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178
  蕭撻裏看到的一切才不過是這次旅程的開始。

  趙禎也對此次歸朝的旅程頗為期待,在奏疏中看到的變化和親眼所見豈能一樣?

  這是他自己的江山,無論如何都是屬於他的,並且這些土地還是他禦駕親征多去來的,是自己的勝利果實,現在看著草原上的城池開花結果心中自然高興。

  第二天一早,整個中京城便完全是另一個樣子,許多百姓坐著城中的公共馬車離開自己的家,目的地便是外城的那些工廠。

  人各有各的工作,秩序井然的上車,而這些公共馬車寬大車後麵還有加長的車廂,速度不是很快,但勝在不用人腿腳去走,道路通暢之下,隻需要兩刻鍾的時間便能從內城抵達外城,最長也不超過半個時辰。

  百姓們自然喜歡這樣的公共的交通,並且大部分人是乘坐馬車去工廠做工的,趙禎和蕭撻裏在城中的餛飩攤前吃著餛飩看著中京城中百姓熙熙攘攘的生活,隻覺得恍如隔世。

  這個城市的變化實在太大了,中京道原本就是契丹最繁華的都城,沒有之一,即便是上京城和東京西京都無法與中京大定府相提並論。

  城池人口極多,各族之間雜居於此,尤其是在大宋接管中京城之後,更是把原本的契丹貴族給劃歸平民管理,直接剝奪了他們高高在上的權利。

  所以這個城池中相對於其他城池要顯得公平許多,幾乎沒有特權階級的存在,曾經的契丹貴族把家中的積蓄拿出來開設工廠賺錢,卻發現這樣賺錢的速度比原先壓榨平民百姓更快,雖然發給工人的錢很多,但賺的卻更多。

  於是乎他們很快便學會了大宋商賈賺錢的辦法,興致勃勃的融入了大宋的生產生活之中,不但善待百姓,甚至開始學習大宋商賈做善事博取好名聲以便招到更多的工人。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大宋商賈的湧入,若是他們不這樣,百姓便會去大宋商賈的工廠之中。

  現在的中京城已經成為大宋北方的經濟重鎮,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西域絲綢之路的通商,商賈需要什麽?貨物!而中京城林立的工廠為商賈的貨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隻要在中京城中賣力幹活,就能獲得豐厚的回報,這對中京城的百姓和商賈來說是一件大好事。

  繁榮的經濟也為中京城的治安帶來了改變,生活有希望,自然會少生事端,整個中京城充滿希望和幸福,這一點從百姓們臉上的表情就能看得出來。

  餛飩的餡料用的是羊肉,這附和草原特色,再加上一點蔬菜味道鮮美,趙禎在神都城中可從未吃過,蕭撻裏更是直呼味道鮮美。

  兩人看著街上往來的行人和忙碌的商賈,心中說不出的痛快,人就應該這樣充滿希望的活著,而不是渾渾噩噩的混日子。

  雖然中京城的生活並不輕鬆,但卻沒有人覺得苦,反而覺得自己活的有意義,有價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朗朗的讀書聲從邊上的圍牆之中傳來,這裏是大宋開設的官辦學園,孩子們無論是什麽種族都能進入學園之中上學,無論家中貧困還是富貴,皆是如此。

  “官家,這學園是官辦的,難道大宋的所有學園都是朝廷出的錢?”

  趙禎搖了搖頭:“是也不是,雖說是官辦,但朝廷不可能把大宋數百州府的用度全部包攬,何況其中萬一有中飽私囊便更加麻煩。”

  蕭撻裏有些好奇的問到:“那朝廷是如何讓各地興辦學園的?”

  趙禎笑了笑:“當然是讓地方官員主持,每個州府都有自己的官衙,官衙之中設有教授廳,主管地方州學,這教授廳可不是朝廷設置,而是地方州府設置,各州府知州事,知府事必須盡心盡力,知道這是為什麽嗎?”

  這一點蕭撻裏還是比較好奇的,因為以前的契丹雖然也有負責州學建設的衙門,但卻總不如意。

  趙禎指了指頭頂:“因為關係到各州府官員的烏紗帽!每年年底勘磨,各州府治學也要算入其中,且占據很大分量,地方州府也有少量稅收可用,從中拿出一部分治學綽綽有餘。”

  蕭撻裏點了點頭:“也就是說大宋的州府官員不光要興辦所在之地的學園,更好把它們辦好,如此才能得到勘磨的上等!如此一來也就盡心盡力的治學,不敢挪用治學的錢財?”

  趙禎笑了笑:“差不多,隻不過他們不光要把治學之事做好,更要把州府內的治安,民生,人口多寡做好,否則都會影響勘磨。”

  蕭撻裏微微點頭:“看來在你大宋做官很幸苦,這些勘磨可把他們累的不輕,也不敢心生怠慢。”

  趙禎搖頭笑了笑,笑容中滿是無奈:“朕覺得天下人都把做官看的簡單了,官員權責過大,卻受到管束較少,越是如此越應該小心謹慎,因為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代表了朝廷,都會影響百姓。”

  深吸一口氣,趙禎呼出給自己放鬆一下道:“權利越大,責任便越大,朕一直覺得官員的權利不是朕給,也不是他們自己通過仕途得到的,而是天下百姓給的,天下百姓擁戴皇帝,皇帝順天意,應民意,那麽皇帝任命的官員也是百姓的給的。”

  瞧見蕭撻裏驚訝的眼神,趙禎笑道:“你可能聽不懂,但事實卻是這樣,官員也是來自於百姓之家,他們心懷理想和抱負,要把自己所學用來造福百姓,就應該善用自己手中的權利。”

  這一番理論頗為新奇,讓驚訝的同時也有受益,趙禎講了一個後世人人皆知的道理,若是這道理不對,不好,後世也不會堅持那麽多年,也不會得到那麽多人的認可。

  隻要是正確的道理,在那個時代說出來都沒有錯,隻是接受程度不一樣而已。

  蕭撻裏雖然是亡國之君,但她卻能明白趙禎此話的意義,顛覆了她的認知同時,也讓她對大宋有了全新的了解。

  她忽然發現,跟隨趙禎的時間越長便越發現他和漢家王朝的皇帝越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