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群“狼”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9      字數:2153
  宋軍和契丹軍最大的差異在很多地方得以體現,首先便是人數上,宋軍的人數足有契丹軍的五六倍之多,在數量上完全碾壓契丹軍。

  在技術裝備上更是領先契丹軍不知多少,而後勤運輸也是一大塊,大宋擁有完備的運輸製度,更是有著大量的馬車日夜不停的向前線投送物資,再加上以戰養戰的不二法門,基本上不用擔心後勤補給出現問題。

  至於氣勢和鬥誌變更不是問題了,宋軍從來就沒有出現過怯戰避戰之事,尤其是趙禎改革軍隊之後,戰意高漲,再加上禦駕親征,將士們無不效死命。

  從始至終趙禎最不擔心的就是宋軍的鬥誌,眼下是什麽戰鬥?

  是大宋的北伐,是宋人心中期盼已久的夙願,許多百姓甚至是心甘情願的送孩子,丈夫,父親前往戰場的,這在華夏曆史中的戰爭中極為少見。

  因為黎民百姓大多知道,戰爭向來都是“古來征戰幾人回”,極少出現“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四點就是宋軍所擁有的最大優勢,也是壓倒性的優勢,在戰場上比拚的無非就是幾點,氣勢,人數,裝備,後勤。

  所以在趙禎眼中,契丹早已不是大宋的對手,要不是為了徹底實現大宋對的草原統治,大宋早已出兵碾壓契丹了。

  現在宋軍準備完畢,以四百萬大軍正麵硬剛,量變已經引起了質變。

  說的難聽點,四百萬的軍隊,根本就無法在一個戰場上全部鋪開,要想全部投入戰場,隻能以小隊的方式進行鋪開,在契丹人的土地上進行地毯式攻擊。

  或是分兵進攻契丹的重要城池,而王韻和一幫參謀們向趙禎上疏,建議依舊按照化整為零的戰法攻擊上京道之小城,如此一來可孤立大城的同時,還能以饑民施壓。

  若是遇到大股契丹騎兵出現,遠遁而走,待其追入伏兵之地,痛擊之!

  這一係列的操作可以說是相當完善,也有利於宋軍以戰養戰的思想,趙禎自然同意,但這還不算完,王韻甚至提出了更為妥帖的計劃。

  在十裏之地設立數千人的伏兵,他們完全不需要參與打穀草,隻需要待契丹軍追擊而至時進行伏擊便可,由此一來可保萬無一失!

  對於王韻的謹慎和縝密趙禎非常欣慰,當初丁度果然沒有隨便薦人,而自己也沒有看錯人,雖然是個文臣但能做到如此精密的戰役指揮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了。

  契丹人在城市化的時候,不能的或是說不可避免的學習了大宋的交通道路建設,因為城市化的基礎便是交通便利,經濟的基礎同樣和交通有著極大的關聯。

  在照搬大宋先進經濟經驗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把公路這個對於契丹來說的隱形炸彈給學了去。

  一切都仿佛是在為了大宋北伐而打造,契丹人的公路雖沒有大宋的錯綜複雜,縱橫交錯,但對於主要城池卻都是有寬敞公路向連接的。

  這些年來契丹朝廷有錢了,契丹商人有錢了,契丹的百姓有錢了,自然要修建寬大的通途促進經濟的發展,一條好路能增加經濟的收入誰不知道?

  馬車能在平坦的通路上日夜前行誰不知道其中的意義,原來一個月的路程,現在隻需要半個月便能趕到,這其中省下多少的奢費?

  而這些契丹人都看在眼裏,所以他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修建公路,為此朝中上下唯有一人反對,當今的宰執相公張儉。

  他覺得契丹可以學習大宋的經濟,但不能全部照搬,畢竟契丹和大宋國情不同,雙方之間也沒有什麽可比性,但朝中上下已經被剛剛開始轉變所帶來的利益衝昏了頭腦。

  在他們看來張儉依舊保有漢家文臣的保守,不善變通,也正是如此才害的契丹出現今天的局麵。

  張儉為此上疏蕭撻裏,據理力爭,陳情厲害,提出了利於契丹之車馬,亦利於宋人之車馬,朝堂上下笑起臆想,宋軍剛剛從西域撤軍,豈能卷土重來?

  時間往往會證明真理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當年張儉的猜測果然成真,大宋的車馬在契丹人鋪設的公路上馳騁前進,獲得了極大的便利。

  連宋軍都沒想到到了契丹之後居然有這麽好的公路,方便宋軍前進的同時,也方便了後勤補給的運達,讓大宋的後勤成本大大降低。

  趙禎甚至在心中暗暗感謝契丹人的“配合”,否則單單是戰時運送補給的耗費朝廷就開銷不起了。

  宋軍化整為零的在上京道馳騁,對付契丹人的援軍越來越得心應手,這要得益於宋軍中軍情傳遞的快捷;快馬,號炮,響箭相結合,隻要附近有大宋的軍隊,便一定能聯係得上。

  而這些東西的主要的作用便是求援,一隊遭遇契丹騎兵後,邊打邊撤,途中號炮響箭發聲,快馬狼煙相報,無數的騎兵便如同聞見血腥的蒼蠅,一股腦的圍攏過來。

  逐漸的,契丹騎兵從追擊宋軍變成被宋軍包圍,不斷的有數百人,甚至是數千人的騎兵趕來,逐漸圍攏契丹騎兵,若是他們還不果斷舍棄而逃,基本上就隻能等死。

  契丹人有著良好的騎術,但宋軍的也不弱,隨著養馬地的不斷擴大,大宋的馬場基本上能滿足國內的對馬匹的需求,最主要的是對戰馬的需求。

  最早一匹從阿巴斯王朝運來的戰馬已經全部淘汰,包括他們配種出來的戰馬也都淘汰。

  現在大宋所使用的戰馬都是來自阿拉伯的純種戰馬和來自草原的蒙古馬雜交得到的,爆發力並不屬於契丹人的戰馬,而耐力也不比阿拉伯戰馬要底。

  雖然單一的和阿拉伯戰馬或是蒙古馬相比沒有在長項上超越,但卻有著另一塊的長板,完全超越了契丹戰馬的能力。

  契丹戰馬很難追上宋軍的戰馬,在耐力上也遠遠不如,如此一來耗下去的結果便是完敗。

  被抓住機會的宋軍一舉殲滅,而大宋的這一戰術便類似於草原上的狼群戰術,四散攻擊捕獵,遭遇強敵群起而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