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後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150
  趙禎和蕭撻裏的婚禮是在呼倫貝爾城的行宮中舉行的,高大的宮城,精美的鐫刻,華美的宮殿,整齊的地磚,這裏的的一切都不輸與上京城的契丹皇宮。

  至於所用的禮製自然是最高一等的存在,趙禎身著皇帝大婚的袞服,威嚴大氣,四十多歲的人看著像三十多歲,而蕭撻裏同樣如此。

  碩大的鳳冠顯得她的臉是那麽的小,尖尖的下巴是那麽的秀氣,眼若春水,眉如彎月,麵如桃花。

  有些人仿佛得到了老天的眷顧,歲月並未在她的臉上留下多少痕跡,而操勞和費心也沒有給她增加多少愁容,麵對已經年近四十的蕭撻裏,趙禎甚至可以用年輕二字來形容她。

  大紅色的袍服穿在身上,這是皇後才能穿戴的正經朝服,而且並非是青色,用朱紅,五彩翟紋,領、袖、裾都金色雲龍紋樣的鑲緣,頭戴龍鳳珠翠冠。

  內穿青紗中單,腰飾深青蔽膝,玉雙佩及玉綬環在其腰間,非但不累贅,反而顯得她的腰身纖細,下穿一雙青襪青舄。

  不知是何原因,蕭撻裏的臉上非但有女子的柔美,還帶有一絲男子的英氣,一行一動之間給人端莊大氣之感,邊上的三才可以肯定,這種威嚴是皇後所沒有的。

  如同另一位帝王出現在眼前,而官家渾不在意,是啊!也隻有官家這般的天地嬌子,國之君王才能征服這樣的女子。

  步驟以繁化簡,鍾鼓齊鳴之後,趙禎就上前捉住蕭撻裏焦躁的玉手,大手握著小手的一瞬間,原本的不安和焦躁便消失了。

  雖然是皇帝的婚禮,但蕭撻裏的身份也算是尊貴無比的皇帝,所以這可以說是大宋皇帝與契丹女皇的婚禮,倆個皇帝的婚禮,所以包拯和王韻以及三才幾人在籌辦婚禮的時候,所有規格都是最高的,甚至在有些地方超過了皇後的待遇。

  這要是放在原先是大不敬,但在此時已經沒人會去計較。

  在場的隻有寥寥數人作為見證,開始的時候趙禎是不希望任何人出現在婚禮現場的,但架不住三才的勸說,皇帝大婚,無論娶的是誰,都要有人在邊上做個見證之人,否則這段婚姻便會說不清道不明。

  即便蕭撻裏的身份特殊,不能輕易傳出去,但包拯和王韻兩人肯定會把這個秘密帶進棺材之中,至於三才便更不用說了。

  於是在這場規格最高的婚禮之中,隻有倆個外人作為見證,而且還是躲得遠遠的觀瞧。

  蕭撻裏當然明白趙禎的用意,心中也為他的關心而感激,這是一份尊重,也是一份關心,沒有讓她這個契丹的太後或是曾經的帝王失去尊嚴,也沒有讓她難堪。

  這場婚禮並沒有太過繁文縟節的東西,趙禎和蕭撻裏兩人身穿盛裝拜完天地之後基本上即使冊封的金冊之類以及贈與的禮物。

  趙禎親自打開盒子,裏麵是一塊由黃金雕刻的精美銘牌,銘牌上是大宋的輿圖,由大宋最頂尖的匠人雕刻而成,大宋的每一個路,州府,縣都刻的清楚。

  最重要的是趙禎把契丹人的安置之地也可在了上麵,一百二十個縣每一個都有五千人的契丹安置點,這是給蕭撻裏留下的最後紀念。

  讓她知道,契丹人並沒有消失,而是在這一百二十個縣中存續下去。

  “可惜了,若是帶上桂冠,再配上一身潔白的婚紗,你一定很漂亮。”

  “比王皇後還漂亮?”

  瞧見趙禎感歎,蕭撻裏忍不住刺撓一下他,誰知他非但不生氣,反而笑道:“你知道吃醋就好,朕就怕你冷冰冰的像個冰雪皇後……”

  蕭撻裏歪著腦袋望向趙禎,隨即道:“哦?冰雪皇後,難道官家打算封我為後不成?”

  趙禎指了指金冊:“自己看,朕說過不會虧待你的,這金冊雖是朝廷製作,但朕也改得。”

  蕭撻裏不相信的打開金冊,上麵是對她的冊封,大宋皇貴妃蕭撻裏,後麵卻是用刀劍刻上的一行小字“成善皇後”。

  成善,成人之善。

  這是趙禎給予她的評價,帶領契丹歸順大宋,給予契丹百姓之善亦是給予大宋百姓之善。

  雖然不是直接承認自己的地位,但就衝著一行小字蕭撻裏也明白趙禎的心意,她不傻,當然知道趙禎不可能冊封自己為皇後,一國也根本沒有可能有倆個皇後。

  但趙禎接下來的話卻讓她吃驚:“待回了朝中,朕會光明正大的冊封你為皇後,並且讓天下人知道你成善皇後的名號,堂堂正正的成為皇後。”

  “天無二日,國無二君,自然也不可能有倆個皇後,官家對臣妾的心意,臣妾已經明白,但…………”

  趙禎隻是笑了笑:“朕說到做到,你難道不相信朕?”

  瞧著趙禎真摯的眼神,蕭撻裏不自覺的便點了點頭,也許這個男人真的能做到也說不定,自己畢竟也是坐過皇後的人,對於這種虛名她並不在意,但久居後位的她已經喜歡了這種榮耀…………

  冊封蕭撻裏為皇後其實並不難,隻要冊封她為契丹皇後就可以了,即便是在大宋也不會有人說什麽,也能表示趙禎對契丹皇權的尊重。

  趙禎可不是個糾結的人,既然要把蕭撻裏母子養在宮中,那就名正言順的養在宮中。

  兩人的對話王韻和包拯自然無從知曉,現在的兩人正坐在城牆上喝著酒,愜意的看著契丹人遷徙。

  對於遷徙契丹人這種事可不能耽擱,對於他們來說,契丹人在草原上多待一刻,就是對大宋的威脅,這不是實質上的威脅,但卻在心中讓兩人不舒服。

  隻有把契丹人徹底遷徙到大宋之內,才能了卻他們的心頭大患。

  朝廷的車馬還沒抵達,不過契丹人有的自己有車馬,那正好讓他們先行一步,天黑了隻要打上火把便好,從呼倫貝爾城到上京城的公路已經通了。

  到了上京城之後,接下來的路便好走的很,沿途還有大宋的騎兵護送,以及各個州府衙門的關照,速度隻會越來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