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9      字數:2266
  事實上無論王家做了什麽都是無用的,在這個封建時代,隻要有問題,隻要皇帝想要查你,即便是偽裝的再好也沒用。

  石介順著趙禎給出的線索很快就發現王家的貓膩,買賣苦力的契約都是有的,隻不過完全對不上號,甚至有些人連種族都是對不上的。

  漢家百姓若是沒罪絕不可能成為階下囚一般的苦力,而顯然其中大多數的孩子就是漢家的子孫,這是個嚴重的問題,拐賣孩童充作苦力,欺上瞞下,喪盡天良。

  隨著案件的調查越來越多的真相浮出水麵,王家的契約大多是從南海之地買來的,人卻是在京畿路和附近買來的,從何處買?當然是從人販子手中而來。

  這一消息也被趙禎“無意”的在神都城中放出,惹得神都百姓對王家口誅筆伐,同時也願意配合北平府的工作,要知道王家的工廠不僅僅養活正常招收的工人,更是養活千千萬萬神都城的百姓。

  附帶的產業便有很多,利益相關的人更多,一旦王家倒下了,必會影響整個神都,甚至衝擊大宋的經濟,這一點也不誇張。

  何況王家的瑞豐商號更是各行各業多有經營和涉獵,一旦出事不光是和王家工廠有關的人倒黴,隻要和瑞豐商號有關的人怕是都要遭殃。

  而現在大宋需要的便是穩定,出了王家這件事還真是要了“命”!

  但即便如此趙禎還是要“打掉”王家這時候若是沒有壯士斷腕的勇氣,以後會更加困難,王家這個龐然大物在大宋的經濟活動中實在太大了,甚至已經超越了蔡記,成為大宋最為龐大的商賈之家,這樣的家族還是一個擁有相當高貴身份的外戚。

  趙禎擔心若是再不加以控製,王家的手腳說不得還會伸到被朝廷壟斷的產業之中。

  這麽多年來,王家風光過也低落過,可以說是經曆了一小段的波折後真正起來的家族,並非是靠著皇後的關係而獲得今天地位的。

  當然和這層關係也分不開,畢竟當年趙禎也曾經想過要不要給王蒙正一點實權,讓他進入三司,畢竟在經濟上王家還是相當有地位的。

  但隨後就被趙禎推翻了,因為王家明確的表示絕不會進入政治,這是好事嗎?在趙禎看來不是,而是王家的一道護身符。

  不進入政治,朝廷和皇帝就不能用政治上的對錯去處理王家,而不和政治沾邊的最大好處是誰也不得罪,甚至會成為朝廷和皇帝拉攏的對象。

  看似不進入政治,實際上王家卻能對政治起到影響,不說大小,單單是神都城中的糧食,蔬菜,水果,之類便有近一半在瑞豐商號手中。

  這已經讓趙禎非常不滿了,但王家依舊我行我素,不斷的擴展自己的規模和業務。

  因為趕上了最好的時代,大宋的商業史無前例的發達,並且迅速的繁榮,膨脹著,在這個沒有衝擊的時代中,像王家這樣的存在,像瑞豐商號這樣的龐然大物可以成長為經濟寡頭,到時間他就可以輕易的影響政治了。

  這才是瑞豐商號的可怕之處,這才是趙禎對王家擔憂的原因,它實在太過龐大了!

  無論從什麽方便趙禎都打算搞掉王家,瑞豐商號的龐大,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外戚這個背景都是使它“死亡”的原因。

  一路走來,王家的瑞豐商號已經轉型成資本,什麽掙錢幹什麽,因為瑞豐有錢,怎麽樣能獲得利潤怎麽樣來,因為瑞豐需要金錢的喂養。

  現在他已經開始暴露出資本的本性,為了逐利,也為了利益不惜一切代價,血汗工廠的出現就是如此,他不是以人的意誌為主導,而是資本的本性所致。

  這是資本發展的規律,王家的瑞豐商號已經走到了這一步。

  而在趙禎眼中,瑞豐商號便是一隻肥羊,商號不是不能做大,而是它必須遵守大宋的律法,以及趙禎的利益劃分,這是封建時代,說的不好聽任何商號隻要趙禎需要都要為朝廷辦事。

  可當一個能左右朝局或是朝堂的商號出現了會怎樣?

  所以就要限製商號在朝堂之中的權利,限製他們參與政治,讓商號也政治絕緣,因為一旦資本接觸了政治,後果不堪設想。

  趙禎甚至想到過,有一天自己培養出來的資本會成為推翻封建的主要推手。

  資本主義的萌芽早已在大宋出現,雇傭關係最為明確的地方便是工廠,而資本的不斷發展之下,越來越成熟,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運行規律,一顆小小的萌芽已經成長為小樹。

  唯有律法可以限製它,唯有君權可以改變它,趙禎覺得現在是時候了,因為王家,因為血汗工廠,現在是時候了。

  一個大膽的概念出現在趙禎的腦海之中,這甚至是一條人類曆史上極少走過的經濟發展道路,封建資本主義。

  當然這也並非沒有前例,隻不過在曆史的軌道上存在較短罷了,也許不符合人類的發展規律,但趙禎相信最少現在是附和大宋的需要。

  封建資本主義,最需要的便是加強律法,隻有如此才能使得資本得到更好的管理,也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資本對政治的幹涉。

  王家的瑞豐商號是最大的阻力,趙禎不希望控製住它,但又不能讓瑞豐徹底消失,否則大宋的經濟一定會陷入前所未有的衝擊。

  最好的辦法就是分割它,讓他從一個龐然大物變成無數的小商號,以此再進行競爭和改變,這對大宋來說是一件好事。

  王家的事情持續發酵,短短的三天時間不斷的有各種醜聞爆出,當然這也離不開百姓提供的線索。

  這不是牆倒眾人推,而是王家以往的所作所為真的太過,在朝廷的牽頭下,受害人,看不慣的人,以及擁有正義感的人都會站出來提供證據。

  北平府雖然起到了主導的作用,但事實上石介隻是提供了一個保障,一個讓王家沒有能力進行報複的保障,對所有提供線索的人都特意加設衙役看護。

  當然其實也不用這麽做,王家被圍的如鐵桶一般水泄不通,這還隻是收集罪證的階段,隻要罪證充足,石介便可以破門而入,帶走王家的人。

  三天時間朝堂之中也是怪異,以前和王家有所牽連往來的朝臣膽戰心驚,生怕自己的問題也被拔出來,這便是連鎖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