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163
  裁軍對於大宋來說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雖然從澶淵之盟後便一直開始討論,但軍隊的數量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在增加,再加上趙禎這麽多年來不斷的用兵作戰,為大宋開疆拓土,裁撤軍隊的事情也就沒人再說。

  雖然沒人說,但龐大軍隊卻在不斷的出現問題,而問題的本身都與軍隊的規模龐大有關,並且大宋的軍隊演變出兩極分化的全新模式。

  戰力最驚人的上四軍相比地方州府的十六衛反而沒有他們激進,大宋的十六衛之激進實屬罕見,他們都是退役的老兵,向往軍中的生活,因為很多人已經習慣了軍旅生活。

  趙禎堅持要裁撤十六衛並非是朝廷養不起,一來可以為朝廷節省開支,二來最重要的問題是十六衛已經讓趙禎忍無可忍,狄青也知道其中的要害,所以直接諫言裁撤腹地之中的十六衛,而把番號編製全部如數劃歸邊軍。

  有機會在十六衛中帶著退役老兵雖然不是成天待在軍中,但卻沒事就往軍中跑,這是為何?

  他們比誰都有清楚“業精於勤荒於嬉”的道理,他們要反複加強訓練以在生活中保持軍中的反應,可生活中並不需要他們如此,這些軍人在大宋內部成為一種動蕩和不安的因素。

  兵部自己的提刑司專門審理退役士兵的案件,這一案件的數量在每年呈暴增驅使,開始的時候兵部或多或少的同情這些士兵,他們是戰爭的受害者,但逐漸案件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嚴重。

  最甚者出現了一些利用多年戰爭經驗做出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比如劫持朝廷的運鈔馬車………這不是以訛傳訛,而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趙禎收到大理寺,刑部,台諫院,三法司合力調查的奏疏,其中詳細記錄了這一駭人聽聞的事情。

  南方經濟最為發達的兩浙路,洞庭湖邊上的蘇州吳縣,這個縣城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繁榮已經不比北方的州府城池要小,甚至在規模上和繁榮程度上堪比北方秦鳳路的鳳翔府府城。

  這樣的城市最需要的便是大量的交鈔,每年運輸的交鈔數量堪比鳳翔府一府之地的數量,由火車專門運輸,一路上都由進軍護衛,最重要的是禁軍全部裝備火槍。

  可以說想要劫持這樣的火車,幾乎沒有可能,但誰知道原本運往吳縣的五百萬貫交鈔到了吳縣卻隻剩下三百萬貫,剩餘的兩百萬貫不知所蹤。

  最重要的一點,車上的禁軍數量沒有減少,若是內賊所為,定然不會還敢留在這裏,早已攜款逃脫。

  眼下這一狀況隻可能是外賊所為,可什麽人有這麽大的膽子敢偷竊朝廷的運鈔火車?要知道每一趟運鈔的世間和地點都是保密的,不可能有人知道。

  雖然一時沒有頭緒,但監察的刑名可不是吃素的,通過現場的蛛絲馬跡他們推理出偷竊官鈔的人一定和這批押運的禁軍有關。

  逐漸的盤查下來卻發現,並非如此,這些禁軍的忠誠毋庸置疑,有些甚至是宮中親衛司的人,這就讓監察司的人不解?

  後來他們懷疑,是否是曾經參與過運鈔的人作案,於是很快查到曾經有數十名負責押運的禁軍現在就在吳縣附近的十六衛中任職。

  推測其實很簡單,作案的人一定了解運鈔的過程,也應該知道大概的世間,雖然不是正好卡點,當卻可以蹲點隻要運鈔的火車經過,熟悉過程的他們就有辦法做手腳。

  監察司的人開始調查那些十六衛的人,很快鎖定目標,並且出其不意的對他們進行抄家和盤查,在這個封建時代,單單是猜測便足夠證據搜查了。

  果然在這幾人的家中抄出了失竊的官鈔,事實上就算他們沒有引起懷疑,這些官鈔也用不了,因為吳縣的這些官鈔山已經被標注了號碼。

  而這種細小的改變一般人時不會注意的,即便是注意了也不會發現問題,可這些官鈔到了朝廷的錢莊之後,在錢莊的出納手中便能看出是否是丟失的官鈔。

  此次事件引起了朝堂的注意,因為數額巨大也被捅到了趙禎麵前,對於這些人到底是該重判還是輕判,趙禎自己也糾結了一會。

  畢竟是隨自己征戰多年的十六衛,雖然不似作為前軍的禁軍,但他們中大多是前軍退役的老兵,即便如此也參加過契丹的數次征伐。

  眼下事關裁軍,趙禎更不會輕易放過,隻能用重典,十數人全部斬首棄市,但卻沒有株連家人,也算是網開一麵。

  隻不過這件事也增加了趙禎撤軍的信心。

  十六衛的數量算不得龐大,但對於現在的大宋來說確是累贅,對於地方上的治安問題趙禎也在考慮,十六衛的撤銷務必會使各州府衙門的維穩力量削弱。

  大宋將會再次走上內弱的道路,曆史上的大宋王朝起義,數百人便能橫穿數個州府,掠奪無數城池,這就是內部防禦力量薄弱的代價。

  十六衛的存在這麽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地方州府的穩定,甚至為了軍功,各地州府境內的山匪流寇都被斬草除根,清掃一空。

  當若是把十六衛全部裁撤,難保這些地方上的隱患不回卷土重來。

  於是趙禎就想是不是該引進後世的公安製度,把地方上的衙役進行一部分的武裝,先在的大宋基本上是一府分三衙,提刑司和法司以及州府衙門同時治理地方,再加上公安係統是不是會更好。

  這個想法一直在趙禎的腦海中徘徊,但卻無法做出取舍,事實上在大宋衙役屬於賤役,並沒有得到多大的尊重,趙禎登基以來稍稍的提高了他們的待遇和地位。

  可這樣一來並沒有讓衙役在百姓們的認知中有多少改變,大抵是因為唐朝時期的不良人製度,使得大宋的衙役在大宋百姓的記憶中依舊屬於賤役。

  這些人連娶妻生子都是個大問題,甚至遭到女方家人的瞧不起。

  隻不過趙禎當了這麽多年的皇帝,對大宋的基層劃分還是比較了解的,大宋的衙役製度並沒有想象的那麽不堪和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