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9      字數:2181
  這段時間契丹並沒有什麽動作,看似完全在被大宋一邊倒的攻擊,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蕭撻裏一刻也沒有閑著,她準備了許多東西,也處理了許多事情。

  而整個契丹卻沒有多少人知道,蕭撻裏這麽做事實上都是在為了她的兒子。

  現在還看不出蕭撻裏的所作所為,可一旦蕭撻裏動手了,整個契丹都會為之震驚,而她也就是希望這種效果的出現。

  糧食和財富在誰的手中?除了朝廷就在宗室和貴族們的手裏,他們這些人和大宋的不同,壟斷的壟斷,壓榨的壓榨,算是徹底把契丹的市場占據了。

  大宋的民間商賈為何那麽多?因為人多,也因為吃苦耐勞的人多,更因為大宋的朝堂和皇帝並沒有偏向權貴。

  不僅沒有偏向權貴,更是一視同仁,對民間和權貴的商賈一樣公平,並沒有太大的偏頗,即便是大宋的國丈國舅犯法,也與庶民同罪。

  但契丹卻不能如此,在大宋,律法大於人情,而在契丹人情大於律法,所以才會出現和大宋截然相反的情況,而這也是契丹的國情所造就的。

  大宋的製度更加完善,一切的權利都劃分明確,有著鐵一般的檢查製度,相比之下的契丹簡直慘不忍睹,一團亂糟糟的經濟管理製度讓不法之徒沿著法律的漏洞大肆斂財。

  一樣是在工廠之中做工的人,契丹的百姓要比大宋的百姓幸苦許多,甚至連最基本的保障都沒有,最低工錢更是看主家的善心大小。

  但時間長了,資本的本性暴露出來,在契丹的商賈根部的給個饅頭便讓工人做工一天,而這場史無前例的饑荒到來,也使得資本更加有力的的壓榨社會最底層。

  相對於大宋完善的製度,契丹的權貴才是真正的權貴,他們是貴族階級,有著自己專屬的驕傲和榮譽,更有著自己的私人武裝,尤其是在工廠陸續出現後,私人武裝更是盛行其道。

  一來保護工廠之中的財物,二來鎮壓工人的暴動。

  雖然契丹人分三六九等,但脾氣和性格可都一樣,契丹人可不似大宋百姓那樣容易逆來順受,常常有脾氣火爆的與權貴對抗,但最終的結果卻不理想,不是被鎮壓就是被驅逐。

  雖然沒有殺人,但這些權貴聯合起來的手段可比殺人要凶狠的多。

  所有契丹人開設的店鋪工廠都不會要你,這還不算完,連店鋪中的商品都不會賣給你,讓你餓死街頭是小,更有甚者會讓你全家都跟著遭殃。

  這在契丹不是沒有先例,最終的結果便是沒人再敢反抗,誰希望因為自己的事情把全家都搭上?

  事實上相比大宋,契丹的經濟和繁榮才是建立在血汗之上的,資本的本性無論是在大宋還是在契丹都隱藏不住,隻不過方式不太一樣而已,而遇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一樣而已。

  大宋的朝堂已經賺足了錢,看重的是名聲,朝廷的名聲,皇帝的名聲,但契丹卻不一樣,契丹的朝堂更加看重的是錢財,因為朝堂之上的權貴才是主要的“遊戲”參與者。

  又是規則的製定者,又是執法者,還是參與者,其中的問題便太大了,他們中飽私囊,互相包庇,欺上瞞下,操控整個朝堂讓它變成自己家族盈利的機器。

  而這一切蕭撻裏都看在眼中,但她還需要這些人為此契丹的運轉,契丹人已經大多數的參與到這場“盛宴”之中,一旦如大宋一般雷厲風行的動手,後果不堪設想。

  蕭撻裏的隱忍是為了更為周密的計劃,隻要整個契丹都會迎來震動,而最危險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年僅三歲的太子蕭仁。

  在大宋突然對契丹動手開始,蕭撻裏便知道了結果,無論是國力的對比上還是軍力上,契丹都遠遠不是大宋的對手,若是即便是硬抗也不可能拚出一個魚死網破的局麵。

  為何?因為大宋的這張網太過龐大,也太過堅硬,幾乎是無法撼動的存在。

  事實上蕭撻裏早已看清了契丹和大宋之間的差距,她也是一國之君,眼光也是不差,當宋軍集結數百萬人進行北伐的時候,蕭撻裏便知道大勢已去。

  這數百萬人大多是大宋軍中返歸的老兵,他們訓練有素,即便是解甲歸田後,稍稍訓練也能很快的奔赴戰場,至於後勤有強大的國力在那擺著,也沒有什麽好擔心。

  而契丹有什麽可以和大宋對抗的?看著國內饑荒的頻發,貴族仍然在囤積糧食,這樣的契丹還有什麽樣的戰力?軍民疾苦,隻為苟活,放眼望去毫無希望。

  契丹和大宋之間根本就沒得比,連最起碼的鬥誌都差了許多,還用什麽去和人家拚?

  這還不是全部,眼下的契丹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這是大宋的恐嚇,不過是為了侵吞更多的土地,隻要稍稍忍讓,待宋人退走他們還可以過上原來的生活。

  這些人的腦子裏還想著春秋美夢,每次大宋都是在蠶食契丹,所以這次還是會這樣,他們並沒有緊張,甚至做好了繼續向北撤走的準備。

  大不了連上京城都留給宋人便是!

  但隻有為數不多的人看出,這次大宋可是不會再給契丹機會,蕭撻裏知道,若是趙禎不打算滅亡契丹,也就不會如此聲勢浩大的進攻了。

  數百萬人的討伐,這些人當中還不包括運送後勤補給的勞役,是實實在在的百萬人,即便是宋人再有錢,他趙禎再“敗家”也不會這麽做。

  如此規模之下還不滅國契丹,大宋的投入便會前功盡棄,何況蕭仁也是他趙禎的孩子,他不可能不知道,這個時候進攻就沒打算把契丹留給蕭仁。

  作為一個母親蕭撻裏什麽都能退讓,唯獨在蕭仁這裏不行,她要帶著蕭仁走,帶著契丹人離開,眼下的契丹因為效仿大宋已經爛了許多。

  但作為一國之君的蕭撻裏還有後手,也有最為淩厲的辦法,爛了就要割掉,也必須要割掉,無論他們是外戚還是權貴,統統割掉,誰讓兵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呢?

  這不是壯士斷腕,對於現在的契丹來說應該叫刮骨療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