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9      字數:2275
  天工坊即是神都城中的兵工廠,規模在當下來看已經是最大的工廠了,裏麵的匠人無論品級共有四百人,這還不包括學徒和幫工,若是全部算上總共的人數達到一千五百人!

  這也是為何大宋的火器產量能夠滿足當下各軍需求的原因,人數多,器械多,自然而然的產量也大。

  更是因為這裏所用的鋼材,木料都是大宋最好的,所以精益求精便成了天工坊的宗旨,在朝臣們眼中,有如此珍貴的原材料還生產不出可靠的火槍來,實在說不過去。

  天工坊不光受到禁軍的監管,同時還有台諫院的禦史,兵部的巡檢都司,火器之重以如泰山之勢,也是大宋君臣上下最為關心的事情。

  當然這裏的匠人早已按照品級劃分,為了方便和朝中官員的品級如出一轍,從正一品到從九品,一個不拉整整齊齊,不過匠人的品級劃分卻是按照技術來的,沒有熬資曆一說。

  隻要技術精湛,經驗豐富,你就能走上一級,而待遇也是按照品級劃分,無有例外,整個天工坊的人唯一一個不按照品級拿俸祿的隻有一人,天工坊監丞曾公亮。

  他是朝官,拿的是朝廷俸祿,也是吏部發放的俸祿,但卻負責天工坊技術研發之外的事情。

  他負責管理天工坊的一切事物,除了技術方麵他不插手以外,小到吃喝拉撒,大到研究方向都要他把關。

  當然也有實例證明,趙禎便親自批過天工坊製作下水道一事,開始的時候他還納悶,為何在神都城中修造一個下水道還要自己親自批閱,甚至開銷一點也不比皇宮的下水道要少,再仔細一看,原來是天工坊的曾公亮。

  這就難怪了,大宋的四大工坊的麵積加起來確實趕上皇宮的四個大,並且在曾公亮之後,丁度上疏,也是關於修造下水道的奏請。

  當年東京城的下水道是真的寬大,以至於鬼樊樓在其中滋生,但神都城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修建的下水道就要逼仄許多。

  所以讓世人仰望的神都城便出現了一個致命的缺點,內澇嚴重,在開始的時候並沒有人當回事,畢竟倒黴的大多住在外城的百姓,內城的地勢可要比外城高得多。

  但逐漸的,隨著神都城的不斷繁華和擴建,原先的外城早已成為內城,而現在的外城也已經在數裏地之外,一旦內澇,倒黴的不是達官貴人就是富甲一方的商賈,這些人當然受不了。

  反而是外城的百姓並沒有如此疾苦,於是便有了上疏要求改建下水道的風波,當然趙禎出於“報複”並沒有立刻同意,隻是同意四大工坊進行改造而已。

  至於為何?還不是因為那些商人和官員有意無意的炒高房價,越是靠近皇宮的房價越高,有些人早早看到商機,想盡一切辦法從當年外城百姓的手中買來房子,待神都城擴建之後,再高價賣掉賺取暴利,欺負的就是普通百姓對未來發展的懵懂。

  所以趙禎便讓這些人泡在水裏享受一下。

  當然有朝臣上疏,人家是自己是憑本事掙的錢,憑眼光掙的錢,官家不該為難。對這一點趙禎也非常讚同,在奏書的末尾用朱紅的毛筆寫下:朕是憑的本事坐穩皇帝位,憑的本事整治這些人。

  這奏書顯然是在偏袒收益之人,憑自己的本事?這話完全是把是非對錯放在了邊上!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在大宋房屋買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更不是買賣雙方達成契約即可。

  因為大宋的房屋買賣有一條定例,也是太祖當年定下的規矩,賣房需問親鄰。

  趙禎到現在都在懷疑太祖皇帝是不是穿越者,或者說是一個房奴穿越者……

  為規範民間私人房地產交易,限製惡性炒賣,太祖皇帝下令:若想賣掉自有房產,得先從自己的親戚,緦服之內問起,若無人問津,再到左鄰右舍,直到這一幹人等均簽字畫押“依賬取問”,表示不買“批退”,你才能拿出賣,按市價售房。

  但以中國的人際關係和近鄰的消費水平,當你先向房親四鄰叫賣,賣價極可能低於市價,而這個價格就是你要賣出的價格,除非房親四鄰都為你作假、設局,但難度很高,一旦被人告發,所有人都得吃官司。

  假如你不問親鄰,親鄰發現你的房子住了新人,可在一年內向官府狀告,要求以原價贖回,重新出售,並以房親為第一售房對象,四鄰為第二售房對象。

  這簡直就是一道鎖死炒作房價的枷鎖,想要炒房就必須和親戚鄰人串通起來,關鍵是有多少人願意和你沆瀣一氣?

  大宋的律法可從來都不是吃素的。

  除非遭遇天災,親鄰們逃荒逃到了外地,你急等用錢,又無法詢問,你又不得不賣房,這時候要有見證人簽字畫押,有買賣合同,有繳稅證明,有公章,朝廷才不予追究。

  還別不服,如果打官司,這些理由一般都能得到大老爺的支持。

  可以想象得到,一個達官顯貴不管平時有多神氣,到了賣房的時候對族人和鄰居都是點頭哈腰的,以便得到他們的簽字。

  過了“遍問親鄰”這一關,買賣雙方就以可簽合同了。

  而那些買下當年外城民居的貴人可不是如此操作的,他們往往三五合群,以大手筆買下整片的房舍,鄰居這一條便算是過了,而接下來若是有親友,那也好辦,出些錢讓這些人不去買房便是,自有牙行的人前去遊說…………

  所以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問題,卻有人說這是憑借自己本事賺來的,這個世道到底是怎麽了?趨利難道已經到達這種地步了嗎?

  趙禎不治罪已經是很體麵仁慈的了,在水中泡著算什麽!

  而眼前的天聖坊卻給趙禎一種別樣純淨的感覺,這裏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不會去搶奪別人的東西,也沒有太多的見利忘義,這裏更像是類似後世的職工小區。

  人們多是同事,抬頭不見低頭見,相互之間和睦友善,又因為匠人大多是搞技術的,人一旦在技術上花心思,在別的地方也就不怎麽熱衷了,比如內鬥……

  在趙禎看來,神都城的四大工坊是最沒有爭權奪利的地方,即便是有上下尊卑,即便有品級高低之分,但卻是憑借自己能力上位,不需要勾心鬥角。

  比朝堂幹淨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