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226
  歧視並非是天生就有的,當然也不排除有人高高在上,但有些人會自己努力在高高在上的人麵前獲得尊重,有些人則是把榮華富貴捧到他麵前他都懶得抬一下眼皮。

  這就是人天生的本性,他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應該的,大宋原本不了解這個西方的“極樂世界”,但隨著通商貿易的往來,開始逐漸發現,原來這個所謂的“西方極樂”其實並不怎樣。

  趙禎坐在聖駕之中,車輪滾滾向前,他卻渾不在意,手中的奏疏已經快被他翻爛了,不是他在焦慮和猶豫,而是奏疏上的內容太過刺激,趙禎一度懷疑自己看錯了。

  大宋乃是華夏的一部分,華夏漢室極少對控製範圍以外的地方充滿如此仇恨和鄙夷,即便是蠻夷製度愚昧在漢室看來也是人家自己的事情,但這一次卻不同。

  奏疏來自於民情司,這是大宋朝廷專門用來收集民情,整理匯報給皇帝的專屬部門,也是趙禎改製之後特別設立的,為的就會了解民意和改善製度。

  奏疏的內容很清晰,也很勁爆,乃是大宋商賈聯名上疏呈遞,他們不是別人,就是走南麵如絲綢之路的商賈,他們對天竺人的所作所為已經忍無可忍。

  最重要的是朝廷已經發文斥責天竺波羅王朝的君主那耶波羅,這是上國朝廷對外藩的斥責,極其有分量,要不是南絲綢之路對大宋的重要,朝廷絕不會這麽做。

  但結果卻是波羅王朝上下對大宋的正式公文完全不予理睬,並且變本加厲的開始為難大宋的商賈,如此之後,大宋的商賈再也忍不了,聯名上書民情司,請求趙禎為他們做主。

  現在的大宋商賈已經不是原本的有錢土財主,而是擁有巨大財富的群體,每年他們向朝廷納稅的數額已經成為大宋的大宋的主要收入來源。

  朝廷已經開始重視這一重要群體,能做到下達文書斥責天竺的統治階級已經算是極為給麵的事情了,但誰曾想人家根本不買賬。

  但朝臣們已經把能做的,該做的都做了,對外發動戰爭這種事情他們說了不算,隻能通過皇帝,但他們又在乎麵子,不願被世人看出是迫於商賈的壓力向皇帝上疏。

  於是乎朝堂的相公們和朝臣們一商量,不如讓商賈把民情司作為向趙禎上疏的渠道,如此一來讓皇帝看到天竺波羅王朝的所作所為,又和朝堂沒有什麽關係。

  所以才會有民情司的商賈聯名奏書,正文的部份隻有幾張紙,但後麵的簽名卻是足有數萬,厚厚的一遝讓趙禎感覺到了分量。

  這不是數萬商賈,而是代表了所有靠南絲綢之路養家糊口的人,每個商賈身後有多少工廠商號?又有多少工人和家庭?

  沒有千萬也有百萬了!

  這件事關係到了大宋千萬人的生計和未來,分量之重宛如山嶽。

  蕭撻裏自然瞧見了趙禎的表情,好奇的看著他手中厚厚的一封奏疏開口道:“官家何事憂愁?”

  趙禎歎了口氣:“因為有一個無賴……”

  “無賴?”

  蕭撻裏好奇的望著趙禎,什麽人能無賴到大宋皇帝發愁的地步?

  “人從出生開始便被劃分為三六九等,低賤之人一輩子低賤,並且永遠沒有翻身的機會,而高貴之人永遠高貴,任何事情都要人伺候,這個種族還有救嗎?”

  “你漢家也不是這樣嗎?”

  蕭撻裏的回答讓趙禎稍稍一頓,但很快就釋然了,也隻有她的話卻能如此尖銳,趙禎很快調整了心態,差點被蕭撻裏繞進去。

  “不一樣,最少到了我大宋便不一樣了,即便是皇權無法旁落,即便是至高權利無法變換,但隻要心中充滿希望,願意付出努力和改變,終究會有不同。”

  趙禎在馬車中換了一個姿勢,從懶散的狀態中走了出來,坐直搖杆道:“在我大宋,平民百姓要想出頭很容易,想要脫離貧賤也不是什麽難事,讀書人隻要用功,多少會有機會搏得一個功名,得了功名便能走上仕途,前途雖非飛黃騰達,可若是心中有抱負和理想,終究有出頭之日。”

  “隻有這一條路?”

  “當然不是!讀書入仕者有之,讀書入格物者亦有之!在我大宋入格物者現以不在少數,他們用智慧改變國朝,創造出的器物可為大宋帶來強大,優秀者可入智宮,研判格物之道,朝廷為他們處置後顧之憂,我大宋智宮已達數萬人!至於實在不能入仕和入智宮的人,他們可以通過勞力獲得從商的第一桶金,做個小買賣發家致富的也不在少數,我大宋遍地是機遇,遍地是黃金!知道這些改變是為何嗎?”

  蕭撻裏搖了搖頭,趙禎自信的說道:“因為我大宋不缺上升的渠道,所謂渠道便是途徑,便是從平民百姓變成心中想要達到位置的可能,我大宋不缺希望。

  機會和未來就擺在所有人的眼前,就看你自己的努力,所以我大宋百姓活的有希望,有未來!朕可以說這是華夏數千年極少擁有的!”

  蕭撻裏再次被震撼到,趙禎所說的這些是她聞所未聞的事情,甚至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卻成為大宋的尋常之理,這樣充滿希望與活力的王朝若是不能持續八百年,實在是沒有天理。

  “臣妾終於知道你大宋是如何崛起如此之快,也終於知道我大契丹為何覆滅,不是你們甲堅兵利,而是你大宋有如此強基,這才是你大宋的國力吧?!”

  趙禎笑著點了點頭:“終究是被你看出來了,百姓有活頭,有自強之心,民族有希望,何來強敵?”

  “那為何官家被這奏疏所困擾?”

  趙禎被蕭撻裏的話問的一滯,他的困擾不是奏疏之中,而是在別的地方,若是用兵治標不治本,即便滅了波羅王朝,說不定還有一個鳳梨王朝或是榴蓮王朝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不了。

  但有一點趙禎可以肯定,種姓製度是好東西,不能改變,因為這東西對天竺人來說不好,但對於別人來說卻是極“好”的。

  它如同一瓶慢性毒藥,讓天竺人失去未來和前進的可能,這麽“好”的東西趙禎可不願讓它消失。

  這也印證了那句老化:吾之蜜糖,彼之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