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40      字數:2155
  蕭撻裏對趙禎的信任是正確的,其實在她心中早已妥協,隻不過是為契丹最後的麵子而苦苦掙紮,但這苦苦掙紮不要緊,現在回首望去卻發現自己早已大錯特錯。

  張儉留下的不是契丹的生路,而是一條不歸途。

  當初自己就應該在宋軍攻打上京道臨橫府的時候,在上京城與大宋一絕死戰,那才是真正打出了契丹的尊嚴,但現在,契丹的討伐更像是一場笑話,二十萬戰力帶著四十萬即將歸降的百姓討伐,這能叫討伐嗎?

  雖然也能當作是契丹最後的榮耀,能在史書中濃墨重彩的留下一筆,但在實際中對契丹也沒有太多的意義,哨馬昨日便探明來報,前方便是宋軍的營地,約有十萬人作用。

  二十萬契丹精銳對十萬大宋禁軍,說實話,蕭撻裏自己心中都沒有信心,契丹和大宋之間的戰爭幾乎是每戰必敗,多少年都沒見一場輝煌的勝利了。

  唯一讓契丹人揚眉吐氣的也隻有那次在西域生擒大宋皇帝,可隻有自己知道大宋皇帝是被契丹俘獲了,但自己也早已被他“俘獲”。

  蕭撻裏站在聖駕的車轅上,一身戎裝的她顯得格外的英姿颯爽,緊身的鎧甲,束起的長發,以及腰間的佩劍無一不向世人展示她的英勇。

  “陛下威武!”

  “陛下威武!”

  蕭撻裏抽出長劍,斜指蒼天:“雄鷹就要翱翔天空,猛虎就要生撕野獸,契丹男兒們讓宋人見識我草原精銳的驍勇善戰!”

  大軍的速速明顯提升,前軍開始加速,馬上的契丹騎兵壓低身體舉起盾牌,戰馬腳上的馬蹄鐵擊打著地麵發出雷霆般的咆哮聲,一時間人馬嘶鳴,乾坤變色。

  蕭撻裏已經換了坐騎,跨上了戰馬,此次她不光要禦駕親征,更是要參與到這次衝殺之中,邊上的畢世傑和圖魯兩人被嚇壞了,萬一有個好歹可怎麽辦?

  再說蕭撻裏的身份特殊,不光是契丹的退位女皇,更是大宋皇帝的女人,這一點別人不知道他們兩卻清楚,一旦蕭撻裏有事,大宋皇帝能放過她身邊的人?

  可當蕭撻裏率兵抵達宋軍駐地的時候,卻並沒有發現宋軍,地上隻遺留下了駐軍的痕跡,顯然宋軍已經撤走,停止了對契丹的禁錮,但這是為什麽?

  大軍在這裏緩緩停下,而蕭撻裏氣的渾身發抖,別人或許不知道,但她知道,趙禎定然是知道了消息,在契丹大軍抵達前便撤軍了。

  蕭撻裏想到的趙禎書信中曾說過,讓自己萬萬不可禦駕親征,顯然他是擔心刀劍無眼傷了自己,可這是在對自己的侮辱。

  還有一種可能,他趙禎撤軍會了呼倫貝爾城,以守城之勢阻擋契丹的進攻最為劃算,並且他明知自己不會親自攻城才會這樣做。

  無恥,簡直是無恥之尤!

  想到這裏,蕭撻裏忍不住怒火中燒,但卻也毫無辦法,現在她連反抗趙禎的力量都沒有,而他卻能把自己壓製的死死的。

  但畢世傑和圖魯兩人卻鬆了一口氣,看來大宋皇帝果然是見過自己的文書了。

  六十萬人再次開始向呼倫貝爾城移動,他們自始至終的目標就是前往呼倫貝爾城,因為巨母城已經養活不了這麽多的人口了。

  遷徙成為必然,隻不過有二十萬大軍的開道讓契丹百姓心中踏實許多。

  鬥誌昂揚的契丹人鼓起最後的勇氣準備與大宋決一死戰,但最後還是沒有遇到宋軍,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何況這次契丹人是拚死一搏,現在沒有遇到宋軍,軍中已經開始出現分裂,一部分契丹士兵已經悄然的溜走,躲進了百姓的隊伍之中。

  隨著消失的人數越來越多,軍中也出現了慌亂,泄氣之後的契丹人可謂是不堪再戰,好不容易鼓起來勇氣,最後卻為之一鬆,不少人覺得還是活著更好。

  逐漸的有人說這是在白白送命,還有人說前軍一個都活不了。

  種種這些恐怖的言論在契丹人的隊伍中造成了恐慌,最駭人的便是有人造謠,這是在把契丹的年輕力壯送給大宋屠戮,以確保權貴們的榮華富貴。

  這一說法很多人相信,也很快在軍中傳開,逃走的士兵越來越多,甚至於一些將軍也逃跑了,他們看不到希望,即便是蕭撻裏也看不到希望。

  謠言是誰散布的已經無從查起,但眼下的事實是二十萬大軍逃走了一大半,有些甚至是連同將軍一起逃走,整編製的逃走。

  誰都知道他們躲進了百姓之中,而百姓卻不會把他們供出來,朝臣惶惶不安,而武將們也無精打采。

  唯有畢世傑上疏,請求蕭撻裏和平歸宋製止刀兵,眼下契丹已經沒有任何機會,與其讓將士們白白丟了性命,不如讓他們好好的活下去。

  畢世傑的話得到了朝臣們的支持,十之八九都站在了畢世傑這一邊,而圖魯沒想到當初和畢世傑串通的目的是為了蕭撻裏的安全,沒想到他卻有逼宮的行為。

  是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畢世傑和圖魯兩人的安排,無論是蕭撻裏的詔書還是軍中的嘩變,都是這兩人一手策劃。

  為的就是保住契丹的青壯,以及保住已經陷入癲狂的太後。

  歸順就應該有個歸順的樣子,哪有明明要歸順了還要對人家用兵的道理?即便是大宋皇帝寬容,可不會允許這種事情,歸附之後契丹遭到嚴懲又該如何?

  隨意在畢世傑和部份朝臣的眼中這是於禮不合的,也是不必要的戰爭。

  在利益上畢世傑代表了大多數朝臣的利益,朝臣們自然支持他,但他也知道不能得罪蕭撻裏太狠,畢竟她也是大宋皇帝的女人,一旦入了大宋的皇宮,一句話便能左右自己的命運。

  於是畢世傑選擇了和圖魯合作,利用圖魯護主心切在軍中散布謠言,動搖軍心,同時再聯合文臣一起上諫,為何就是給蕭撻裏造成壓力。

  而眼下效果非常好,文臣的手段就是這樣,雖然有些見不得光,但隻要達到目的,誰又會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