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9      字數:2146
  大宋到火器之所以能做到如此驚人的威力,靠的就是完美的做工,並且把這個時代最為傑出的科技力量集中在了它的身上。

  火器不似別到軍械,甲胄稍有瑕疵並無大礙,橫刀磨的不太鋒利也許會在戰場上用的不趁手,但卻不會致命。

  但在大宋唯獨兩件東西做不得假,若是讓別人發現,軍械司的匠人必會倒黴,一者是軍中的棘輪弩,二者便是火器營中的火槍。

  趙禎摩擦著槍身,現在大宋的火器已經強悍如斯,不隻是領先契丹人,更是領先於這個時代所由的王朝,可謂是一家獨大,同時還具有了壟斷地位。

  這讓趙禎回想起了張舟的那份奏疏,對大宋大多數的軍隊進行火器換裝,同時裁撤冗餘臃腫的上四軍。

  沒錯在張舟眼中,上四軍的八十萬人已經成為累贅。

  這小子走的是精兵強將的路線,對火器充滿狂熱的他其實最為崇尚的便是強大的力量,在他看來沒有什麽是槍炮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便是發射的次數和數量不夠多。

  而龐大的軍陣和浩浩蕩蕩的大軍並不一定帶來正麵的收益,也許成為累贅,與其讓大軍臃腫不堪,步入讓他們成為靈活彪悍的精銳。

  為此他甚至不惜請命趙禎用他率領的殘部六萬多人進行改革,廢除大多數士兵,給剩下的士兵全部裝備火器,也必須是現役之中大宋最好的火器,乾宇二年造。

  除了火槍手外,軍中還必須保留的軍種有兩個,一是強大無比,近戰幾乎無敵又可抵擋騎兵的陌刀手,這些陌刀手可是大宋軍中的寶貝,每軍最多不會超過萬人,但這些不足萬人的軍隊卻能在危急之時改變戰場,扭轉乾坤不說,說不定會創造奇跡。

  趙禎覺得張舟有些急功近利,火槍是好,是犀利,但如此急迫的上疏改革,實在是隻懂兵事不懂政治的表現。

  兩者之間的關係看似對立,其實卻是相輔相成,軍事離不開政治的庇護,而整治也離不開軍事的站隊和保護,先在要改變大宋已經定下許久的製度,且不說那些人情上的東西,單單是處理“後事”的問題便有一大堆。

  砍下去的士兵總要安排吧?遣散的費用要給出去,遣散到地方上之後還要安排這些退役的士兵,若是說不去管他們,可不就是隱藏在社會中的不穩定因素嗎?

  這還隻是開始,什麽人該走,什麽人不該走,哪些武將該加官進爵,哪些武將該回爐重造?大宋的兵部是不是要開始在軍武院中改革課程?培養全新的,擅用火器的武將?

  這對那些已經學習了數年,數十年傳統戰爭形態的武將公不公平?

  總而言之,這廝就沒考慮過這些,隻是把知己人為最好的改革方案往趙禎的案頭一放,接下來他就不管,趙禎甚至覺得自己被人欺負的同時還被人利用了。

  張舟在指揮和用兵上無疑是一個好手,可對與改革於如何改革來所,他就是一個什麽都不懂的“菜雞”,但這隻“菜雞”有這極強的自知之明。

  他把自己搞不定的事情交給了整個大宋最會改革的人,大宋的皇帝陛下,趙禎!

  火槍已經成為趙禎必不可少的東西,他有一柄短火槍,這是他親自參與製作的,用的是最好的槍管和最新的火棉裝藥。

  火棉火藥就是後世的無煙火藥,和烈性炸藥一樣,出自於火器營匠人的無心之舉。

  火棉的最大好處便是無煙,即便是有也是少量的煙塵,並且燃燒的幹淨,極少存有殘渣,別看這簡單的一點,卻大大加快了火槍的換彈速度。

  並且使得火槍的射程和精度都有所增加。

  短火槍其實就是手槍,大宋的製造技術還不足以支持黃銅一體子彈的出現,但一體彈藥的概念已經出現,紙殼子彈便是如此,彈頭采用了米尼彈的樣式,而後麵的裝藥都是放在紙殼之中裝彈的速度大大提升,裝彈的方式也更加簡潔。

  火棉彈藥一直被趙禎要求保密,他知道這東西的價值遠遠超過了黑火藥,堪比一個劃時代的軍工發明,而大宋的軍工還是繈褓之中的嬰兒,沒又完善的體製和製度。

  軍工業是軍事發展的基礎,但大宋的軍工業還停留在了摸索階段,這也是趙禎不打算立刻采納張舟上疏的主要原因。

  張舟的奏疏非常好,內容也非常適合大宋的未來發展,但趙禎知道要想實現他說所的那些東西,大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首先要解決的便是政治上的麻煩,但看看先在的朝堂,好似還真的沒有太大的問題,文人尚武不說,在對火器的熱愛上也有著不輸與武將的熱情。

  他們當讓喜歡,畢竟火器是從格物中來的,而格物可是儒家經典的一部份,如此一來便算是文人做出來的東西,他們這些文官自然要力挺。

  還有一點,這火器的出現使得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可以輕鬆擊敗一個身經百戰的猛將,文人也能輕鬆擊敗武者,這一點可讓大宋的文臣高興壞了…………

  炫耀武力的方式不再是強大的肌肉和本事,也不在於那些華美的刀劍,而是在於家中是否有一柄官家賜下的火槍。

  政治上文臣肯定是比武將更加擁護張舟的改革,但最大的助力恰恰也是來自於武將本身,哪個武將喜歡改革在自己軍中展開?

  但總是要進行的,趙禎是打算在張舟所部進行,但其中的麻煩也不小。

  一但旨意發出,張舟所部就相當於被打散,並且要重新開始劃分,保留重甲騎兵是必須的,但棘輪弩手,橫刀手,長槍手,盾牌手這些士兵何去何從?

  當然,趙禎並不在意如和去操心,因為他和張舟一樣,會把著個難題拋給別扔,比如說他張舟本人…………

  踢皮球誰不會啊!

  於是三才便瞧見官家的臉上掛著“耐人尋味”的笑容,同時把一道聖旨扔了過來:“立刻著人送去遼陽城,朕倒要看看他張舟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