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211
  “起來說話,年輕人!”

  趙禎從馬上扔下一隻手套,這意味著陳宏可以跟隨在大駕鹵薄之中,也意味著他得到了皇帝的單獨召見。

  四周的百姓嫉妒,而三才微微吃驚,若是以前遇到這種情況,官家往往是打發官吏去處理,絕不會親自召見,用官家的話來說“皇帝也是很忙的!”

  這種求見和官家出外在神都城與小販說話不同,再用官家話來說,“前者是答應以帝王的身份慎重的和別人進行對話,而後者則是以大宋普通人的身份與百姓對話”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可現在,官家顯然是要單獨召見陳宏,這不得不說是一次從未有過的情況,三才迅速上前把陳宏帶到隊伍的最後,並和他說清楚:“你是沾染了天大的因果,官家答應單獨召見你,你跟在翊衛八角鈴之後,萬萬不可再度唐突,否則便沒人給你主持公道了。”

  陳宏其實也是憑借一時之膽氣,否則本本分分的他絕不敢幹出禦前攔駕的事情,現在想來還有幾分後怕和難以描述的感覺。

  但最讓他沒想到的是,官家居然順理成章的答應單獨召見他,這說明父親的事情還有的談,他現在最希望的就是朝廷能出兵為父親報仇,也能把父親的遺骨接回家鄉安葬。

  趙禎的所作所為讓圍觀的百姓大為感動,陳宏的事情神都城中很多人知道,尤其是在內城之中,都知道有這麽一個天天在宣德門前喊冤的年輕人。

  雖然官家是個聖明之君,但人們宗室期盼著能受理陳宏的訴狀,現在他禦前告狀非但沒有受到懲罰,反而是被帶入了儀仗隊伍之中,看架勢還能得到皇帝的親自召見,這可算是滿足了百姓們的吃瓜之心。

  當然還有一些東西百姓們沒看到,卻有人看到了,朝中的官員中一些精明之人就明白趙禎是如何化繁為簡的手段。

  好言勸慰看似表明了態度其實什麽都沒說,把陳宏帶入大駕鹵薄的隊伍之中看似是恩寵,可也是變相的把他控製了起來,這樣一來把影響降到了最低的同時,也讓百姓心中感佩。

  官家的一舉一動拿捏的如此到位,簡直就是化腐朽為神奇,身為帝王能做到這一點可不是一日之功,而是多年在朝堂之中磨練出的禦下手段。

  尤其是朝中的相公們,他們都知道官家這邊才剛剛下旨禁絕與天竺的往來,怎麽可能再度對天竺表態?

  陳宏此次與禦前告狀在三省六部的相公眼中絕不會成功,當然這一點他們是絕不會戳破的,他們相信趙禎能妥善處理這種事情。

  皇駕抵達宣德門,這裏是神都城內城與皇宮的分界線,雖然隻是一門之隔,但卻是至高無上的權利分水嶺,在宣德門之內是大宋的最高權利者和他的權利機關。

  此時的宣德門上盛況空前,所有於禮製有關的東西都被擺放了出來,即便是宮門口都放上了長案六畜等等祭禮,顯然這是要在宮門口就開始祭天地和祖宗。

  稍稍特別的地方就在於城牆上有著八門巨大的火炮,黑黝黝的炮口朝天,當大駕鹵薄靠近的時候,火炮轟鳴,鳴炮三十二響向趙禎這位大宋皇帝致意。

  三十二響,這是大宋最大的戰艦神舟所裝備的火炮數量,也是迄今為止大宋能夠裝備最多火炮的戰艦。

  當年趙禎以鳴槍禮祭奠大宋的將士英魂,如今這鳴炮禮也算是相互呼應,不光是向趙禎致意,也是對大宋征戰多年將士們的致敬。

  這一點做的讓趙禎頗為滿意,顯然這樣“出格”的點子不是皇後想出來的,趙旭這孩子雖然中規中矩,可有的時候卻從不缺天馬行空的點子,雖然出格但卻讓趙禎很高興。

  太子總算是有一點自己的主見了,並且打破常規和束縛,這一點便是極好的,現在的大宋連普通的百姓和讀書人都開始打破常規,若是他趙旭再沒有一點改變,以後的大宋江山能不能在他手中發揚光大還是個問題。

  隨著文明的進步,科技的日新月異,教育的普及,大宋原來越像是一個啟動完成已經在鐵軌上奔馳的火車,速度隻會越來越快,因為基礎打得好,以後會出現什麽樣的狀況連趙禎都不知道。

  教育的普及使得更多人可以讀書學習,這在大宋已經成為製度化,而教育的意義就是讓人獲得知識,讓文明獲得進步,帶動整個國家飛速向前發展。

  趙禎相信早晚有一天會出現一場工業革命,甚至是一場文化革命與複興,這是物質基礎豐富,文化基礎強大的必然結果,誰都不能阻擋這個股曆史潮流和大勢所趨。

  而眼下什麽天竺,什麽波羅王朝,什麽歐洲,什麽羅馬帝國,塞爾柱帝國在趙禎眼中都不算事,眼下最重要的是什麽?

  或是說眼下大宋最大的敵人是什麽?

  就是不知道什麽時候但卻即將到來的那股變革潮流,文明的飛速發展必然帶來變革,這即使量變導致質變。

  若是不能早早的把製度定下來,在大變革突然到來的時候,大宋的江山會動搖,甚至會被變革的大潮所吞沒,甚至連意識形態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趙禎想想都覺得後怕,畢竟曆史上歐洲進入文藝複興和工業革命都對當時的政權和人們帶來極大的震動。

  前車之鑒還在,趙禎不會視而不見,也不會任由這個社會發展,任由這個明知道會出現動蕩的東西對大宋造成太大的影響,說不定還會對整個華夏文明的演化造成不可預知的影響。

  現在一點小事都會讓趙禎變得敏感起來,這不能怪他,因為人對未知的東西永遠充滿恐懼,歐洲的工業革命和文藝複興趙禎見識過,但這些東西在大宋的土地上發生會是一副什麽模樣?

  這一點趙禎卻不知道,因為華夏文明沒有經曆過這些,華夏文明邁入新時代是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的侵略下開始的。

  傳統的製度從秦朝開始定型,雖然過程也在不斷的改變,但封建製度始終沒有改變,一直延續了數千年之久。

  直到有一天,西方世界向華夏展示了完全不同的製度華夏才發現原來整個世界都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