法》已經編修過半,這段時間趙禎幾乎沒有回宮過,事情實在太多,連他也沒想到重修憲法所帶來的影響如此巨大。

  對於百姓,商賈,士人來說,自然是支持憲法的,律法可以維護他們的權利,也使得大宋的環境更加公平公正,但對於曾經的特權階級來說,這卻是斷絕他們所有特權的存在。

  憲法在管理百姓的同時,也在管理官員和權貴,一旦憲法發布,任何人都要生活在憲法的框架之下,唯有皇權可以稍稍逾越憲法。

  但所逾越的內容也有一定的限製,比如皇帝每日的早朝就被趙禎要求寫進憲法,幾百年是皇帝也要遵守,每日非特殊情況不得不朝,否則群臣上諫,禦史扣宮。

  這就是對皇權的限製之一,憲法雖然是皇帝規定,但皇帝卻要遵守,它的地位也被趙禎進行了定義,憲法不是低於皇權的存在,也不高於皇權。

  在大宋,憲法的地位和皇權是平起平坐的存在,憲法和皇權相輔相成,互相製約又互相妥協,隻有如此才能保證憲法的地位,同時也保證了皇權的地位。

  因為在憲法中的頭一條就是皇權是大宋的最高權利,並且在危急之時可以越過憲法。

  憲法的普及和推廣也是重中之重,趙禎打算讓天下的百姓甚至是外朝了解大宋的憲法,讓所有人知道大宋是一個皇權和法製同時管理的封建帝國。

  當然這樣做的阻力很大,但趙禎相信,隻要自己還是大宋的君王,那些權貴和反對的人就不敢激進,就不敢造反。

  憲法不光約束皇帝,也約束官員,貪汙腐敗,濫用職權,瀆職等等一樣被寫入其中。

  同時憲法也對商人和工人等等所有百姓也有規定,大宋的憲法之中還確定了國都,國旗,國樂,徽記等等代表國家和象征國家的東西,對於這些東西都要重視起來。

  這樣做主要是培養愛國主義精神,讓大宋徹底成為華夏的代表,也成為中國的象征。

  別看這些東西沒有什麽實際用處,可其中包涵的精神力量卻是極大的,也是華夏曆代王朝極少重視的,一個國家,尤其是一個強盛的國家,一定要用心,用力的培養民族和國家情懷。

  光靠儒家的教化是完全不夠的,何況這些儒學上的教化充滿了腐朽和刻板,不夠深刻。

  眼下推廣憲法是一項重任,和這件事比起來,其他的事情都算不得大事,雲南路的消息已經送到,趙禎稍稍瀏覽之後便也隻能感歎天竺人那深入骨髓的等級製度,這種製度的可怕便是大宋的前車之鑒。

  他蘇軾也有拿不準主意的地方很正常,天竺難民的這種陣勢誰見過?大宋自己的百姓若是出了這種事救援還來不及,但天竺人出了這種事就要嚴陣以待,他之前可從未經曆過。

  趙禎身居帝位這麽多年,早已有了殺伐果斷之心,對待敵人就是要毫不留情,眼下的天竺難民雖然算不上敵人,可他們的出現是因為天竺自己的問題,現在想把問題轉嫁給大宋?門也沒有!

  難民是他們自己製造出來的,就讓他們自己去承受好了,大宋可不會給他們買單。

  “三才,命人傳旨蘇軾,我大宋之國境,任何人不可侵犯,也不得侵犯,若有擅闖者,便按敵論處,殺無赦,若是久居不還,徘徊與側者,可命騰衝軍都指揮使吳萬全率軍衝殺驅散。”

  趙禎想了想又道:“同時命蘇軾派人正告天竺地方官員,他們有十天時間處理邊境上的難民,若是他們依舊熟視無睹,那我大宋便可把這些難民當作是天竺對大宋侵襲的先遣之軍!我大宋隨時可以反擊!”

  “奴婢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