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幹?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9      字數:2350
  平淡的話,聲音沒有一絲撥動,但卻如同泰山壓頂給了張儉沉重一擊,徹底屠戮契丹人,難道他趙禎打算把整個契丹滅族不成?

  這句話也瞬間讓張儉想起了曆史上慘無人道的大屠殺……白起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卒,項羽坑殺秦降卒二十萬,這一切都是都是浩劫。

  然而到了契丹這裏,要想徹底屠戮可就不是幾十萬人的問題,二十數百萬,契丹這幾年時間的吞並和發展,人口急劇增加,已經比聖宗皇帝時的人口翻了一番。

  最多時已經有九百萬之多,但隨著燕雲的丟失,西京道,東京道,中京道的不斷被吞並,契丹的人口也在下降,連同從臨橫府撤走的百姓加上草原上的人口約有五百萬之多。

  “陛下打算逆天而行,行昏庸無道之舉?”

  趙禎奇怪的望著張儉,就像是在看一個傻子,伸出雙手掌心向上的聳了聳肩膀:“張儉,難道你到現在也沒有想明白那個桎梏嗎?“吾欲滅汝,與汝何幹?””

  轟動一聲…………張儉隻覺得這句話在他的心中炸響,這話語實在是囂張到了極點,可謂是鴟張蟻聚!

  哆嗦著嘴唇,張儉甚至大不敬的指著趙禎直呼其名:“你趙禎好歹也是天子,豈能說出如此張狂之言?!我大契丹當初也是入主燕雲氣吞東西…………”

  趙禎擺了擺手:“這些都不重要,眼下是你契丹日落西山,窮途末路!如同螻蟻比之魁虎,豈能同日而語?我宋之強大震懾萬邦,西海皆臣唯有你契丹殘喘,朕豈能留你?”

  看著已經呆呆坐在原地的張儉,趙禎長歎一聲:“朕不該與你說這麽多,但朕想起一個笑話來,今日便講與你聽一聽,聽完之後你便明白。”

  張儉不再說話,而是緊緊的盯著趙禎,他不期望趙禎能說出什麽好話來,講笑話?他大宋皇帝難道這麽有閑情逸致給自己講笑話?

  其中必有深意。

  “從前有一隻螞蟻,其與滾糞郎乃好友,一日滾糞郎吹噓自己何其厲害,揚言道:這糞球巨大如山,我亦推之如輪,我壯也!你所不及…………”

  不光是張儉,便是四周的將士也豎起耳朵聽,他們也想知道為何官家用滾糞球的滾糞郎和螞蟻作比喻,這兩樣東西可都沒有好。

  趙禎看了看四周,又看了看張儉,見他還是那副仇人的表情便又繼續道:“蟻不答,而專心躲於草葉之後,滾糞郎怒曰:“何故不答?!汝怯也?”

  蟻曰:“噤聲,北麵象來,瞧我絆這廝與地也!”象至,二者皆糜也…………”

  噗哧…………叮呤咣啷…………

  三才手中端著的暖壺掉落在地,整個人蜷成了蝦米,邊上的宋軍將士亦是如此,即便是對麵一直苦大仇深的張儉亦是有所笑意,唯有趙禎風輕雲淡。

  盯著張儉看了許久直到他發毛,才緩緩開口道:“這就是朕當年看待你大契丹國和西夏時的感覺。朕先滅西夏,再滅契丹,與爾等毫無幹係,隻不過是必然之舉。你滿口仁義道德與朕何幹?如同螞蟻的腿伸得再長,難道就能絆倒大象?”

  張儉的臉色越來越難看,四周將士的聲音也越笑越大,每個人如同無盡的嘲笑契丹的不自量力,也再嘲笑他張儉的假仁假義。

  此時張儉漲紅的臉不再是憋笑,而是因為憤怒和羞愧。

  他明白趙禎的意思,如同草原狼獵兔,與兔子做了什麽毫無關係,這是一種本能,也是一種求生求存,一切都是以狼為主,而不是兔子。

  隻不過是他趙禎的比喻太過……太過輕蔑而已。

  這不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輕蔑,也不是強者對弱者的輕蔑,而是根本就毫不在乎的輕蔑,因為不在乎契丹,即便是契丹做出掙紮很反抗也不在乎。

  眼下趙禎的模樣不像是贏得一場戰爭的勝利者,而是更像是一個在路上不斷向前趕路的旅人,窗外的風景是好看,也最多是轉一下頭,看上幾眼而已,卻不會留下多少注意。

  一切的一切不過是一道風景而已,風景或有不同,但風景就是風景,也許會在心中留下一點,但卻不會阻礙前進。

  現在的契丹就是他大宋天子眼中的風景,並不是很重要,他的目的也很簡單,並不是攻取上京城滅亡契丹,而是要讓華夏一統草原。

  在張儉看來,漢家王朝並沒有真正徹底完全的統治過一次草原,或是征服過,或是毀滅過,但從從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統治。

  為何?

  因為漢家的農耕就不適合草原,草原有自己養活自己的方式,不是靠種地,也不是靠的經商,而是靠逐水草而居的遊牧。

  茫茫的草原上分散了多少的族帳,部落,甚至是小部族誰都不知道,有些人家甚至三五人的散落在草原上放牧為生,若不是年節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他們在哪!

  草原有多大?

  大到不可想象,別說是百萬人,就是千萬人散落其上也不是那麽容易尋找的。

  現在大宋皇帝要進軍草原,這龐大的隊伍和漫長的路線就是個問題,即便是打下來了,如何去統治?

  這些東西他張儉能想到,趙禎同樣能想到,瞧著他還保有一點自信,趙禎笑眯眯的望著他道:“你是不是覺得朕還統治不了草原?”

  張儉回頭望向趙禎道:“陛下當然能擊敗或是征服,至於統治,嘿嘿…………”

  不惱不火,趙禎指了指腳下:“你覺得這臨橫府以後府會變成什麽模樣?”伸手又指向遙遠的東方:“你再想想東京道變成了什麽模樣,或是西京道,亦或是中京道。這些都曾經是你契丹人的土地,而現在呢?”

  張儉帶在原地,他趙禎說的沒錯,這些地方原本是契丹的土地,也有草原遍布其中,或是不適漢家耕種,可後來…………

  張儉慌了,雖然不想承認,但確實如他趙禎所說,隻要是落入大宋手中的土地,很快就會變為漢化統治,一者是漢家百姓的人口眾多,完全可以完成遷徙移民,二來便是漢家的教化。

  出生文臣的張儉自然知道儒家教化的厲害,這東西看似無影無形,卻能改變人心,現在的契丹之所以不似原本草原上的民族,最大的原因便是受到了儒家的影響。

  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這是現在大宋儒家的主要教義,以此為教,天下豈能不安?

  大宋的宗族完全把地方上的百姓攏絡其中,他趙禎又打破宗族,打破皇權不下縣,派遣官吏進入村社之中,想想張儉都覺得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