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9      字數:2212
  契丹是怎樣一個民族?源於東胡鮮卑,出自大興安嶺,早為八部,後才有統一的契丹,契丹乃镔鐵之意,寓意堅韌不屈,百折不撓。

  在遇到最大困難的時候,契丹都能堅韌的應對,甚至是扛下去。

  而蕭撻裏完全不打算向大宋妥協,她知道現在的上京城中已經有些人打算妥協,隻要大宋保留他們的財富,就願意歸順大宋。

  這不是什麽隱秘的事情,甚至成為上京城中公開的秘密。

  街頭巷尾都有人在議論,哪家哪家的人說過:“契丹當政便是契丹人,宋人來了若是打不過便是宋人,隻要生意照樣做,便是誰的順民!”

  這話雖然不好聽,但卻引起了許多商賈的共鳴,他們覺得與其和大宋對抗還不如成為大宋的人,到時間別說是性命無憂,甚至連生意都能便好。

  現在的契丹出口完全是拚運氣,基本上賣出多少商品,為何?因為宋人壟斷著整條思路,東西即便是運到西域去也賣不出去有什麽用?

  反而是歸順大宋之後會好很多,到時間貨物能買到西方不說,還能買到大宋,大宋有多少人?!是契丹的多少倍?想都不敢想。

  這些話雖然沒人敢在朝堂上說,在上京城的街頭巷尾卻有不少。

  想想也知道,能說出這些話的人,定然是契丹的權貴之家,因為在契丹隻有權貴才能出商賈,和當年權貴出朝臣一個道理。

  商人的本性是逐利的,但在國家存亡的時候還想著追逐利益,這就是背叛,若不是這段時間宋軍大舉入侵,人人都在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這些言論早已夠誅滅九族的了。

  權貴有自己的特權,在他們眼中自己就應該是永遠享受這種特權的存在,誰也不能阻擋他們享受權利,若是契丹不能給予他們,那就自己尋找出路。

  這也印證了資本的發展,大宋遭遇了資本的無情,契丹同樣遭遇了,不會因為雙方之間國力的不同,思想方式的不同而改變。

  對於大宋來說這是一場浩劫,對於契丹來說同樣也是。

  大亂必有大變,否則就天下就不會易主,日月乾坤也不會顛倒,當年大宋的一次威脅,使得蕭撻裏成功走上了皇位,繼承了大統。

  大契丹國改為遼,再從遼改為大契丹國,這就是一種輪回,契丹的經濟從也經過了這種輪回,由盛至衰,隻不過這種“輪回”是有人刻意操辦的。

  契丹人何時產生這種對財富的追逐?何時出現這種貪婪的態度?

  一切都是從效仿大宋開始,效仿是一種不錯的起步和學習,但一味的效仿,且隻效仿外表形態而不效仿精髓,最終的結果隻會出現“大劈叉”。

  路走歪了還能走回正道,可思想上的路走歪了,在沒有強大的約束下,想要走回正道實在太難了。

  就這一點契丹人就學不了大宋,大宋作為漢家往常有著極大的強製性,中央朝廷對地方上的強製性,皇帝對朝臣的強製性等等都在約束著大宋的經濟。

  這就是集權的好處,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裏把走歪的路給掰回來。

  但很可惜,契丹卻沒有這樣,因為在契丹,朝臣和權貴既是遊戲規則的製定者,又是其中的參與者。

  沒有經驗的蕭撻裏在開始的時候看不出其中的問題,她不像趙禎一樣有著後世數百年的經驗作為基礎,知道什麽叫金融危機,知道資本的貪婪的本性。

  在她眼中隻要越來越多的財富流入契丹就好,至於其他的,她才不會去管,但漸漸的契丹變得越來越不對勁,先是從小事上發生改變,一步步的改變。

  這種改變最為讓人不容易發現,畢竟不是壯士斷腕的疼痛,忍忍就過去了,再說帶來的好處基本上讓人衝昏頭腦,看不見好處背後的“大坑”。

  待蕭撻裏反映過來的時候,一切已經悔之晚矣!

  權貴手中的商賈已經成為壓榨普通百姓的工具,朝堂甚至成為幫凶,而在這個時候讓他們放下手中工廠還有可能嗎?

  讓他們在這個時候開倉放糧可能嗎?

  這些都不可能,因為她已經走進了趙禎精心布置的圈套,這圈套看不見也摸不著,甚至不需要大宋自己動手,隻需要小小的財富刺激就能讓契丹人自己走進圈套之中。

  事實上這一切和蕭撻裏也脫不開關係,即便是她自己不知道也應該聽從張儉的建議,不該在整個契丹推廣大宋的經濟模式,更應該早早的推行土地政策。

  今日的受製於人,也是昔日自己釀下的苦澀,若是早一點聽從張儉的建議,對朝臣和權貴入手商賈提出限製,今日也不會需要“割肉”。

  蕭撻裏心中悔恨,但卻再也沒有機會,隻有眼下的一條路能走。

  “陛下,該動手了,早些割去“腐肉”便早些獲得新生,臣已經在北麵安排好了,巨母古城,河董城,卜阻大王府安排好了一切,隻要帶著上京城附近的百姓離開就好。”

  蕭撻裏望向張儉道:“你這麽做多久了?朕雖有耳聞,但從未過問,就是因為出於對你的信任。”

  張儉躬身保全道:“陛下放心,老臣這麽多年來無有隱瞞,一切都在奏疏之中,隻不過……隻不過陛下無暇觀看,老臣便先一步施為了。”

  “並沒有毀滅草場改種糧食是嗎?”

  “陛下英明,北方之地隻適合洗兵牧馬,並不適合改為農耕,即便是糧食種下去了,也不會有多少豐收,反而會浪費人力物力,您覺得那些趨利之徒會這麽做嗎?”

  蕭撻裏的嘴角揚起一絲冷笑:“果然是唯利是圖,既然如此你又如何保障北方的糧草供應?”

  張儉指了指皇宮城外,轉頭看向蕭撻裏道:“啟奏陛下,整個上京城的東西都是您的,能帶走的自然要帶走,其中就包括糧食,宋人現在還未靠近上京城,應該是為了拖延時間,集結大軍,一舉強推。若我契丹在這個時候壯士斷腕,必會有所突破,尤其是陛下和太子,越快離開上京城越好!”

  “那誰來拖住宋軍呢?能征善戰的將軍都被你調防到了西北路招討司了,這上京城…………莫非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