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
作者:我欲乘風歸      更新:2020-03-15 17:39      字數:2225
  黑汗分裂成了東西倆個汗國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大宋本就沒有打算接受黑汗對妥協,一個完整的國家都無法對抗大宋,何況是分裂的兩個國家?

  大宋軍隊一路上高歌猛進,越過了吹水河,並在河的對岸建立了堡寨,這是一座臨時修建的軍寨,但畢竟要容納數十萬的大軍,其規模已經能堪比西域的中等城池。

  三十萬大軍駐紮於此,人吃馬嚼都需要大量的補給,雖然能以戰養戰,但若是要保證戰力還是離不開後勤。

  蔡伯俙開始發揮他的作用,在戰場上建立了有效保障的後勤製度,同時也對大軍的消耗進行規範,統一分配食物和裝備,杜絕一切浪費的可能。

  在軍寨之中,所有人都要聽他的,包括狄青在內無有例外。

  這樣的能力已經可以說時頂尖,蘇軾整天如尾巴一樣跟在他的後麵甩也甩不掉,這小子已經打定主意,非要把蔡伯俙肚子裏的存貨掏空。

  好學又上進,蔡伯俙實在沒有借口拒絕,隻能發出善意的提醒,當然每一次都會被蘇軾義正言辭的教訓一頓,最後都是搬出自己姑父的身份讓他不敢“造次”。

  再往後蔡伯俙自己也就懶惰管了,它清楚自己的“水”澆不滅蘇軾心中的“火”不如盡量的多教他一些本領,以防他日後翻了船。

  “軍中之後勤乃重中之重,但將帥不能觸碰,原因很簡單,這是官家定下的規矩,必須由朝中文官執掌,當然或是外戚。你知道這是為何?”

  蘇軾點了點頭:“我大宋兵甲靠的就是後勤,若是缺少得利之保障,軍力驟減!陛下抓住這一點,軍中便無動蕩之威,將帥們知道大逆的代價,也知道不可能有機會。”

  見他深諳其理,蔡伯俙便放心了,這是最為關鍵的地方,也是朝廷掌握軍隊的要害所在,若是連這點都不知道,那就沒有任何意義。

  “物資當以前軍為上,後軍為次,中軍最後之,所謂如何?乃因前軍為苦戰之兵,必以軍備糧草為保障站住腳跟,後軍為斷後之兵,最方便補充,至於中軍往往是精銳之兵,也是將帥所統轄之兵,意誌堅定,心中踏實,隻需將帥安撫,便可久而彌堅。”

  蘇軾認真的聽著蔡伯俙的話,但他想要記下的時候,蔡伯俙卻把他手中的炭筆打落:“我說的話你不可記下!”

  “為何?”

  “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的,刻進腦子裏的東西不會忘,若是你忘了下次就不會再犯錯。”

  對於蔡伯俙的人品蘇軾是相信的,在他隨狄青出征之前,靈兒特意交代他:“姑父才學不一定時頂尖,做事有時如同父皇一般稍顯怪癖,但對親人卻不會耍滑,定然時傾囊相授,體貼備至!他可能會打你,罵你,但絕不會害你!”

  這句話蘇軾一直記在心中,所以無論蔡伯俙說什麽他也都牢牢記在心裏,不敢忘卻。

  兩人正走到營門處,遠處便衝過來一騎,帶著西域特有的塵土匆匆而來,馬背上時長長的檄羽,在塵土之下依舊顯得潔白如雪。

  蔡伯俙拉著蘇軾閃開,在軍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凡是信使或是傳令兵進出營門,擋者必讓,否則殞命馬下也是自找的,沒人敢違背這條軍令,因為違背人即便沒有被馬踏死,也成為軍法司的刀下亡魂。

  “去白虎節堂吧!看來陛下派人傳旨來了!”

  “陛下的旨意會怎麽說?”

  蔡伯俙望了蘇軾一樣,咧嘴嗤笑道:“你癔症了?我怎麽會知曉!”說完又小聲接了一句:“大抵時一切照舊吧!”

  他的猜測很對,但狄青看到蔡伯俙的時候,臉上蕩漾出的笑容連傻子都能看出來:“多虧景蕃提醒!陛下果然照舊,滅國黑汗矣!”

  蔡伯俙點了點頭:“嗯,狄帥該早日用兵了,記得留下一些人手給我,之後景蕃便在此恭候狄帥之佳音!”

  蘇軾驚訝的望著蔡伯俙:“蔡轉運使不走了?”他在軍中從來不會稱呼蔡伯俙為姑父,兩人都知道底線。

  “轉運使,轉運使,不在轉運之地帶著上前線作甚?!”

  狄青笑眯眯的望著蔡伯俙道:“此戰你非去不可,陛下命你為監軍,而蘇軾權知轉運使,至於監軍劉全已經命他返京了。”

  蔡伯俙苦笑一聲:“因為他沒有諫你繼續出兵?”

  狄青搖頭道:“非也,因為陛下覺得他在軍中無用,當了監軍和每當一樣…………”

  雖然時一個意思,但說出去卻不好聽了,蔡伯俙知道,趙禎時徹底厭惡劉全了,身為監軍不在關鍵的時候發揮作用,提醒主帥保持清醒的思路,執行皇帝的計劃,而是他一個轉運使說真意,豈能不換掉他?

  “那我便建議狄帥今夜出兵,攻打八剌沙袞,徹底滅了東汗的士氣,一旦奪下八剌沙袞,整個東汗盡在掌握,而受到塞爾柱人庇護的西汗也會草木皆兵。”

  狄青哈哈大笑:“正合我意,由你來做老夫的監軍,可比那酸儒舒服多了!”

  蔡伯俙撇了撇嘴:“狄帥慎言,酸儒雖然不知你在奏疏中寫的什麽,但卻知道定然和你有幹係,他在軍中不怎麽樣,可在朝中卻是相當的有手段嘞!”

  狄青訕訕道:“某也不怕他!不說這些,來人!傳令下去,三更造反,五更出兵,命王圭直取八剌沙袞,破其堅城,中軍奔襲而至,後軍分為左右兩翼!”

  三十萬人的大軍再狄青的簡單幾句話中被安排完畢,但隻有蔡伯俙知道這看似簡單的安排,其中卻有許多玄妙之處。

  就像蘇軾對蔡伯俙的信任一樣,在兵事上,蔡伯俙對狄青的信任也是極高的,趙禎常說術業有專攻,即便是他在賺錢一道上也不如自己,而自己在治國之道上肯定也不如官家。

  蔡伯俙點了點頭領著蘇軾行禮道:“我待這小子安排後勤之事,他雖是行軍司馬,但見權知轉運使,便要把差遣做好,否則官家必然怪罪我不照顧晚生後學。”

  狄青摸著下巴上的胡子點頭笑道:“你就是護崽,但話是沒錯,若是後勤有失,後果不堪設想,還是要你引路才是,監軍費心了。”

  蔡伯俙抱拳施禮:“不敢,忠於王事!”