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恒邏斯城外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9      字數:2251
  “怒發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澶淵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宋軍將士高唱此歌奔赴戰場,慷慨的歌聲總是能振奮人心,尤其是這首《滿江紅》更是高歌男兒熱血,保家衛國,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多麽應情應景!

  隨著八刺沙袞的守軍徹底完蛋,整個東汗也基本上被收拾幹淨,維護秩序,驅逐當地百姓這是二十萬後備軍的事情,狄青率領三十萬大軍,攜勝利之威滾滾向前。

  將士們的軍功全部被記錄在冊,蘇軾用了更為直接的辦法,不單單記錄在他的書冊上,還給每人一個羊皮憑據,雖然隻是一張小小的羊皮,但卻給了將士們以念想,希望上麵的斬首從十個變成十五個或是更多。

  當然真正的屠城並沒有出現,狄青雖然縱兵劫掠,可大宋的將士們並沒有對手無寸鐵的百姓下手,反倒是殺了不少的惡霸……誰叫那些人長得便凶神惡煞,眼中但凡有凶氣或殺意的,順手就被解決了,最後隻能歸結到惡霸的隊伍中。

  至於劫掠,事實上更像是獲得戰利品,雖然改變不了劫掠的事實,可勝利者有權享受這種榮耀。

  開始的時候蘇軾還對這種行為頗為不滿,但蔡伯俙的一番話讓他很快釋然。

  “他們的財富是哪來的?別說是自己幸苦掙來的,其中大多數還不是從咱們大宋的商路上淘換來的?他們挑釁我大宋天威,犯邊殺害於闐軍民,這些白眼狼既然喂不熟,那就讓他們徹底一無所有。”

  當然蔡伯俙還有一點沒說,這些生物分為的黑汗人就如同逃荒的百姓,把他們驅趕到西汗去,都是同宗同族,該怎麽辦?

  救助便是西汗的負擔,不救助那就要受到心中的譴責,而這些一無所有的東汗人便會成為西汗追不穩定的存在。

  難民為了生存往往不擇手段,他們見慣了死亡,甚至不畏懼死亡……這些人可不好招惹嘞!

  大部分的東汗難民被驅逐出了東汗的地界,而現在東汗的土地已經改名為新疆,意如其名新的疆土之意。

  名字非常貼切,而蔡伯俙覺得西汗被征服之後,整個黑汗王朝滅亡他們的土地應該都叫新疆,這才算的上是完璧,當然他的猜測是正確的,趙禎心中便是如此之想。

  至於西域,早晚有一天也會成為新疆的一部分。

  恒邏斯城是一座聳立在吉爾吉斯山邊上的城池,北麵是一望無際的沙漠,東麵高高的吉爾吉斯山,還有一條從花刺子摸海流出的西河橫在城池的南麵,讓它成為一塊險要之地。

  宋軍想要繼續往西,必須要經過恒邏斯城,薩倻克不同他的哥哥沙巴克列,他選擇直接率領重兵死守恒邏斯城,他希望在這座險關之下挫敗宋軍前進的步伐。

  當然他還有一樣他哥哥沒有的東西,塞爾柱人的支持,這段時間有許多糧食和財物通過塞爾柱運送到恒邏斯城中,財物可以激勵士兵,糧食可以讓城中軍民心中安定。

  除此之外還有兵器,大量上好的彎刀盾牌,戰馬弓箭完全足夠他們所用。

  薩倻克相信即便自己不敵宋軍,也會得到塞爾柱人的支持,他圖格魯克不會看著黑汗走向滅亡,宋人有句話叫“唇亡齒寒”…………

  這給了薩倻克以信心,他覺得塞爾柱人不會放棄他們,有了這個堅強的後盾,他覺得充滿了“力量”無所畏懼。

  隻不過這種在別人身上建立起來的自信如同沙漠中的山峰,轉瞬之間便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宋軍已經抵達恒邏斯城外,站在城樓上便可遠遠的看到密密麻麻的宋軍大陣,這一次狄青投入了全部的三十萬人,因為這座位於山邊的城池難以包圍。

  但並不是不可攻陷,在狄青看來恒邏斯城的守軍犯了一個極其嚴重的錯誤,並沒有在山上部署軍隊,宋軍可以輕鬆的拿下恒邏斯城山邊上的高地。

  而火炮一旦部署在高地上,將會對山腳下的城池產生致命的威脅。

  薩倻克不明白,為何宋軍抵達後安營紮寨並不急於進攻,在他看來宋軍的補給線太過漫長,路上的消耗驚人,若是不能速戰速決,隻會拖垮這支大軍。

  另一邊,宋軍將士們在蔡伯俙的帶領下正艱難的把火炮向山上運輸,當火炮運輸到山腰上的時候,蔡伯俙才明白為何薩倻克不在山上部署軍隊了。

  事實上吉爾吉斯山屬於天山西部支脈,這裏地勢陡峭,山岩斷壁眾多,稍有不慎便有跌落的危險,而想要抵達最佳的射擊地點十分困難。

  但相比攻城的損失,運輸火炮的困難也算不上什麽。

  蔡伯俙並不擔心,宋軍有開山鑿石利器,雖然速度不是很快,但每天都有進展,而狄青給了他充足的時間,這段時間正好給大軍進行補充。

  一輛輛馬車形成一條長龍般的補給線,從戰爭開始的時候就不斷的往東汗運送補給,囤積在疏勒城,隨著東汗的滅亡,這些物資繼續西進,成為大軍堅實的後盾。

  五天,這是宋軍西征耽誤時間最長的一次戰鬥,但在這五天的時間裏,宋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補充,大量的物資通過馬車運送至軍中,在這個幹燥的西北地區,直接對方在露天也不會有關係,隻需要在上麵鋪上一層苫布便可。

  從山上留下的山泉水也保證了水源的供給,軍中的糧食也完全不用擔心,這段時間狄青過的相當愜意,沒事看看書,曬曬太陽,喝點山泉,看著將士們保養軍械,操練軍陣,對他來說簡直就是“人間天堂”。

  隻不過邊上的蘇軾有些惱人,不斷的開口:“狄帥,姑父帶兵上山已經五天了…………”

  “你姑父?在軍中嗎?本帥怎麽不知道!”

  “蔡司馬!”

  “這可不是你該擔心的事情,他的本事你還不知道?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便成,該好的時候便好了!”

  蘇軾無奈的點了點頭,五天完全沒有消息,狄青甚至不派人上山傳遞消息,這樣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